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襄樊441700)摘要痛觉过敏(hyperalgesia)和痛觉异常(allodynia)往往被认为是单纯的神经现象,他们只是反应了对传入神经冲动的兴奋活动。本文将阐述另一观点,那就是非神经细胞也导致了痛觉过敏和异常的过程。这些细胞主要是周围的免疫细胞和神经中枢(脑和脊髓)的胶质细胞,他们释放的物质将改变疼痛的过程。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生产车间现场监督与质量改进的协同机制。首先,阐述了生产车间现场监督与质量改进的协同对企业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该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最后,提出了加强生产车间现场监督与质量改进协同机制的有效策略,通过采取这些策略,可以提升生产车间现场监督与质量改进的协同效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与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这1年内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医护与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如何利用协同护理模式来提升心内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方法:从2021年5月到2022年3月期间,本院从心内科收集了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协同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我照顾能力。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和自我照顾能力也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通过采用协同护理管理,心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健康和幸福感。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采取协同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指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腹股沟疝患者接受双环节协同护理模式的术后康复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环节协同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患者的术后康复中,通过采取双环节协同护理模式,康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协同培训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协同培训质量控制对策。方法2019年1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6个省(自治区)的15个国家首批住培基地及其40个协同单位、793名协同单位住培指导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5家住培基地中,平均每个住培基地与3家单位协同;39.2%(134/342)专业开展协同培训,25.4%(34/134)专业同时与2个以上单位协同。40家协同单位中,85.0%(34/40)的为三级医院,55.0%(22/40)的为专科医院,90.0%(36/40)的落实培训"一把手"负责制,90.0%(36/40)的对住培工作有投入,60.0%(24/40)的独立承担整个期限培训工作,35.0%(14/40)的专职管理人员不足2人。22家专科医院中,95.5%(21/22)的体现专科特色。793名指导医师中,18.5%(147/793)的不符合指导医师职称条件,12.5%(99/793)的未经住培指导医师培训。结论协同单位基本具备协助住培基地开展培训工作的能力和条件,但协同培训要求有待明确、一体化协同组织管理有待加强、协同单位培训能力有待提升,需要通过加强协同培训制度顶层设计、完善协同培训机制、严格协同培训质量控制、加强协同单位培训能力特别是指导医师能力建设等,完善住培协同培训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现状,为制定基地相关培训政策、规范协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7月,在中国医师协会协助下,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近700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8万余名住院医师展开调查,了解其协同培训计划、协同培训轮转时间、协同培训效果、协同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结果共有83 053名住院医师参与了问卷调查。有29.61%(24 595/ 83 053)的住院医师需要进行协同培训;不同专业的住院医师协同培训率存在较大差异,精神科、医学遗传科、中医全科、全科基地住院医师的协同培训率达40%以上;72.93%(60 570/ 83 053)的住院医师轮转协同单位是因为"培训基地缺少相应科室"和"需要补足病种病例或操作";32.24%(7 929/24 595)的住院医师其协同培训轮转时间达1年以上;80.81%(19 875/24 595)的住院医师认可协同培训效果;住院医师认为协同培训中的主要问题是各种保障待遇难以做到一致[33.44%(8 224/24 595)],协同单位培训质量难以管控[32.72%(8 048/24 595)]。结论协同培训已经在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广泛开展,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一定的补充促进作用,效果基本得到认可。同时,协同培训也存在目的不纯、职责不清、缺乏监管等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规范,以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文献中医养结合服务衔接要点,在协同论视角下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为促进我国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医养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式为TI=医养结合AND SU=(衔接+转换+协调+机制),"北大法宝"和百度学术数据库进行补充检索。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筛选医养结合衔接要点,以协同论为视角构建医养结合衔接机制。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经分析得出8个医养结合衔接要点,包括医疗、养老、康复、护理4个横向衔接要点,居家、机构、社区3个纵向衔接要点,机构型医养1个核心衔接要点。基于协同论和8个衔接要点构建出"431"式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即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服务的横向联动,居家、机构和社区模式的纵向跳转,并以机构型养老为重心的发展模式。结论医养结合服务衔接不畅是阻碍我国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难题,应积极推进"431式"医养结合服务衔接发展,做到横向联动、纵向跳转、资源共享,推进我国养老体系高质量发展。
简介:摘要医工结合是指将医学与理工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外科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更多的是指医疗器械的改进、创新和研发,而医疗器械行业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水平的一个体现。我国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将医科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合并,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研究所,成立众多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笔者及其团队在医工结合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可重复使用的简易扩肛器"及"经肛多通道腔镜手术操作平台的切口保护套"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超细腹腔镜、胃内气囊等项目已通过相关研发团队论证并拟行转化生产;同时,于2020年1月10日,在广东省药学会的批准下,联合有志于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成立了广东省药学会医药创新与转化专家委员会,为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体会到,临床实践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源泉;临床医生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医工结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研究阶段医工结合学科融合不充分、应用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求互动少、科研成果转化难和"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如果能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激励力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动、关注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打通医工结合全流程、完善医工结合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我国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老年糖尿病采用协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9.3-2020.10月内收治的68例老年糖尿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和观察组(34例,给予协同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