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五十年代苏联文坛出现了一个新人,他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开掘文苑新的创作领域——科技革命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道德观念与思想冲突,他就是长篇小说《探索者》与《迎着雷电》的作者格拉宁。这两部长篇小说曾引起读书界与评论界的热烈反响,作者也从此蜚声文坛。此后,他继续发表了不少有关科技知识分子的长篇与中短篇小说,抒写新人成长,揭露邪恶,歌颂正义,鞭挞权势,维护公道。七十年代以来,格拉宁作品的题材与体裁更加多样化、观察与思考更加哲理化、特别表现在他的长篇小说《一幅画》,以及几部纪实体小说之中。本文论述的是格拉宁七八十年代发表的三部纪实体小说。题材是他熟悉的科技知识分子,与卫国战争中的普通

  • 标签: 心理状态 文献资料 少年 新人 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
  • 简介:<正>1991年1月17日,正在昆明出席省委工作会议的州委书记胡朝淦打回电话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近日来云南视察,第一站就是西双版纳,要州里做好汇报和接待准备。专机试航1月18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通知:省委副书记、省长和志强和省委副书

  • 标签: 州委书记 省委工作会议 州里 经济技术合作 胡朝 经济协作
  • 简介:正(上接2013年第1期)第四章兄弟公十七、诸神之海如果你有幸漫步于大海之滨,站在防浪堤上极目远眺,在你目力所及的地方,天空与大海最终会融为一体。如果恰好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大海更像是一幅堆积着厚重的金色和蓝色的油画,海面几乎不动,海水缓慢地隆起、沉落,你也许会联想到慵懒而高贵的少女,午后小憩时微阖的眼睑,被微风拂动的卷发以及她红润而饱满的脸庞;如果碰上阴风怒号,

  • 标签: 纪实连载 记纪实 闯海记
  • 简介:一刘辉(编辑):自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摄影发展的历程,主要有哪些方向的探索,其中,纪实摄影占有怎样的地位?鲍昆(艺术批评家):自从摄影传入中国,到1980年代末期为止,现代中国的纪实摄影其实长期处于中国摄影的边缘。中国人对摄影的理解大致循着如下的认知轨迹:早期的家庭亲情、身份纪念照———唯美仿画的画意摄影———宣传式的新闻摄影———带有报道式的新闻摄影。所以真正人本意义上的纪实摄影一直游走在主流摄影晦暗的边际。有一段时间,作为政治附庸的假新闻摄影形成了中国摄影的霸权话语。这期间本来有少量生存空间的艺术摄影,实际上也归附在此霸权之下。在1976年后的思想解放的浪潮中,作为消解对抗传统政治摄影霸权的策略,中国摄影的泛艺术思潮迅速涌起膨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京的四月影会。四月影会源于1979年1月举办的纪念周恩来的“四五摄影展”。之后,四五摄影中的主要人物王志平、李晓斌开始谋划自己多年的艺术理想:办一个没有政治色彩的纯粹摄影展览。在经过短暂的准备后,1979年4月5日以四五摄影参加者为班底,举办了开端的中国大陆当代摄影展览———《自然·社会·人》首次展,同时宣告成立开放的摄影群体“四月影会”。四月影会的前...

  • 标签: 中国纪实 摄影历程 纪实摄影
  • 简介:<正>1958年,云南文山州西畴县弯倒寨老实巴脚的农家少女雷昌萍,生平第一次弄虚作假——她像影子一样死死缠住东川铜矿来县上招工的师傅,要求将她的年龄从16岁改为18岁:他们搞错了,我就是18岁!我舍得下死力,12岁就能背60公斤柴禾翻牯牛岭的陡岩子到街子上卖,好多男人都整不赢我!我的梦想是跟你们当工人,去挖那些亮晃晃的铜!……瞅着她健壮的体魄和果敢坚毅的眼神,招工师傅苦笑道:好个一根筋的死女子,真拿你没办法!行行行,我也整

  • 标签: 西畴县 纪实文学 女雷 街子上 云南文山州 东川区
  • 简介:也许在你眼中,"耕"这个字仅仅意味着土地、开垦、耕耘,意味着农业文明。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熏陶,让我们不经意地忽略天空和海洋。你可知道,大海也是可以"耕"的?海南省琼海市的潭门渔港就是中国"耕海人"的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和桥头堡。本文作者刘广雄、李海啸追寻潭门人祖祖辈辈开发南海的足迹,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渔民前赴后继,世代斗风搏浪,探索南海、开发南海、经营南海的波澜壮阔的闯海记,而且生动再现了当代边防警察守海、护海的英雄传奇。

