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官缺划分肥瘠,是清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因不见于选任规章,故不为人们所熟知。广西巡抚柯逢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所奏公费档案的发现,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较佳的史料。通过分析这组档案,不仅可以弄清广西肥瘠缺的分布及特点,还可以此为基础,论述其与“冲、繁、疲、难”四要素、“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四等级及选任制度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清末广西地方社会和人事管理制度的了解和认知。而官缺肥瘠现象对清代官员选任、地方治理乃至对整个清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型塑作用,更值得人们深思和警醒。

  • 标签: 清末 肥缺 瘠缺 繁简 选任
  • 简介:从婚姻关系看,六镇豪帅在徙居六镇前,大多处于北魏统治集团的中下层。徙居六镇后,六镇豪帅逐渐成为社会关系局于六镇的地方势力,其联姻对象主要是本军镇豪帅和邻近的代地豪帅。孝文帝迁都洛阳,主要是使六镇豪帅在北魏统治集团中的边地豪帅地位固定化。六镇豪帅通过联姻已结成了牢固的婚姻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使六镇豪帅在六镇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因孝文帝迁都发生实质性变化。所谓六镇豪帅的社会地位经历了从北魏统治集团核心层剧降到低贱府户的下降过程,其实并不存在。

  • 标签: 北魏 六镇豪帅 婚姻关系 六镇暴动
  • 简介:“高丽棒子”是近世数百年以来中国民间对朝鲜半岛居民的流行称谓,关于其源流变化至今研究不多。目前学界认为,这一俗语由朝鲜汉籍古籍中“帮子”、“榜子”、“房子”传承而来。明清以来“帮子”群体跟随朝鲜使者来华活动,颇有恶行,由此在中国社会构成特有的历史记忆,促成这一带有民族歧视色彩的俗语产生。其实,“帮子”与“榜子”、“房子”本就不同,而“高丽棒子”别有源头。至于“高丽棒子”后来掺杂了民族歧视成分,亦有更为重要的历史动因。

  • 标签: 高丽棒子 帮子 中朝关系
  • 简介:本文从新发现的三件有关同仁堂的档案入手,从一个以往未曾为人注意的角度,讨论清代满洲亲贵和八旗官员通过"生息银两"制度,对民间商业施加影响和干预,以致造成商业萧条衰落后果的过程,为我们揭示了清代官商结合的一幅别样的图景。而同仁堂的兴衰,也为"生息银两"制度的建立和收撤提供了一个具体生动的实证,这是以往对同仁堂历史的研究中迄未有人注意,却是令人倍感兴趣的问题。

  • 标签: 同仁堂 万全堂 生息银两 清代官商结合
  • 简介:本文是在前人研究以及笔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噶尔丹、策妄阿喇布坦时期的准噶尔与西藏和清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战争、熬茶布施、赠予称号、念经祈福,还是联盟、贸易,都是各族群、各集团嵌入式互动的体现,无论是蒙古准噶尔部与西藏,还是西藏与清朝以及准噶尔与清朝的关系,都构成了一种"嵌入式互动"的格局,这是理解蒙古准噶尔、新疆、西藏最终纳入中国版图的关键,也是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关键。

  • 标签: 准噶尔 西藏 清朝 嵌入式互动
  • 简介:辛亥革命对于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演变历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新型民族关系建构这一动态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辛亥革命对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历史面向。一方面,内蒙古地区的同盟会革命活动及归绥等地的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引起了内蒙古与内地关系之重新整合与再建过程,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的一员。总起来说,它是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区域整合历史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是值得认真分析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辛亥革命 内蒙古地区 民族关系
  • 简介:解放后,上海机械工业同业公会面临强势国家介入下的重组,国家权力由“不在场”而登上前台,公会则由同业组织异化为政策工具。然而,早在解放前,公会曾主动请求政府实施类似加工订货的反市场政策,但旧政权无力施行。因此,解放后以加工订货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实现了公会的期望,符合行业利益。然而,随着国家可以直接与厂商打交道,公会的经济职能逐渐弱化,本身也趋于解体。该案例表明,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可以一致,同业公会的消亡并不一定与产业的衰败相伴随。

  • 标签: 同业公会 机械工业 产业政策
  • 简介:本文根据笔者研究清华大学"文革"历史的体会,尤其是查阅清华大学"文革"档案的经历和采访有关清华"文革"当事人的经验,阐述了看待"文革"历史档案所应具有的态度,强调了评价"文革"记忆所应具备的方法,论证了梳理"文革"口述所应坚持的取向,旨在凸显如何把握"文革"档案—记忆—口述三者的互动关系,进而力求开创出"文革"研究自身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相得益彰的崭新形态。

  • 标签: “文革”历史 清华大学 档案 记忆 口述 关系
  • 简介:过去的60年中,台湾"中国研究"1领域经历了一个从主要关注政策分析和政治教化到以学术研究为主、政策分析为辅的渐变。在这一转变进程中,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角色也相应经历了一个从垄断中国研究、与其他受官方影响之研究机构共同服务高层的政府智库向多元学术与政治市场中学术产出和政策影响之竞争者的转变。本文即试图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考察这一转变: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与政府之关系,研究人员之教育背景,以及主办的主要学术刊物之采编政策。通过这些考察,本文认为导致国关中心转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学者的代际更替,另一方面来自海峡两岸关系之解冻以及台湾岛内政治与教育发展。

  • 标签: 台湾 中国研究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转变
  • 简介:探讨传统宗教信仰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关系,是宗教本土化研究的有益尝试。传统宗教信仰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祖先崇拜和村庙信仰具有特殊重要性,从祖先崇拜到其它神明信仰是一个义务和情感逐渐减少、功利逐渐增多的现代版“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性的影响在于塑造了一种差序化的社会责任观:一、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时以血缘、地缘为关系本位,对族人亲戚和同乡照顾较多,是地方公益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二、企业家对利益相关者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甚至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使得有违产品安全、环境安全、劳资关系和谐的事件时有发生。传统宗教信仰无法产生普世化的社会责任,它无法为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提供根本动力。

  • 标签: 传统宗教信仰 祖先崇拜 企业家社会责任 差序格局 社会责任的差序化
  • 简介:1940年后,根据地面临严重财政经济困难,为巩固社会秩序、保障部队供给,中共加强了粮食征收力度。此举遭到农民的普遍抵制和抗拒。为解决矛盾,中共在征收方式上先后诉诸村干部调查、群众监督、派遣工作团、民主评议和开群众大会等办法,有效抑制了征粮中实际出现的命令摊派、隐瞒包庇、徇私情和干部贪污等问题,假报可耻、拒交受罚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国家取得了控制和汲取农村资源的压倒性胜利。然而,这种公权力的扩张和社会矛盾的解决,并非一种常态化的现代方式,而是以农民丧失自主行为能力为代价的。这种国家与农民的不对等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成为新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框架和政治底色。事实证明,革命取得胜利后,极易陷入过去的窠臼。如何避免"黄宗羲定律",走出历史的"三峡",建立正常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公粮征收 国家与农民关系 现代国家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