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保妇康栓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经Amsel标准确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72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保妇康栓试验组和甲硝唑栓对照组各36例,每天分别阴道各置人保妇康栓和甲硝唑泡腾片1枚。疗程7天,分别于停药后3~5天和1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停药3~5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和91.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1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4%和52.8%,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6%和3.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保妇康栓治疗组疗效优于甲唑硝栓治疗组,复发率低,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性双胎的分类、发生率和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娩的617例双胎妊娠中出现双胎之一死胎、双胎之一胎儿畸形、双胎发育不一致等复杂情况,并追踪其预后。结果双胎妊娠中复杂性双胎112例,其中双胎之一死胎28例,双胎发育不一致59例,双胎输血综合征5例,32例双胎胎儿畸形中双胎均胎儿畸形7例,双胎之一胎儿畸形25例(胎儿畸形漏诊5例),其中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5例,短肢畸形、尿道下裂、神经管畸形各3例,足内翻、并指、肾脏畸形各2例,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单脐动脉、阴茎短小各1例。结论复杂性双胎早产率、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比例较高,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仅异常胎儿本身的预后不良,而且由于一胎异常并发羊水过多、前置胎盘、晚期流产、早产等也影响另一胎预后。
简介:目的寻找超声BI-RADS4A级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证据,从而探讨部分BI-RADS4A级乳腺病变患者选择随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经乳腺超声诊断为BI-RADS4A级病变且完成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经病理证实的良性病变有48例(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有15例(恶性病变组)。分析患者的年龄、初潮年龄、流产史、病变部位、是否为多发病灶,超声图中病变的直径、边界、形态和内部血流,以及X线检查结果与病变良恶性的关系。先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恶性病变组中,病变位于外上、外下、内上及内下象限者分别占11/15、4/15、0/15和0/15,而在良性病变组中,病变位于外上、外下、内上及内下象限者分别占22.9%(11/48)、39.6%(19/48)、27.1%(13/48)和10.4%(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1,P=0.003),其中外上象限病变为恶性的可能性大于内上象限病变(P〈0.008)。并且,在恶性病变组中,超声显示病变直径≥2.0cm、边界不清、内部存在血流,以及X线检查提示可疑恶性者分别占9/15、14/15、10/15和6/15,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的14.6%(7/48)、14.6%(7/48)、16.7%(8/48)和12.5%(6/48)(χ2=10.160、31.894、11.657、3.964,P均〈0.050)。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直径〈2.0cm、边界清晰、内部无血流的BI-RADS4A级病变而言,超声显示病变直径≥2.0cm、边界不清、内部存在血流是超声BI-RADS4A级乳腺恶性病变的证据(OR=22.162,95%CI:2.083~235.756,P=0.010;OR=121.694,95%CI:8.670~1708.145,P〈0.001;OR=17.400,95%CI:1.779~170.218,P=0.014)。结论对于乳腺超声提示病变直�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顽固性血清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9月本科收治28例乳腺癌术后并发顽固性血清肿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13例,常规治疗组15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拔管时间、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管时间采用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手术治疗组拔管时间为41.07±2.59d,常规治疗组拔管时间为59.13±1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5)。手术治疗组日平均引流量为39.84±4.21ml,常规治疗组日平均引流量则为37.86±2.5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05)。手术治疗组总引流量为1635.61±186.70ml,常规治疗组则为2232.05±410.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5)。结论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血清肿具有明显缩短拔管时问,减少体液丧失的优点: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多毛、肥胖,合并双侧卵巢囊性增大,伴有高雄激素血症以及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hormone,LH)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ne,FSH)比值升高。多项研究提示,PCOS与正常卵巢间存在卵泡发育内在因素不同,PCOS的原发障碍可能位于卵巢,导致从原始卵泡发育到初级卵泡的早期不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控制。调节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发育的内在调控因子是重要机制之一,生长因子、神经肽等是被广泛研究的潜在的卵巢内调节因子,而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卵巢调节因子之一,其与PCOS的相关性目前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对细胞因子与PCOS的相关性作一综述报道。
简介:目的:分析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2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麦角新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产妇产后2h、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宫缩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
