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指标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保留射血分数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估价值研究。方法:选2023年9月~2024年3月81例射血分数保留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芪参益气滴丸治疗)与对照组(42例,安慰剂)。分析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水平、6分钟步行试验水平、E/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LVP、LV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实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E/A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作用,对患者疾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共计500例,皆来自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内时期,将患者随机分组平分为2组,每组250人,一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心衰治疗,将其标记为对照组,另一组作为观察组,给予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对两组不同的治疗干预模式的预后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的血清脑钠肽水平(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测量发现观察组的数值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值得临床上重视并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2021年5月--2023年8月选取68例我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划分为实验组(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和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务人员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有效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家庭监测所传输的数据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射血分数减低的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室性心律失常(VA)事件恰当治疗及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家庭监测功能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临床应用研究的部分患者数据。从2009年2月到2014年12月植入ICD/CRT-D的79家医院的患者中根据入排标准共纳入234例患者,根据随访期间ICD/CRT-D是否发生恰当治疗的VA事件分为未发生恰当治疗组(93例)和发生过VA恰当治疗组(141例)。患者年龄(58.8±13.4)岁,其中男178例(76.1%,178/234)。主要终点事件为ICD/CRT-D首次发放恰当治疗的VA事件。次要终点为恰当电击(shock)治疗的VA事件或全因死亡事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识别能够预测ICD/CRT-D发放恰当治疗及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55.2±21.6)个月,共141例(60.3%,141/234)患者发生过首次恰当治疗的VA事件,103例(44.0%,103/234)患者发生过首次恰当电击治疗的VA事件。共70例(29.9%,70/234)患者发生全因死亡。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扩大、有晕厥或晕厥前驱症状是发放首次恰当治疗VA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有晕厥或晕厥前驱症状、服用胺碘酮是发放首次恰当电击治疗VA的独立危险因素;LVEDD扩大、合并高血压、30 d患者活动度的平均值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相较于ICD植入患者,CRT-D植入患者首次发放恰当治疗及首次发放恰当电击治疗VA的风险均显著降低。结论在射血分数减低的非缺血性心衰患者中,LVEDD、有晕厥或晕厥前驱症状、植入CRT-D是恰当VA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LVEDD扩大、合并高血压、低平均患者活动度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AL-CA)患者的左室心肌应变,探讨3D-STI评估LVEF正常的AL-CA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确诊为AL-CA且LVEF≥50%的患者80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两组:终点事件组和无终点事件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3D-STI相关参数及随访结果。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针对生存状态进行单因素及多元素回归分析,以寻找预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3D-STI相关指标。结果纳入的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20(7.3,40.8)个月。随访结束,25例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即终点事件。与无终点事件组相比较,终点事件组左室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MLVWT )、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显著增加(均P<0.05),LVEF、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基底段纵向应变(LS)减低(均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底段LS(HR=0.812,95%CI=0.675~0.976,P=0.026)为AL-CA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基底段LS≤13.07%的AL-CA患者更易发生终点事件。结论基底段LS可作为AL-CA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预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PAF)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右室收缩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前瞻性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12月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HFpEF-PAF的患者,分别于消融术前及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分析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内径(TVAD)、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DI-S′)、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LS)。术后相应时间点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复发。结果入选的30例患者中,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完成随访者7例,心房颤动复发4例,余19例患者完成随访,并进行右心结构及功能分析。与消融术前相比,心房颤动未复发组在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上述右心室结构及功能(RVFAC、TAPSE、TVAD、TDI-S′、RVFLS)参数明显改善(均P<0.05)。与心房颤动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术前RVFLS、TDI-S′较低(P=0.039、0.019)。结论HFpEF-PAF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能够使右室收缩功能得到改善。
简介:目的为分析研究早期康复对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运动耐量的应用价值,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74名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对实验组的37名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服务,对于对照组的37名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服务,研究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的运动耐量、左室心脏射血分数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其运动耐量较强,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康复干预指导,实验组患者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其左室心脏射血分数值增加情况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而言,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率,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障碍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心衰)老年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情感症状的影响,以及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伴抑郁障碍的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抗抑郁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及安慰剂治疗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和抑郁症状的改变。结果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后,最终抗抑郁组64例、对照组67例纳入分析。与同组治疗前水平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均P<0.05);且抗抑郁组NT-proBNP水平(1 869±176) ng/L低于对照组(2 257±161)ng/L;LVEDD(46.8±5.9) mm低于对照组(48.6±5.3) mm,LVEF水平(55.2±3.1)%高于对照组(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7、-2.751、4.603,均P<0.05)。治疗8周后,抗抑郁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HAMD-24、HAMA-1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抗抑郁组HAMD-24、HAMA-14评分分别为(13.58±4.91)分、(8.76±3.88)分,低于对照组(21.80±6.82)分、(15.28±4.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2,-7.787,均P<0.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改善合并抑郁障碍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老年患者的近期心功能及抑郁症状,且疗效好、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D-STI技术在评价妊高征患者(PIH)左室长轴纵向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价妊高征孕妇左心功能提供相关佐证。