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为提升手术器械管理整体质量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我院中在2021.01~2022.12时间阶段内选择12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做研究样本,执行随机平均分组后,对照组对手术器械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全程优质护理。就不同护理模式下对手术器械合格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各项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帮助供应中心就手术器械管理质量进行整体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细节护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外来器械中对管理质量评分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实施细节护理模式前后的200台手术开展探讨研究,2020.01-2020.12为细节护理模式实施前,将其随机选取100台手术设为对照组,2021.01-2021-12为细节护理模式实施后,将其随机选取100台手术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在实施细节护理模式前后,医护人员满意度、外来器械护理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各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中心管理外来器械中应用细节护理模式,能明显提升效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总体管理质量评分有着极大积极影响,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9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未开展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期间接收的手术器械1000件为对照组,2021年11月-2022年6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期间接收的手术器械1000件为试验组。对比器械清洗合格率等指标。结果关于清洗和灭菌合格率,试验组数据分别是99.1%、100.0%,和对照组96.3%、99.0%相比更高(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器械清洗与灭菌合格率更高,且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重点,分析评价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的影响意义。方法:归纳研究样本220件,均为院内消毒供应室需要清洗包装的手术室器械;归纳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间;分组基准,数字表划分法,参照组、研究组分别划入(n=110);实施方案,前者:常规管理;后者: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而后进行干预效果比对。比对范围涉及:器械清洗包装情况、管理情况、细菌检测结果、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参照组,在各项工作合格率方面体现,仍显高参照组,P<0.05,值得探讨。 结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方案的实际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降低了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还极大优化了细菌检测结果,提升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及对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影响。方法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21年10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进行消毒的医疗器械500件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每组纳入250件,观察应用效果、消毒合格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风险识别分、安全意识分、消毒流程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器械除锈达标率、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通过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6月在未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 160件手术室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在实施了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之后的 160件手术室器械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室器械的质量合格情况(清洗质量、灭菌消毒质量、包装质量)。 结果:实施质量管理后的手术室器械质量合格情况(清洗质量、灭菌消毒质量、包装质量)明显高于实施质量管理前,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的合格情况,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提升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实践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清洗与消毒灭菌方法用于内镜器械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6 -2019 年 6 月需清洗消毒的胃镜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方式分为手工组和清洗工作站组,分别通过手工清洗和一体化清洗工作站清洗。清洗结束后,从手工组和清洗工作站组分别随机抽取 80条内镜,比较两组内镜细菌培养结果合格率以及洗消规范性,同时统计两组的人工耗时、总耗时和消毒时间,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①清洗工作站组 79条合格, 1条不合格,合格率为 98.8%;手工清洗组 58条合格, 22条不合格,合格率为 72.5%。清洗工作站组的合格率高于手工清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洗消规范性,清洗工作站组 75条规范, 5条不规范,规范率为 93.8%;手工组 70条规范, 10条不规范,规范率为 87.5%,清洗工作站组规范率高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②清洗工作站组内镜平均手工耗时为( 3.9±0.5) h,显著短于手工组的( 6.8±0.6) h,消毒时间为( 24.5±2.5) min,明显短于手工组的( 30.2±2.3)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耗时分别为( 12.7±1.1) h和( 12.4±1.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一体化清洗工作站可显著提高胃镜的清洗效果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三种不同预处理方法给予妇科人工流产手术器械的清洗工作,探讨各种预处理方法的具体清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整理妇产科人工流产使用后的隔夜手术器械,将其随机分为A、B、C三个小组,并分别给予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进行清洗。其中A组器械对多酶清洗液浸泡预处理方法进行应用,B组器械所应用的浸泡液同样是多酶清洗液,另外添加超声处理;C组器械进行浸泡处理时对碱性清洗液进行应用,同样添加超声处理操作。本次研究中不同预处理方法清洗效果的具体评价通过放大镜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进行。结果三组器械的清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放大镜法进行评价,其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2.3%、95.3%以及98.5%,P<0.05,表示此差异符合统计学价值。此外,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得出三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77.8%、87.5%以及96.5%,P<0.05。结论妇科人工流产手术所应用的各类手术器械,在隔夜之后进行清洗时应用碱性浸泡液加超声处理手段,可切实提升清洗的质量,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