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400 个结果
  • 简介:殖民话语以印度传统社会中边缘群体包括女性的受害者地位来建构殖民统治的合法性,这对民族主义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他们要同时面对本土传统、殖民现代性、民族文化身份等一系列相互纠葛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印度民族主义者以物质I精神、家庭/世界、男性/女性等对文化进行了二元划分,以此对抗殖民强势文化并保有自我民族身份。但民族主义者的文化二元论最终断绝了外部社会介入印度妇女问题的可能性,强化了本土男性作为女性行为规范立法者的角色,实际上巩固了印度社会的父权制霸权。

  • 标签: 妇女 受害者 家庭 世界 文化身份
  • 简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产生,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合乎逻辑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超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党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传统民本思想在价值源头上的根本性转换与创造性发展,从而建构起"人民主体地位"的真实民本或言"民本式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真实民本的具体形式,必须在运行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落实好"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群众成为共享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的真实主体。

  • 标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真实民本
  • 简介:列宁在《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一文及相关文献中,重点对苏维埃俄国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如何开展工会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适应当时苏维埃俄国特殊的过渡时期,列宁提出了工会与新经济政策、国家资本主义、国营企业的关系,以及工会工作的作用、任务、原则和条件。研究这些重要思想对明确当前我国人民主体地位、推进工会工作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列宁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工会
  • 简介:法律家长主义是支持国家对自我损害行为进行干预或惩罚的政治道德原则。在我国学界关于代孕、器官买卖和自杀等社会议题的争论中,法律家长主义的正当性成为争论的核心。中立的自由主义者从价值中立的自治观出发来反对法律家长主义,并不具有说服力。自治必须放置在共同善的语境下才能展现出其道德意义,这为法律家长主义的正当性提供了道德依据。法律家长主义能够在法律教义学中得到妥善地安置。在刑法实践中,经由辩护梯度的上升,法律家长主义为被害人同意和自我损害行为的犯罪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刑事立法中的一些难题。

  • 标签: 法律家长主义 被害人同意 自我损害行为 犯罪化
  • 简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指导下,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手抓法治,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 社会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
  • 简介:在2016年美国大选的初选中,民主党候选人伯尼·桑德斯自称为“社会主义者”,并在选举中异军突起,使一些人开始憧憬美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前景。分析表明,桑德斯的“社会主义”实质上仍属马克思批判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他在美国大选中异军突起显示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进一步加剧,也表明社会主义思潮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复兴阶段。桑德斯的“社会主义”在美国不可能成功,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 标签: 美国 制度危机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诠释了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新价值取向.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植入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认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发挥一个主阵地作用,坚持“四个贯穿”,创新两个渠道,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形式.

  • 标签: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途径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资本全球护张、经济全球化、西方发展成为社会国家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但它不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翻版.相反,它是大胆抓住世界剧变的历史条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植根于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要求,成功开拓了东方社会主义道路,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有根本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破除西方中心论史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的历史创举作出学理阐明,构建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 标签: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资本主义 东方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破窗效应"理论认为,不良现象未被及时制止,就会对人产生暗示性的纵容,引发人效仿,使其升级并泛滥开来。从该理论出发,剖析培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破窗效应":事物无序和不良行为、名实不符和道德人格虚伪、制度漏洞和制度公正缺失、真实信息匮乏和网络化风险。通过对一切不良现象实施"零容忍"策略,夯实道德的公平本质和确立利己与利他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推进核心价值观与制度的"互化",推进话语民主建设与扩大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力等举措,把消除"破窗效应"与构建培育核心价值观机制统一起来。

  • 标签: 破窗效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机制
  • 简介: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心。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疑难问题,消除思想上的困惑,包括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如何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与区别,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关系,如何划清"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界限。其次要弄清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心的理论依据,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几个方面。再次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果,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和"两点论"的方法。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讲话精神 自信心
  • 简介:大致从2007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再度执政并推行“新奥斯曼主义”政策以来,泛突厥主义获得新动力,相对于之前的泛突厥主义进程(1991年至2005年间),类似现象或可称为“新泛突厥主义”。2009年,土耳其明确以“新奥斯曼主义”作为治国和外交方略,其实是对之前政策的确认,而泛突厥主义正是“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兼容的部分。与此前相比,土耳其与中亚、高加索相关各国互动更加频繁,中亚、高加索各国积极配合,各方合作水平提升;初步具备了机制化的合作平台,进行突厥语国家的多边合作。土耳其政治家不仅用“新奥斯曼主义”凝聚国民,也在争夺中亚、高加索的“大牌局”中,获得地缘文明、地缘政治优势,其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现在,俄罗斯、西方国家和土耳其在东欧和中东的激烈争夺必将影响中亚形势,而中亚地区与中国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泛突厥主义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一文化的挑战、甚至安全威胁。因此,必须深入观察其动态和趋势并积极应对。

  • 标签: 新泛突厥主义 地缘文明 意识形态安全
  • 简介: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从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如何衔接问题做出的创造性的理论回答,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中国化的成果,列宁主义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苏联因素对社会论的形成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作用。

  • 标签: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苏联因素 列宁主义 共产国际
  • 简介: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受恩庇主义影响深远的典型国家,经历了传统道义恩庇向现代政治恩庇的转变,而菲华社会的发展深受菲律宾主流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影响,经历了被动卷入到主动融入菲律宾恩庇关系网络的过程。本文以菲律宾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整合归纳了学术界对不同时期菲律宾华侨华人参与恩庇关系网络的研究,为深入探讨菲律宾恩庇主义与华侨华人群体的关系奠定基础。

  • 标签: 菲律宾 恩庇主义 华侨华人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他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关于历史的论述,他始终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贯通,形成了完整的历史思维,突出了历史方法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 标签: 历史思维 马克思主义 总书记 习近平
  • 简介: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的公布实施,党和国家自"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实践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制度创建的实践需要呼唤理论创新,而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制度创建的实践也必将推动理论创新。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对照阅读潘岳同志先后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2006年)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2015

  • 标签: 生态文明 生态观 生态危机 学习时报 生态自然观 人与自然
  • 简介:张如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杰出的理论教育工作者,他一生致力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强调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本文通过分析张如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系统梳理张如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的贡献,并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其对我国理论工作者研究和宣传党的理论的启示。

  • 标签: 张如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 简介:"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指向的是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否具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以及能否实际开展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检验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上是否具有理论自觉的标志。历史经验是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视角。根据历史经验,对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预测是:将继续强劲推进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马克思主义将再次与西方激进政治运动结合;马克思主义将在理论内容上获得突破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化趋势得到加强。

  • 标签: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新视角 历史经验 预测
  • 简介:由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需要和相互制约,由于理论与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异质性,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间距性,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不同步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为基本原则和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式必然形成其内在张力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大体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方式的内在张力主要包括异质性张力、间距性张力和不同步性张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方式的内在张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反思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历史性变化的重要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重要动力,是批判和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践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实践 内在张力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工农运动和参加国民政府的早期尝试、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可贵探索、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治理的伟大创造、在解放区执政的成功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实践条件,并最终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 标签: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实践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