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  卒中是发达国家引起死亡的第三位原因[1].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卒中在一些大城市及北方地区是第1~3位死因[2].……

  • 标签: 右向左分流 经颅多普勒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3~15分)的临床资料。患者伤后1周内给予头部CT、MRI及SWI检查,结合CT及相位图排除气体、血管和颅底伪影后,SWI图上的低信号为脑内挫伤出血灶。分别记录MRI常规序列和SWI探查到的病灶数目、发生部位,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SWI对脑外伤微小挫伤出血灶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CT及MRI普通序列扫描,特别是在伤后出现晕厥昏迷史或持续性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中更为明显。结论SWI比常规CT及MRI对MTBI患者脑内微小挫伤及出血灶的检出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客观的诊断价值,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MRI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8例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诊治过程的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诊断、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结果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8例。17例术后症状均改善,全切10例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是目前治疗本病最可靠的方法,能否全切与术前评估、术者经验及显微操作技术等有关;放射治疗有效。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临床分析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方法回顾10年间病理证实的38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鞍区12例,基底节8例,三脑室5例,松果体区4例,其他部位包括下丘脑等.结果手术切除32例,单纯活检6例;术后行放疗26例,其中4例接受化疗.随访18例,其中活检后行放疗4例,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采用局部肿瘤照射,手术的目的主要在于明确肿瘤的性质,为放化疗提供依据,除成熟的畸胎瘤外无需做到手术全切.

  • 标签: 生殖细胞瘤 诊断 放射治疗 手术 颅内肿瘤 GCT
  • 简介:目的评估了经食道心脏超声(TEE)和经胸壁心脏超声(TTE)在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CE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的32例隐源性青年脑梗死患者资料。男25例,女7例,年龄19~50岁,平均(38.3±2.8)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和头颅MRA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部分患者显示轻度动脉粥样硬化)。32例患者均进行了经胸壁心脏超声(TTE)检查。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在局部麻醉下行经食道心脏超声(TEE)检测。结果32例患者中TEE检出9例(28.1%)CES,TTE检出其中的3例(9.3%)(P〈0.05)。其中主动脉部斑块2例,房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瘤1例,卵圆孔未闭1例,左房自发声学显影1例,二尖瓣脱垂1例,二尖瓣增厚1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房间隔病变的检测。TTE对上述两个部位病变的漏诊分别为2例和3例。TEE和TTE对二尖瓣病变的诊断无明显差别。结论对初步归因于隐源性青年脑梗死患者,建议进一步采用TEE检查。这样可使近1/3的患者发现可能的心源性栓子来源。

  • 标签: 脑梗死 心源性栓子来源 经食道心脏超声
  • 简介: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CVST患者行320排头颅CT一站式检查,包括CT平扫、各期增强,然后将动态容积原始数据重建出容积图像,传入Vitreafx工作站,处理获得动脉期、动静脉混合期、静脉期及静脉窦期血管重建图像。结果12例CVST中10例累及多个静脉窦,2例为单个静脉窦受累。CVST直接征象有:CT平扫显示为“高密度三角征”(3例),“带征”(1例),CT增强显示“空三角征”(4例);间接征象有:血栓形成部位邻近脑组织水肿(3例),静脉性脑梗死(4例),静脉性脑出血(5例)。12例CVST中静脉期图像均可见静脉窦不规则狭窄或闭塞,可见特征性的“空槽征”。12例患者的CVST均经3D—DSA证实。结论与传统影像学检测方法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无创伤、时间短和辐射剂量少,对CVS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群痴呆的主要病因,本文就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进行综述,包括淀粉样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APOEε4与apoE蛋白、炎症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有助于预测AD的发病风险并作出早期诊断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早期诊断 生物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MR脑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CYST)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自2001年8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作常规SE序列和2D—TOF静脉成像(MRV),10例患者做DSA,8例患者做3D—TOF动脉成像(MRA)。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CVST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2例患者共显示34个CVST。SE序列显示9例17个,表现为静脉窦正常流空信号消失.出现异常信号。MRV显示11例32个,表现为正常静脉窦高信号消失或其内充盈缺损。DSA显示10例30个。MRA显示2例(2/8)脑动脉血管减少。MRV显示的病变静脉窦数目明显高于SE序列,病变检出的阳性率为93_3%(相对DSA)。MRV示6例经导管内注药溶栓治疗后随访的患者大部分病变静脉窦恢复正常高信号,溶栓前MRA所示脑动脉血管减少的2例患者则显示动脉血管明显增多。结论MR脑血管成像在CVST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脑内脱髓鞘性假瘤(DP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DP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脑内DPT以急性起病为主;影像学多表现为皮质下单一病灶,其强化呈非闭合性、斑片样或垂直于侧脑室分布的火焰样;病理检查发现病灶呈炎性脱髓鞘样改变;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脑内DPT的临床表现与大多颅内肿瘤类似,易误诊为脑胶质瘤;其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类固醇激素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脱髓鞘性假瘤 临床表现 MRI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与脑小血管病有关的易感基因及基因预测模型。方法对共792例4组研究对象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样本应用SNaPsho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分型技术进行19个候选基因55个SNP位点分型,在5种遗传模型下对脑小血管病与非卒中对照组个体之间分析,并进行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性检验及危险因素分析。应用了SAS软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脑小血管病与非卒中对照组个体差异性检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基因(myosinlightchainkinase,MYLK)SNP位点rs2222823杂合子(A/T)的优势比(oddsratio,OR)为0.5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35~0.79),P=0.002,校正P=0.03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2A(inhibitorofcdk4/alternativereadingframe,INK4/ARF)SNP位点rs2811712杂合子(C/T)的OR值为1.75[95%CI1.13~2.71,P=0.004,校正P=0.050]。脑小血管病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差异性检验,rs2222823位点的P值为0.035。脑小血管病与大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差异性检验,非糖尿病患者及饮酒患者在rs2222823位点P值分别为0.012和0.018;高脂血症及饮酒患者在rs2811712位点P值分别为0.029和0.04。构建预测模型的基尼指数为0.442。结论MYLK和INK4/ARF基因与中国人群中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有相关性,rs2222823杂合子(A/T)有减缓脑小血管病患病率作用,而rs2811712杂合子(C/T)对脑小血管病的患病率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易感基因 杂合子
  • 简介:目的:探讨近外囊部脑动静脉畸形(AVM)所致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术前疑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近外囊部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Glasgow转归量表(COS)评分,恢复良好5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外囊部AVM的正确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和CT等辅助检查;治疗应根据患者术前和术中实际情况采取血肿和畸形血管团合并切除或二期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外科手术
  • 简介:脑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好发于妊娠期和产褥期的孕产妇。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易于误诊、漏诊,死亡率、致残率高,但早期诊断和干预则预后良好。本文重点就孕产妇CVST的早期诊断及误诊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促进临床医师及早识别危险预警,避免误诊,早期诊断,及时干预。

