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1.02-2023.06,选取此时段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45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抗凝管理意愿进行分组,20例予以门诊管理者归入对比组,25例予以延续性护理者归入观察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抗凝管理支出费用、患者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比较抗凝管理支出费用,管理后观察组低于对比组,且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管理后观察组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管理时,应用延续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情况,降低抗凝管理支出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并重点分析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病例样本,以2023.01-2023.12为筛选条件,选定期间的82例,根据诊疗模式加以分组,对比说明对照组(41例,传统诊疗模式)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上与观察组(41例,MDT模式)的差异,持续关注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有显著的组间差异且观察组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均有并发症但总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更低。结论:MDT模式的应用有利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在肢体小切口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选60例需行手及腕部小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原则分为橡皮片引流组(术后橡皮片引流)、自制引流组(术后自制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引流)各30例,比较两种引流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自制引流组临床疗效评分(8.72±2.08)分,伤口愈合时间(7.12±0.32)d,与橡皮片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引流组并发症率为3.3%(1/30),橡皮片引流组并发症率为16.67%(5/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二次手术清创情况。结论在肢体小切口,尤其是手掌、腕部及指部术后采用自制微型引流装置进行引流护理,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引流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新型的用于创面修复的医学技术,是通过相应的生物材料和操作技术,在待修复创面形成一个密闭的负压区域,以引流导管连接负压源进行持续吸引达到修复创面的目的。VSD技术目前在临床上用于加速创伤组织愈合、恢复创面外形功能及降低伤口感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烧伤、创伤、糖尿病足等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VS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不断应用到骨科复杂创面的治疗及护理中,但现有的VSD用于骨科创面护理的报道侧重点各有不同,且尚未形成统一的护理操作共识。为此,本文查阅大量近几年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报道,对VSD在骨科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在为手术压疮高危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术中压疮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3.4-2024.1期间收治到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经过临床评价界定为手术压疮高危情况的患者共计8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均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都有40例患者。在为两组患者开展临床护理上,普通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方案,研究组引入术中压疮护理方案,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压疮严重程度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普通组,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为手术压疮高危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时,术中压疮护理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减轻压疮严重程度,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因此,建议在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中广泛推广术中压疮护理方案,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早期假体脱位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将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部当做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2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预防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种护理下患者髋关节脱位发生概率以及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结果:比较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中,并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各项髋关节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各项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髋关节脱位症状,将其髋关节各项功能进行改善和提升,适用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预防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 选择我院收治的 60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 采用 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针对患者进行评分,观察组患者达到了 100%的优良率,对照组患者达到了 76.7%的优良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 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患肢尽快的恢复,同时还能够对关节脱位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一种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修复性手术,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患者踝关节发育不良、老年患者髋骨骨折、髋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这一修复性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高龄病人在术后非常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伤口感染等危险并发症。为确保患者手术效果与健康安全,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本文探究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文中会分为三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介绍高龄病人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第二部分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第三部分是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期望本文能为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提供可行性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