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新闻出版界的朋友:大家冒着严寒,不辞辛劳来参加《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首发式。我代表编写组的全体同志,向各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将《规范字典》编写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文革结束后,全国各条战线都在进行拨乱反正,把工...
简介:<正>80年代应该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年代。在那10年中,研究的视野开阔了,研究的面宽了,对语言事实的挖掘深了,分析方法多样化了,研究气氛浓了,内外学术交流多了。从那10年公开发表出版的论著看,加强了对动词和方言语法的研究,注意了对语法歧义现象和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推进了虚词研究、复句研究和词类问题的研究,掀起了口语语法、汉语句型、汉语句群和汉外语法对比的研究,此外对中学教学语法系统进行了修订。从分析方法角度看,已不再单一使用句子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已被广泛采用,而且已深入到语法教学领域;变换分析正在语法研究领域里广为使用;在研究中还开始使用“格”语法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此外,有人尝试用转换生成
简介:1引言中国语言学的传统源远流长,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就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语言学家,如杨树达、陈望道、赵元任、黎锦熙、罗常培、王力、吕叔湘、李方桂、方光焘、丁声树、朱德熙等.
简介:我很遗憾这篇访谈录史华慈先生未能看到他就去世了。都怪我不恰当的生病,耽搁了及时整理访谈记录稿的时间。1999年封我是不幸的一年,四月份从哈佛回来不久,就病倒了。直至第二年春夏,方日渐恢复。但更加不幸的是,我所见到的西方最单纯的思想家、最富学养的中国学学者史华慈教授,已经永远不能向人类发表他的睿智卓见了。我和他的访谈对话,第一次在1999年2月9日下午的2点到4点,第二次是2月22日上午10时至12时。地点在哈佛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他的办公室。他的办公桌封着门,大衣挂在门后的衣钩上。我和林同奇先生坐在他的封面,内子陈祖芬坐在左侧书架前?因为有事先送给他的访谈提纲,整个谈话非常顺利,他谈得愉快而兴奋,几次高举起双手,强调他的跨文化沟通的观点。
简介:<正>《中国语文》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用所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室联合主办的第四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西山举行。与会同志主要是中年同志,有一些青年同志列席了会议。14日上午,吕叔湘先生、朱德熙先生,陈章太、刘坚、侯精—同志出席了会议。吕先生向大家推荐并朗读了《光明日报》有关杨振宁教授谈要研究活的物理学的报道文章,以提倡研究活的汉语语法学。朱先生就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进一步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当注意方言之间语法的差别,否则研究工作就深入不下去。他说,研究语法要研究一种活的方言,要注意书面语的多层次性。陈章太和刘坚同志也在会上发了言。这次会议有个中心议题,即:围绕语义,集中探讨语法研究中意义和形式如何结合的问题。讨论会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是围绕中心议题宣读和讨论论文。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交流研究所得,气氛十分热烈。会议的后一阶段,安排了部分同志结合自己的论文谈个人在探讨意义和形式结合问题上的体会。有的同志认为,语法研究是要揭示规律,可以从形式入手,也可以从意义入手,可以从宏观入手,也可以从微观入手。形式和意义都是分层次的,要多线索、多方面地探索。在研究具体问题时,究竟研究哪些?
简介:<正>首届青年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日至5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青年人自己组织的,得到了前辈学者和中年语法学家的热情支持。会议收到论文八十余篇。参加会议的有一百二十多人,多数是研究生出身的青年语法工作者。会议除对提交的论文进行了切磋外,还用小组、大会等形式讨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争论的较多的是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有同志认为,汉语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互为表里,难以截然分开。如施事受事,对主语宾语来说是,语法意义;而对句子所代表的客观现实来说,也可以看成语法形式。至于语法研究中对形式与意
简介:<正>1985年到1990年,我国相继出版了至少四部汉语现代风格学的专著:程祥徽《语言风格初探》(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5),张德明《语言风格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郑远汉《言语风格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黎运汉《汉语风格初探》(商务印书馆,1990)。程著构建了汉语现代风格学的框架,黎、郑、张著受了许多影响或者还受了程著所受影响的影响。当然程著也是接受了前人的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同传统的汉语风格研究有了质的分界。所以,这四部专著都具有新的面貌,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程著的有些见解和方法,黎、郑、张著还没有充分
简介:《现代汉语词典》在异形词上仍有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以2002年增补本为例作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