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期、新生儿期由于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损伤性疾病,轻者可治愈,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将CT和MRI技术应用于HIE的研究是儿科神经影像学诊断的重要分支。随着MRI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学诊断 MRI技术 弥散加权成像 损伤性疾病 新生儿窒息
  • 简介: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2.31%,与对照组的71.15%相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和诊断,可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阳性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诊断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川告床效果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2007年韩国学者在经典的TOAST脑梗死病因分型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分型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重新确定分型标准,在该分型中不管患者是否存在大动脉50%以上的狭窄,只要患者存在该梗死病灶相关的颅内或颅外供血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标签: 病因分型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预后
  • 简介:患者男性,15岁,主因间断胸骨后疼痛半年加重一天入院。查体:血压140/85mmHg(1mmHg=0.133kpa),心率60次/分,律齐,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无紫绀及下肢无水肿。超声检查:肝脏位于左季肋部,脾脏、胃泡位于右季肋部,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心房反位,心室右袢,主动脉发自解剖右室,肺动脉发自解剖左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二者呈平行排列。

  • 标签: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彩色超声心动图 CT诊断 左季肋部 胸骨后疼痛 收缩期杂音
  • 简介: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33例常规体格检查提示眼底动脉硬化患者(A组),根据有或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者,分为A1组(307例)和A2组(126例),将同期204例无眼底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史者作为对照组(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血流频谱特征,比较两组对象血流频谱Ⅰ型(正常血流频谱)、Ⅱ型(高阻力型)、Ⅲ型(一般硬化型)、Ⅳ型(血管狭窄型,狭窄率>50%)的检出率,分析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Ⅰ型血流频谱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35.1%与66.6%(P<0.001),而Ⅱ型、Ⅲ型、Ⅳ型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33.7%和10.8%、31.2%和22.5%、22.6%和10.8%(每组P<0.001).A组患者中A1组血流动力学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A2组,分别为68.7%和55.6%(P<0.001).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r=0.72),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硬化相关(r=0.763、r=0.874、r=0.565).无眼底动脉硬化改变者中有33.3%存在颅内动脉硬化.而眼底动脉硬化患者中有35.1%,TCD提示为正常血流频谱.结论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TCD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标签: 眼底动脉硬化 早期诊断 颅内动脉硬化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接诊的122例疑似AMI的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确诊AMI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包括发病3h内、3~6h、6~12h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变化,探讨各指标在AMI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FABP、Myo在发病初期3h内明显升高[(51.37±15.78)vs.(0.31±0.12)]pg/ml、[(185.32±87.36)vs.(55.78±1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6~12h内H-FABP、Myo含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K-MB、cTnⅠ在发病初期3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5,P=0.0545)、(t=0.3961,P=0.6927),但在发病3~6h、6~12h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在AMI发病前3h即明显升高,有利于早期发现AMI并及时治疗。Myo在AMI发病初期前3h也明显升高,但是由于特异性差,可以作为主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Ⅰ 肌红蛋白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进行超声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在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分为原发组与病毒组,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腹腔琳巴结肿大、肝内细颗粒状回声以及胆管壁增强的发生率都大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而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以及肝脏呈现缩小的征状的发生率小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诊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作为临床上的鉴别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超声诊断
  • 简介:近几年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3D-DSA)大大提升了细小颅内血管动脉瘤的检出性,已成为其最新的诊断金标准。本文就其在颅内血管细小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3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北京某镇中年农民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周边抽取40~65岁的中年农民632例为研究对象,男性258例,女性374例,平均年龄(54.5±10.4)岁。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经美国心脏协会(AHA)修订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3种诊断标准诊断入选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并比较三种标准的符合率。结果CDS与IDF、NCEP-ATPⅢ诊断的患者,分别有72.3%和88.4%患者相一致,CDS与NCEP-ATPⅢ的诊断符合率较高,Kappa系数为0.887,采用配对χ2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诊断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S与IDF的诊断符合率略低,Kappa系数为0.725,采用配对χ2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下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标准在代谢综合征的诊断结果上存在差异,CDS与NCEP-ATPIII的诊断符合率较高,CDS与IDF的诊断符合率略低。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在左前分支阻滞(leftanteriorfascicularblock,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方面的优势。方法釆集并分析两例有代表性的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分别用Wilson导联体系和Frank导联体系采集。结果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而心电向量图的特征性表现为额面起始向量位于下方偏左或右,然后迅速转向左上,环体向左上展开;离心支呈顺钟向运行,归心支位于离心支的上方,呈逆钟向运行。结论心电向量图诊断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明显优于心电图。

  • 标签: 下壁心肌梗死 左前分支阻滞 心电向量图
  • 简介: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在临床并不少见,心电图表现是否能确定左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作者近遇1例交替性左束支阻滞伴显著电轴左偏,从心电图表现的正常QRS形态与左束支阻滞QRS形态进行比较,给予该种类形的心电图提供1个较为直观的心电图鉴别指标.

  • 标签: 左束支阻滞 电轴左偏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经MSCT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螺旋CT平扫的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彩超及MSCT平扫均表现出典型或不典型征像,12例患者CT未发现明显征像而彩超发现明显征像,5例CT异常征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还有4例患者彩超和MSCT平扫均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能弥补超声心动图受肠气影响的缺点,联合诊断可提高主动脉夹层较高诊断率。

  • 标签: 多层螺旋 CT平扫 主动脉夹层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冠心病过程中的严重事件之一,其可致心肌梗死,常导致患者猝死。ACS的病理生理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造成完全或不完全的血管闭塞,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以致梗死。临床上,它涵盖了一组连续进展的病症,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能否早期检测出敏感、特异的ACS心脏标志物,无疑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物学标志物 危险分层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与冠脉CTA检查结果相比较,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查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采用CAG、冠脉CTA均检出320支血管,其中冠脉CTA检出无狭窄68支、轻度狭窄152支、中度狭窄68支、重度狭窄32支,CAG检出无狭窄74支、轻度狭窄160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27支,冠脉CTA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狭窄血管252支、其检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率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软斑块215个(85.32%)与CAG检出的206个(81.75%)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冠脉血管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ACS患者的诊断结果与CAG的结果高度一致,但具有无创的优点,同时联合hsCRP进行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40例健康成人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MG与Cystatin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的血CystatinC及β2-MG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4±0.58)比(1.08±0.28)mg/L,P〈0.05;(2.60±0.58)比(1.92±0.15)mg/L,P〈0.01].结论血CystatinC及β2-MG可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其敏感性优于血BUN和Cr。

  • 标签: 高血压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Β2微球蛋白 肾功能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体表静息心电图Tv1(Tv2)>Tv5(Tv6)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0例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两组均多次记录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比较Tv1(Tv2)>Tv5(Tv6)综合征在两组间检出率的差异,并与心电图ST段压低指标相比,分析Tv1(Tv2)>Tv5(Tv6)综合征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Tv1(Tv2)>Tv5(Tv6)综合征的检出率在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有显著差异.Tv1(Tv2)>Tv5(Tv6)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0.3%、特异度为66.6%,与ST段压低相比敏感性较高,但后者特异度高于Tv1(Tv2)>Tv5(Tv6).结论Tv1(Tv2)>Tv5(Tv6)综合征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价值,但特异性不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心电图指标综合进行判断.

  • 标签: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心电图 Tv1(Tv2)〉Tv5(Tv6)综合征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