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因生长部位特殊且多呈浸润性生长,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尽人意,Ⅱ级以上胶质瘤的预后普遍较差,故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胶质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研究的新发现,为开辟有效治疗新途径提供了重要的肩示,已成为当今世界胶质瘤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现已初步证实,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它们细胞内的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均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故本文着重对这些内容作简要介绍。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黑色素瘤冷冻免疫瘤苗激活自体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对Ⅲ期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Ⅲ期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分别接受TIL+白介素-2(IL-2)和IL-2治疗2个月,并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以及治疗副反应。结果两组的OS和R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个淋巴结侵犯者的OS和RFS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耐受治疗良好,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L+IL-2治疗能显著改善Ⅲ期黑色素瘤患者的OS和RFS,只有1个淋巴结侵犯者治疗效果比〉1个淋巴结侵犯者好。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诊断手段的提高及治疗手段的改善,使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致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目前已超过原发颅内肿瘤,成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因此,对脑转移瘤的治疗变得尤为重要,而脑转移瘤的治疗手段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尤其手术在新诊断的脑转移瘤中的作用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对比各家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目的是探讨手术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2月至2008年10月对183例脑转移瘤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及回顾一些相关文献及有据可循的临床诊疗指南来探讨手术在新诊断脑转移瘤中的作用。结果:手术切除+全颅放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全颅放疗组的总生存期并无明显差异,但优于单纯全颅放疗及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以及改善患者因肿瘤引起的高颅压危象。结论:手术加全颅放疗或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复发/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治疗方法,是治疗直径大于3cm或或中线移位1cm以上及有严重高颅压的单发或多发脑转移瘤的重要手段。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脑转移瘤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颅内转移瘤诊断和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经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综合治疗的80例颅内转移瘤患者的预后。术前明确有肿瘤或肿瘤手术史76例,另4例术前肿瘤性质不明。结果:手术行转移灶完全切除者50例,其中原发病灶完全切除者28例,原发灶放疗或化疗者22例;多发灶只清除1个者11例:其余19例只行放疗加化疗。原发病灶中肺癌40例,占已知病灶52.6%,病理类型以腺癌和低(未)分化癌为多见,分别为41.2%和36.4%。本组生存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零7个月,中位生存期17个月,平均生存期16个月,只行放疗加化疗者平均生存期11个月。与同期未经综合治疗者相比,本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脑转移瘤诊断一经确立,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态度、手术切除肿瘤、去骨瓣减压、明确病理类型至关重要.再针对病理类型行放疗和,或化疗等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帮助。
简介:目的:探讨BRAF基因在中国人黏膜、肢端和非肢端皮肤黑色素瘤中的突变率和类型。方法: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90例中国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肿瘤组织中BRAF外显子11和15的突变情况。结果:黏膜、肢端和非肢端皮肤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组织中BRAF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23.3%(7/30)、16.7%(5/30)和43.3%(13/30);25例BRAF基因突变中,1例为串联突变,其它均为点突变;仅有1例BRAF基因突变位于第11外显子,其余24例均位于BRAF第15外显子。V600E突变占所有BRAF基因第15外显子突变的83.3%(20/24)。结论:BRAF基因在中国人非肢端皮肤黑色素瘤中突变率较高,且以该基因第15外显子V600E点突变为主,有可能成为靶向药物作用的靶点。
简介: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拟态是存在于恶性肿瘤中的,由肿瘤细胞而不是内皮细胞围成的管腔样结构,管腔中有血液流通并参与肿瘤微循环。我们采用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来观察对比不同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现象。方法:采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诱导获得胶质瘤干细胞,应用胶质瘤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及胶质瘤干细胞裸鼠移植成瘤试验证实已诱导获取的胶质瘤干细胞;采用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来观察胶质瘤干细胞体外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结果:成功获取6种不同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GSC-1、GSC-2(来源于临床胶质母细胞瘤标本)和SKMG-4G、SKMG-1G、SF-295G、SF-767G(分别来源于胶质瘤细胞系SKMG-4、SKMG-1、SF-295、SF-767)。体外三维培养模型中,拟态管腔分圆形、多边形和三角形3种。GSC-1和SKMG-4G能形成典型的拟态管腔;SKMG-1G和SF-295G只能形成过渡性的非典型的拟态管腔;而GSC-2和SF-767G不能形成拟态管腔。结论:不同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拟态血管形成的能力不同,形态也各异。
