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四川的成都、眉山一带,是宋代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所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宋开国后不久,太祖就派人到成都监雕大藏经,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开宝藏》。南宋初,眉山刻有大字本《七史》。以上只是著名的两例,事实上,蜀中刻书极为丰富,经、史、子、集门类俱全。到南宋中叶,蔡宙曾上奏,说“全蜀数道文籍山积”(见《道命录》卷四),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蜀中图书业的发达。我国现存的许多重要典籍,都出于蜀刻;当日的蜀刻版本,有少数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还保存至今,珍贵不啻珙璧。宋代蜀中刻书既然如此之多,如果没有人将那有如“山积”的典籍记录整理,那将是令后人十分遗憾的事。
简介: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最近在成都召开了首届学术研讨会。现将主要内容概述于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从“五四”运动为起点而拉开序幕的。新文学运动是中西方文化激烈撞击下的产物,由于鸦片战争后特定的中国社会环境,决定了“五四”文学传统的多元内涵和非单一的走向。有的代表认为,因为西方工业文明以残酷野蛮的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打入中国,迫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而逐步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过渡,因此,中国的新文学运动一开始就把现代启蒙运动和反帝救亡两大任务联系在一起了。这就决定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走向,即现代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与现代政治文学传统。有的代表结合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比如郭沫若)的创作
简介: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新民话、麻介话、(亻厓)话,是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习惯上又把使用客家话的人称为客家人。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南迁的移民。据史籍记载,西晋永嘉之乱以后,由于胡人入侵,战争频仍,灾荒连年,中原地区的人民迫于生计,大规模地向南方迁移,成为占籍南方的移民。现在的客家人主要居住在东南沿海一带,客家话也以广东梅县为中心,通行于客家人居住的区域,如广东东、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然而在远隔东南数千公里之遥的四川却也有客家人,客家话也在四川的一些地区通行。四川的客家人通常被称作“土广东”,客家话称作“土广东话”,以示与“真广东”相区别,大概表示是土著广东人的意思。这部分土广东人就是东南客家人移民的后裔,虽然离开本土已经几百年,但是他们大多仍然保持着祖辈的文化传统,有着独特的方言体系,与西南官话(普通话的西南方言)迥然有异,形成了一个个特殊的文化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