  • 标签: 边防派出所 中国渔船 渔民 中国南海 西沙群岛 海南省
  • 简介:红色题材电视创作始终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支持的主流题材,二是受众熟悉并形成接受惯性的题材,三是中国社会文化不能割舍的一部分。题材来源的丰

  • 标签: 悬疑剧传播 红色题材 题材悬疑剧
  • 简介:"空间转向"是当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为文学研究注入活力,学界迅速将批评的笔触延展至文学作品的"空间"解读,"空间"视域下的文学批评方兴未艾。借此视域俯瞰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其中的"空间"构建以及这些"空间"所呈现的特殊文化内涵也是别有洞天。

  • 标签: 空间 宏大叙事 国家空间 个人空间 性别空间
  • 简介:有人这样问我:“你写的那几部历史都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你是怎样用现代意识去观照历史的?”我说:“因为我是现代人。”这样回答未免令人哑然失笑。其实不然,作者写历史,不可能不把现代思维、现代人生的感悟渗透到他的作品之中。这种渗透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刻意追求或特殊观照的。当作者以现代人的目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寻觅创作素材时,激活他思想的火花、使他产生强烈创作欲望的,是那些与现实生活中极相似的历史人物,是那些足令现代人从心灵上产生震颤的历史事件。历史与今天何其相似,或者说今天是昨天的重复。因此说,历史是时代的感召与历史的启示所结合起来的产物。没有一部历史只是喋喋不休的敷陈往

  • 标签: 历史剧 现代意识 现代人生 观照 主旋律 现代思维
  • 简介:亨利·塞利克导演的动画片《卡洛琳》,改编自英国作家尼尔·盖曼的同名小说。尼尔·盖曼也算是英国文坛的才子级别人物,一度被誉为罗琳之后最成功的作家。这部《卡洛琳》从原著来看就散发着浓厚的哥特式风情,作者在小说中竭力塑造了一个黑暗而颓废的世界,处处充斥着诡异的世界观和另类的景物描写,这样的一个定位无不使人想起了那部1993年拍摄的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

  • 标签: 动画片 哥特式 风情 妈妈 英国作家 景物描写
  • 简介:鲁迅曾说,创作“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这才后来能够独立。”郭沫若,作为一位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杰出的历史剧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一系列毫无愧色地立于世界戏剧之林的杰作,在艺术上是融化了众多戏剧大师精华的结果。其中,莎士比亚对郭沫若的历史创作有多方面的影响,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郭沫若是一位创造性地学习莎士比亚艺术成就,获得卓越成就的高手。这使他的

  • 标签: 历史剧创作 世界戏剧 戏剧大师 艺术成就 《屈原》 棠棣之花
  • 简介: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在西方已有几百年的漫长历史,即便在中国也可追溯到20世纪之初。其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言而喻。毫无疑问,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世界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是无数文学家、学者、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他的悲剧、喜剧和历史,无论是从研究的频率、数量上,还是从研究的水平、成果上都算是丰硕无比。"莎学热"持续至今。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传奇剧 现状 世界文学史 20世纪 历史剧
  • 简介: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主要聚焦点。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中运用“浮雕式”、连贯、类型与个性以及情境中的动态映衬等多种方法,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座历史的艺术大厦。莎士比亚在这方面的探索,对后世乃至中国当代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 标签: 莎士比亚历史剧 人物塑造“浮雕式” 连贯性 类型与个性 动态映衬
  • 简介:郭沫若五幕史《屈原》版本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文学存在。本文将这部名剧已经知道线索和见到实物的版本类分为"稿本系列"、"文林出版社重排版系列"、"群益出版社二十五开本系列"、"《沫若文集》第三卷系列"等四个系列,作初步的疏理考证。更精确的版本考察和文本研究有待于后。

  • 标签: 郭沫若 《屈原》 版本
  • 简介:从1958年,《一口菜饼子》开始诤国家庭伦理就开开始慢慢走入公众视野,但真正意义上,从1979年开始,国产家庭伦理题材开始慢慢在电视荧幕上崭露头角。直到1990年,电视《渴望》的热播,对于家庭伦理题材电视的相关研究也随即展开。尤其到了90年代的中后期,学术界对家庭伦理的研究从其人文性向创作各个方面辐射。本文从整体性研究、对于家庭伦理单一方面的研究、对单一家庭伦理文本的研究、国产家庭伦理与国外家庭伦理的比较各个方面对家庭伦理的文献进行梳理。

  • 标签: 家庭伦理剧 文献
  • 简介:1942年郭沫若创作了意义深远的历史《屈原》,该剧一经发表当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对它的学术研究也接踵而至。本文以新时期以来三十年研究界关于《屈原》的论述为研究对象,从思想内容、艺术审美、创作及演出情况、比较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做简要概述。

  • 标签: 郭沫若 《屈原》研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