简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DNT的MRI和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6男,4女)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具有癫痫病史的DNT的MRI和CT表现,其中6例MRI增强后扫描。结果:所有肿瘤灶均局限于皮质内及皮质下、分别为:额叶3例,枕叶3例,颞叶和顶叶各两例,大多数病灶境界清楚。MRI示病灶多为分叶状,在T1W1为低信号,T2W1为高信号,周围未见水肿;6例增强后扫描病例中,2例病灶呈实质部分强化,其余4例无强化;4例呈多囊样,2例呈单囊样改变。6例CT扫描病灶均呈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区。结论:DNT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准确的组织学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病理学表现。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收治的2例患者及国内文献报道的5例生长抑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22~72岁,平均43.0岁.临床表现腹痛4例,腹泻3例,腹部包块1例,低血糖1例.误诊为其他肿瘤4例,包括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囊腺瘤1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6例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瘤,1例患者行活检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生长抑素瘤,免疫组化生长抑素(SS)表达均阳性.结论生长抑素瘤临床罕见,术前易误诊,确诊需靠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转移灶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研究晚期脊索瘤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脊索瘤患者63例,其中失访病例24例,我们长期追踪到的39例为可评价患者。患者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前通过病理组化检测PDGFRβ蛋白表达情况,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所有患者均口服伊马替尼的剂量为每天400mg,每3个月进行1次CT或MRI检查肿瘤生长情况,按照RECIST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伊马替尼治疗疗效的差别,并以SPSS13.0作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免疫组化提示高表达PDGFRβ患者为25例,占64.1%,14例低表达患者,占35.9%;在39例可评价患者中,完全缓解(CR)病例为0例(0%),部分缓解(PR)病例为3例(8%),病情稳定(SD)患者为27例(69%),疾病进展(PD)病例为9例(23%);临床获益率为76.9%(CR%+PR%+SD%);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2个月。PDGFRβ高表达组临床获益人数为22例(临床获益率88%),低表达组临床获益人数8例(临床获益率57.1%);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282。结论本研究提示伊马替尼在治疗晚期脊索瘤方面具有抗肿瘤活性,临床获益率较好,同时在PDGFRβ高表达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疗效。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恶性脑部疾病,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本文探讨脑胶质瘤细胞在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有效治疗胶质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田对胶质瘤化疗的7种常用药物体外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总体化疗药物敏感性BCNU〉VM-26、TMZ〉DDP〉CBP〉VP-16〉VCR;低级别胶质瘤(WH0分级I、Ⅱ级)化疗药物敏感性BCNU〉TMZ〉VM-26、DDP〉CBP、VCR〉VP-16;高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Ⅲ、Ⅳ级)化疗药物敏感性BCNU、VM.26〉TMZ、DDP〉VP.16〉CBP〉VCR。结论:体外药敏试验对排除无效药物、筛选敏感药物对脑胶质瘤进行个体化的化疗,提高临床化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胶质瘤临床化疗效果不理想,大多对常用化疗药物不敏感,已有用肿瘤细胞系及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肿瘤甲基化类抗癌药耐药与MGMT表达相关。本研究将体外药敏结果与同一病人肿瘤组织中MGMT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进一步证实MGMT表达在胶质瘤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对34例胶质瘤病人新鲜标本,进行了3种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MGMT的表达,随后将肿瘤标本中的MGMT表达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T-PCR结果显示MGMT在获得有效RNA的26个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状况为:8例几乎不表达,相对表达值范围是0~2;有8例弱表达,相对表达值范围是2~5;有10例强表达,相对表达值均大于5。三种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中MeCCNU对大多数胶质瘤不敏感,但DDP和VM-26相对敏感的较多。DDP和MeCCNU的IC50与MGMT基因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613、P=0.001;r=0.696、P=0.002),VM-26的IC50与MGMT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临床标本中,多数有MGMTmRNA的表达,其强弱有较大的差异。MeCCNU和DDP的IC50和MGMT的mRNA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支持MGMT基因表达与胶质瘤对烷化剂类耐药相关。因此,检测MGMT的表达也可以为临床胶质瘤病人个体化化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