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沙棘原花青素对人体的抗氧化作用,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抗氧化功能人体试食检验方法,采用自身和组间两种对照设计,受试者服用以沙棘原花青素为功效成分的“沙棘花青素胶囊”90d后,进行相关安全指标及功效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试食前后各项安全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试食前后比较过氧化脂质(MDA)含量下降14.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10.8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升高3.78%,自身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O.01或0.05)。说明“沙棘花青素软胶囊”对人体安全且具有抗氧化作用。

  • 标签: 沙棘原花青素 人体试食 安全性 抗氧化功能
  • 简介:本文参照银杏学研究的方向和成果,论述了沙棘现代医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而阐明了沙棘药物现代化的研究和开发方向.

  • 标签: 沙棘 银杏 药物 医药学 沙棘学
  • 简介:用沙棘叶、果、茎、根的提取物和籽油,对患H22和EAC的实体瘤小鼠进行灌胃实验。结果表明,沙棘不同器官提取物和籽油都具有显著的抑瘤效果。在15个不同处理剂量组中,有10个剂量组的抑瘤率都超过了30%,占到处理总数的66.6%。沙棘不同器官提取物对实体瘤小鼠的抑瘤率表现为:叶〉果〉油〉茎〉根,叶和果的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8%和46.7%。沙棘提取物抑瘤的主要原因是增强了实体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提高了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且胸腺指数效果大于脾指数的。沙棘提取物有利于调节患病小鼠的脏器活力。

  • 标签: 沙棘提取物 昆明小鼠 H22瘤株 EAC瘤株 抑瘤率 脾指数
  • 简介:在鄂尔多斯半干旱地区,杂交沙棘高产株的优势,表现在表型指标:新梢数、果枝数、百叶重、单叶面积、总叶面积、果实数、百果重和果产量都明显高于中、低产株。生理指标:果实脱落率最低、果/叶比系数最小、净光合效率和日进程都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高。高产株杂种优势的实质,是能自我调节、合理分配源(叶)与库(果)间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结果,显示了高产株杂种在重组基因优势上能较好的适应恶劣的生态条件。

  • 标签: 沙棘 杂种 杂种优势 表型 生理型 果/叶比
  • 简介:2004年7月25~26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主持召开了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承担的”叶用型沙棘育种研究”成果鉴定会。鉴定会由水利部国科司陈明忠副司长主持,水利部国科司科技处和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的有关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鉴定委员会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黄铨研究员任主任委员,

  • 标签: “叶用型沙棘育种研究” 成果鉴定会 内蒙古 区域化试验
  • 简介: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引进的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实生子代优株为母本,中国沙棘优良种源丰宁的优良单株为父本,开展了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两个亚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对杂种F1表型性状分离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杂种F1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生长量、叶片、果实等性状的变异程度依次降低,以蒙古大果沙棘为母本的中蒙沙棘杂交能使F1代在株高、棘刺数两个性状上取得最为显著的改良效果。F1代群体雌雄比符合1:1自由组合规律,红果型、杂种F1代果蝇危害率差异以及在重要选种性状上的超亲现象的存在,为沙棘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与物质基础。

  • 标签: 沙棘 蒙古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表型变异
  • 简介:本文对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内蒙古2个育种基地共8个沙棘群体的沙棘叶在不同时期叶中有机酸、脂肪、灰分、粗蛋白、全氮以及粗纤维常规成分进行了含量及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杂交对子代叶中常规生化成分的改良效果不显著,子代群体叶中的常规生化成分与双亲相近,更好的改良途径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杂交子代 亲本群体 沙棘叶 有机酸 脂肪 成分
  • 简介:由"国际沙棘协会"主办,德国洪堡大学和德国工业大学承办的"第1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暨第7届国际沙棘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9月12~23日在德国柏林召开.应主办单位的邀请,水利部沙棘中心主任兼国际沙棘协会理事会主席邰源临、中心副主任兼国际沙棘协会秘书长卢顺光等中国代表团一行12人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加拿大、中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乌克兰和印度等28个国家的代表近150人参加了为期4天学术会议.

  • 标签: 国际沙棘 学术讨论会 开发方向
  • 简介:基于对沙棘化学成份的调查,沙棘果中75%的乙醇提取物及其枝条中80%的丙酮氯仿可溶性物质可以抑制脂多糖(LPS)和重组小鼠的干扰素(IFN)-γ活性吞噬细胞即RAW264.7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生成。从果实提取物中可以分离出三种已知的黄酮、槲皮素(1)、kaempferol(2)、异鼠李素(3)和两种已知的萜类,果酸(4)和熊果酸(5)。该试验第一次从沙棘中提取出果酸,此外还从沙棘树皮的萃取物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萜类、2-O-caffeoyl-谷酸(6),已知的萜类,鱼肝油醇酸(7),6-甲氧基-2H-1-苯芘(8)和β-醇(9)。并对RAW264.7细胞中的NO产物的活性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沙棘 2-O-咖啡醇-谷酸 一氧化氮 巨噬细胞
  • 简介:2011年3月2日,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对北京林业大学承担的农转资金项目专题"沙棘非试管快繁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在北京进行了阶段验收。这一专题是植管中心承担的科技部农转资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题实施期限为2010~2011年。

  • 标签: 组织培养技术 非试管快繁 专题 资金 沙棘 北京林业大学
  • 简介:本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用外源激素处理、控温控湿条件下,沙棘可以用极短的茎段(1~3芽段)插穗产生不定根,进而形成新的植物。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茎段切面先产生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为不定根;二是直接由茎皮层内分生组织产牛不定根;且不定根产生具“茎多部位生根效应”。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属于“温度敏感型”,最适温度为16℃~26℃。外源激素对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表现出良好的诱导效应,而且对插穗苗的生长发育一定的影响,ABT优于GGR;“壮根素”效果优于生根粉,不仅促进发根,而且促进成熟不定根的早期结瘤。

  • 标签: 沙棘 短茎段插穗 微繁 不定根 水培 外源激素
  • 简介:2011年3月2日,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对北京林业大学承担的农转奖金项目专题"沙棘非试管快繁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在北京进行了阶段验收。这一专题是植管中心承担的科技部农转资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题实施期限为2010~2011年。经过一年的试验研究,项目分别在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开展了沙棘微繁和组培的试验研究工作,在扦插枝段长度、基质、温湿度以及解决组培褐变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根据汇报情况,与会专家对今年的工作要点进行了讨论,仔细讨论了主要目标、

  • 标签: 组织培养技术 非试管快繁 专题 沙棘 资金 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