  • 标签: 孕产妇 脑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诊断 误诊
  • 简介:为了进一步普及和提高脑电图在癫痫及癫痫发作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为难治性癫痫建立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拟定于2011年10月23—28日举办第三届脑电图与癫亲发作定位诊断学习班。届时将邀请来自法国里昂的PhillipeKahane教授对立体定向脑电图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设计方案、分析方法、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进行专题演讲。

  • 标签: 癫痫发作 定位诊断 脑电图 学习班 难治性癫痫 治疗方案
  • 简介:额颞叶退行性变(frontotemporallobedegeneration,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包括3种临床综合征:行为变异额颞叶型痴呆(behavioralvariantfrontotemporaldementia,bvFTD)即狭义的额颞叶痴呆或额颞叶痴呆额叶型、

  • 标签: 额颞叶痴呆 退行性变 诊断标准 临床综合征 人格改变 颞叶型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特点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8例脊髓内CA患者均行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灶全切17例,次全切1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15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增强MRI可准确地显示脊髓内CA的大小位置,显微外科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脊髓 显微神经外科 MRI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放射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征、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至今在临床上极少见.术前往往误诊为脑膜瘤。该病在CT征象中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的强化。该病在MRI扫描中T1W1、T2W1及T2Flare常呈高、低及等密度的多种混杂密度的类圆形特征,强化显影时可见病灶内多个条索状或环形强化。其特征性影像是靠近脑组织的内侧边界有一层强化的“增强线”,而靠近颅骨侧则没有。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最终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资料在术前难以诊断正确。最好的治疗措施为手术切除肉芽肿,术后也可辅以药物治疗。

  • 标签: 炎性肉芽肿 硬膜外 脑膜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用西门子Artiszeebiplane双平板DSA,所配设备SystemsyngoX-WP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将DSA二维原始序列数据用Iflow软件分析处理,在一张图像上分别用红色、淡蓝色、深蓝色标记显示一侧颈内动脉或一侧椎动脉的全程血流情况。结果利用Iflow软件处理后能在同一张影像上显示脑血流彩色全循环图像,清晰显示血管走向、狭窄、闭塞等病变,可以自动计算出循环不同期血流达峰时间,帮助诊断、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指导治疗。结论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影像诊断学的新方法。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 诊断
  • 简介:海绵窦内侧壁即为垂体囊的外侧部,通常外凸,但有部分患者存在颈内动脉内凸和垂体组织向侧方扩展。垂体囊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之间的部分称为海绵窦内侧间隙,解剖学研究发现约有1/3的人群不存在此间隙。上述特点对于预测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此作一综述。

  • 标签: 海绵窦内侧壁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解剖特点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3D-CTA诊断价值和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3D-CTA确诊的颅内多发动脉瘤临床资料,36例采用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一期单侧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18例,双侧翼点或翼点+前纵裂入路动脉瘤颈夹闭术6例;二期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3例;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4例;单纯血管内栓塞术5例。手术夹闭动脉瘤颈64个,血管内栓塞14个,11个动脉瘤未予处理。结果39例共发现动脉瘤89个,其中2个动脉瘤30例,3个动脉瘤7例,4个动脉瘤2例;31例术后复查3D-CTA,其中30例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或完全栓塞,1例动脉瘤颈夹闭不全术后一个月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再次开颅手术夹闭,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7年,按GOS预后分级,良好29例,轻残5例,重残2例,死亡3例均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未处理。结论3D-CTA可靠、快捷、安全,可作为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多发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术 手术治疗
  • 简介:一、概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llouccerebralmalformations,CCM)属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种,文献提供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统计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在0.4%~0.8%,占脑血管畸形的10%-25%,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但幕上多见,占70%~90%,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25%发生在儿童,男女发病率相同。

  • 标签: 脑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