方法选取妊高征患者30例(PIH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对照组)。获取标准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切面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PIH组及对照组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结果(1)PIH组左室纵向应变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IH组及对照组,左室长轴方向应变绝对值呈现自基底段到心尖段增加趋势,即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2)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75,P<0.05)。结论左室长轴纵向应变联合左室射血分数可在检测妊高症孕妇左心室早期功能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特点及中间片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选择2019年1—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Ⅲ级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心衰组)5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9例,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在运动前静息时采集血浆并检测MR-proA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含量。结果心衰组患者的NT-proBNP375(236~541)ng/L、MR-proANP 78(52~215)pmol/L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的31(22~130)ng/L和14(10~23)pmol/L(P<0.05)。心衰组患者中,心功能Ⅲ级(23例)患者MR-proANP水平228(121~436)pmol/L较心功能Ⅱ级(33例)患者60(50~92)pmol/L高(χ2=0.256,P<0.01),NT-proBNP水平375(245~743)ng/L比382(220~540)ng/L(χ2=10.949,P>0.05)。心衰组患者的无氧阈、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氧脉搏较对照组降低(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升高(P<0.05);线性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衰组的MR-proANP、NT-proBNP与无氧阈、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氧脉搏均呈负相关(P<0.05),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呈正相关(P<0.05),其中MR-proANP与峰值氧摄取量的相关强度(r=0.791)最高。结论老年HFpEF患者的运动耐力和摄氧能力较健康人下降,心肺储备功能降低;心功能Ⅱ~Ⅲ级的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血浆MR-proANP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出心功能的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握力、功能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例,年龄(70.4±10.6)岁,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8例,老年组(≥65岁)27例。入院后完成双手握力、6MWT和超声心动及简易肺功能FVC、FEV1和PEF检测。出院3个月后门诊复查上述指标,对两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FVC、FEV1、PEF、6MWD、握力、LVEF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患者入院和出院后3个月FVC、FEV1、PEF、6MWD、左手握力、右手握力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VC、FEV1、PEF、左手握力和右手握力间两两相关(均P<0.01)。6MWD与LVEF无相关性(P>0.05)。LVEF与FVC和FEV1相关(均P<0.01),与PEF、6MWD、握力无相关性(P>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患者FVC[(2.11±0.66)L比(2.88±0.55)L]、FEV1[(1.74±0.46)L比(2.62±0.49)L]、PEF[(5.50±1.79)m/s比(8.22±1.59)m/s]、6MWD[(332.07±115.58)m比(446.14±99.81)m]、左手握力[(25.14±7.87)比(35.15±8.30)]和右手握力[(27.37±8.39)kg比(38.37±10.20)kg]低(均P<0.01);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握力、简易肺功能和6MWT进行综合测试,有助于评估患者整体机能。老年冠心病患者FVC、FEV1、PEF、6MWD和握力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随访3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老年(60~85岁)缺血性心肌病导致HFrEF患者,120例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为观察组,选择120例年龄、性别和B型利钠肽匹配,且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患者为对照组。随访观察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因心力衰竭加重而再入院和恶性心律失常。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既往病史、血压等基线资料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45.8±9.4)%比(40.7±8.5)%(t=4.41,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6.5±8.3)mm比(59.2±7.3)mm(t=2.68,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2.5±11.2)mm比(45.7±9.6)mm(t=2.38,P<0.05)、左心房内径(49.1±8.7)mm比(51.2±7.7)mm(t=1.98,P<0.05)和左心室质量指数(111.3±34.3)g/m2比(119.7±31.5)g/m2,t=1.98,P<0.05),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改善。随访(23.5±11.6)个月,失访18例(1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21.7%(26/120)比36.7%(44/120)(χ2=6.54,P<0.05),MACE 45.0%(54/120)比71.7%(86/120)(χ2=17.55,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Ⅲ级和Ⅳ级亚组中,观察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75.0%(9/12)比100.0%(14/14),χ2= 5.10,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导致HFrEF患者的心脏功能、结构,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特征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对射血分数保留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CMpEF)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0例HCMpEF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组行3.0 T心脏磁共振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后,将图像导入CVI42后处理软件,测量左心基本功能参数及左室整体3D应变参数,包括:径向(radial)、周向(circumferential)及纵向(longitudinal)的峰值应变(peak strain,P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eak systolic strain rate,PSSR)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peak diastolic strain rate,PDSR),采用SPSS 26.0软件对两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MpEF组的各个方向的PS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径向:26.00 (14.63) vs. 32.39 (10.55),周向:(-17.30±4.55) vs. (-19.67±3.73),纵向:(-8.14±3.25) vs. (-10.74±3.26),HCMpEF组vs.健康对照组,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HCMpEF组的各个方向的PSSR及PDSR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SSR径向:1.55 (0.94) vs. 1.85 (0.61),周向:-0.99 (0.39) vs. -1.13 (0.29),纵向:-0.49 (0.38) vs. -0.67 (0.28),单位:s-1,P<0.05;PDSR径向:-1.37 (-0.86) vs. -2.17 (1.35),周向:0.87 (2.44) vs. 1.16 (0.53),纵向:0.46 (0.24) vs. 0.68 (0.33),单位:s-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CMpEF患者尽管射血分数保留,但是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已经受损,CMR-FT定量分析技术可以为评价心脏功能提供新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对急性失代偿性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首次住院的急性失代偿性HFrEF患者,根据FMR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90天随访时主要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三组患者无心衰住院存活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有784例HFrEF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无或轻度FMR组338例(43.1%),中度FMR组416例(53.1%),重度FMR组30例(3.8%)。90天随访结果表明,与无或轻度FMR患者比较,中度和重度FMR患者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率增高,分别为12.4%(42/338)、20.9%(87/416)和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三组患者无心衰住院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FMR和重度FMR均是HFrEF患者短期随访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779(1.225~2.584, P<0.01)和2.330(1.123~4.835, P<0.05)。结论在急性失代偿性HFrEF住院患者中,中、重度FMR的发生率较高,是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持续用药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SC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Cr、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额缬沙坦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