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合江方竹自然分布区海拔400、600、800、1000和1200m处分别布设样方,对其退笋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2个年度的研究。结果显示:1)2个年度各海拔处合江方竹的日退笋量均呈"少-多-少"的变化规律,而累计退笋量几乎均呈Logistit曲线增长,中海拔(600m)退笋总量较大(超过3000个/667m~2),而高海拔(1000和1200m)的总退笋率较高(超过65%)且进入退笋盛期较早;2)合江方竹的退笋以营养退为主且集中于发笋末期,退笋的易发程度存在年度差异;3)合江方竹发笋10d左右的高生长速度可能是其退去与否的早期判断依据;4)在无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该竹种的退笋与其发笋量、母竹胸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林内最低气温、温度极差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在合江方竹的经营过程中,在其发笋前及时施肥,并采取适当的覆盖措施保温,可能是降低退笋的有效方法;而在发笋初期根据其高生长速度及时采割利用或清除可能退去的笋,也有利于保证笋产量和竹林的健康发展。
简介:顺昌县榜山村8年生一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与6年生二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的群落学特征、测树学特征、生物量及生产力等的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二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分生产力较一代高38.5%,同时保持较高的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一代及二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生长量分别为5.2t/(hm2·a)及7.2t/(hm2·a),胸径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59cm/a及0.70cm/a,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80m/a和1.17m/a,蓄积量平均生长量分别为8.1m3/(hm2·a)和10.6m3/(hm2·a),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33和2.064,物种均匀度分别为0.447和0.495.
简介:集体林权改革是一项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民护林、管林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其中配套措施在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和将乐县农户为调查对象,选取基础设施和林业宣传等配套措施为主要调查内容。在基础设施方面选取环境卫生和道路建设两个指标,在林业宣传方面选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防盗防伐、森林防火5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了解农户对各项林改配套措施的满意度;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的总体满意度。结果表明:林改后农户对现状"比较满意"占一半以上,说明农户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较为满意,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服务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漏洞,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简介:2008年是水杉发现60周年。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发现了植物“活化石”——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这一重要事件使日本植物学家三木茂(ShigeruMiki)1941年以植物化石为依据发表的水杉新属受到关注并得到实证,同时三木茂、胡先骄、郑万钧3人亦成为活化石单种属——水杉属的共同定名人(MetasequoiaMikiexHuetCheng)。1950年水杉被引种到日本,表现出极好的适应性,受到日本政界和广大民众的欢迎和喜爱并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对水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产生了极强的社会效应。本文对日本水杉的引种保护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系统阐述。水杉的发现实际上是中、美、日三国科学家之间联动的过程,具有世界意义。文章最后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在水杉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