简介:目的:对两种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促进对此病的了解。方法:将以上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称为OB-GM组,另一组称为OB-FSGS组,然后对两组的患者进行病理改变的检查,包括光学显微镜检查、免疫荧光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等,然后在通过对比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得出相应的数据以及变化,进行对比,得出两种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临床病理特点的不同。结果:在光学显微镜检查下,两组患者肾小球直径均明显增大,没有太大的对比差异,OB-GM病初仅呈现微量白蛋白尿,而后逐渐加重,直至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OB-FSGS常呈现中、大量蛋白尿,血清蛋白量OB-GM组也是明显低于OB-FSGS组,尿渗透浓度OB-GM组较高。另外两组患者多数均出现各种代谢紊乱,呈现代谢综合征。结论:依据肥胖性肾小球病的具体特点来进行治疗,对临床上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发育不全、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fibroblastgrowthfactor3,FGFR3)相关性短肢发育异常胎儿X线特点。方法取产前超声疑诊、经FGFR3基因检测确诊的6例软骨发育不全和9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引产胎儿为研究组(ACH组和TDⅠ组),65例因计划生育或其他原因引产的骨骼发育正常胎儿为对照组。3组胎儿引产后行全身整体正侧位X线检查,定性分析3组胎儿全身骨骼发育特点,定量比较分析3组胎儿坐骨切迹角度、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腓骨长/胫骨长等指标。结果ACH组胎儿X线表现:6/6例为长骨干骺端膨大、火焰状、边缘不光整;5/6例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TDⅠ组胎儿X线表现:9/9例显示长骨极其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干骺端边缘不光整和喇叭口样改变、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8/9例"电话接收器"状肱骨、巨颅。研究组坐骨切迹角度小于对照组,2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67.9°±16.0°和109.0°±10.3°。3组胎儿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依正常组、ACH组、TDⅠ组次序,肱骨和股骨有逐渐短粗的变化趋势,第一腰椎有逐渐扁平的变化趋势。3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CH组和TDⅠ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无病理改变。3组胎儿腓骨长/胫骨长具有统计学差异,但3组胎儿均无腓骨长于胫骨。结论软骨发育不全和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胎儿X线均表现为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等,但后者X线畸形程度更重—长骨极其短小,表现更典型—"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和肱骨、胸廓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与儿童或成人期软骨发育不全不同,胎儿期患者并无典型腰椎椎
简介:目的:研究冷冻联合DC-CIK(dendriticcell-cytokine-inducedkiller)免疫疗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共计222个转移灶)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29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化疗(冷冻联合化疗组),27例患者接受冷冻治疗(冷冻治疗组),29例患者接受化疗(化疗组)。在27例仅接受冷冻治疗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接受单次冷冻治疗,9例患者接受多次冷冻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总生存期以诊断为转移性乳腺癌时开始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Friedman检验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各组患者总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中位生存期为83(69.5~113.0)个月,冷冻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8(30.0~64.0)个月,冷冻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3(30.5~53.0)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7(18.0~41.0)个月,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P=0.000);其中,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冷冻联合化疗组、冷冻治疗组和化疗组(χ2=27.58,P=0.000;χ2=27.76,P=0.000;χ2=74.21,P=0.000)。在冷冻治疗组中,多次冷冻组与单次冷冻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37.0~67.0)个月和35(28.0~48.5)个月,多次冷冻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单次冷冻组(χ2=6.25,P=0.012)。各组乳腺癌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冷冻联合免疫疗法能显著延长无法手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简介:目的探讨HDlive技术在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产前超声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筛查异常的42例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经过胎儿超声检查并随访至分娩,结合胎儿超声筛查与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例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中,单绒双羊双胎39例,单绒单羊双胎3例。39例单绒双羊双胎中,胎儿异常共28例(71.8%,28/39),其中包括双胎其一合并畸形12例(30.8%,12/39),双胎其一宫内死胎6例(15.4%,6/39),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transfusionsyndrome,TTTS)4例(10.3%,4/39),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intrauterinegrowthrestriction,sIUGR)5例(12.8%,5/39),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twinreversedarterialperfusionsequence,TRAPS)1例(2.56%,1/39);胎儿附属物异常共11例(28.2%,11/39),其中包括球拍状胎盘7例(17.9%,7/39),帆状胎盘2例(5.13%,2/39),胎盘血管瘤2例(5.13%,2/39)。3例单绒单羊双胎中,脐带异常2例,胎儿及其附属物合并异常1例。结论随着HDlive超声技术的应用,对于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及评估具有更加早期、精准、直观的优势,对胎儿的早期干预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7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宫腔镜引导下行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腹腔镜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卵管完全通畅率(89.4%)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随访患者6-24个月,观察组妊娠成功率(83.0%)及宫内妊娠率(74.5%)显著高于对照组(60.0%、40.0%)(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效果良好。
简介: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结果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羊水细胞嵌合体病例的产前咨询和处理提供一个更好的临床指引。方法收集2006~2016年有产前诊断指征病例3422例,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穿刺术,进行胎儿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结果为嵌合体的孕妇建议行胎儿脐带血穿刺验证,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嵌合体发生率为0.29%。性染色体异常的嵌合体8例(80.0%),数目异常的嵌合体2例(20.0%)。同意行胎儿脐带血或胎儿组织验证的有8例,验证结果为真性嵌合体5例,相符率为62.5%。结论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病例必须进行胎儿脐带血染色体分析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