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比较两组PCT、hs-CRP浓度差异,同时对PCT、hs-CRP两个指标做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1)观察组PCT水平为(1.09±0.33)μg/L,hs-CRP水平为(4.88±0.19)mg/L,对照组分别为(0.32±0.02)μg/L,(1.45±0.04)mg/L,两组比较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924P=0.011<0.05)。结论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以及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的现状,为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将3081名研究者按年龄段分成5组进行颈动脉检查,观察并记录相关检测数据。结果比较不同部位、性别及年龄组之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颈动脉狭窄以轻、中度为主,分别为52.9%、26.6%;颈动脉分叉处(BIF)的斑块检出率最高(90.0%)。不同部位颈动脉IMT与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其中颈总动脉(CCA)的IMT与年龄线性关系最密切(r左=0.457,r右=0.495,P〈0.05)。结论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男性CAS程度高于女性;50~59岁人群颈动脉IMT增厚较其他年龄组显著。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早期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急性肺栓塞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随即选取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45例健康对照组人员通过德国Nephstar特定蛋白分析仪对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检测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01),正常对照组与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有效区分临床体征不典型急性肺栓塞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此,D-二聚体定量检测快速、无创的特点更适合于急诊检测,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EA、AFP、CA199、CA724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98例消化系统良性患者和15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CEA、AFP、CA199、CA724含量。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CEA、AFP、CA199、CA724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AFP含量在肝癌组,CA199含量在胰腺癌组,CA724含量在胃癌组中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CEA对各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性无差异。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选择多项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可以提高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测.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细胞学检测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疑似宫颈病变患者408例,分别进行细胞学和HPV基因芯片分型检测,了解各亚型HPV感染率及其与细胞学结果的相关性,判断HP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高危型感染中居于前3位的分别是HPV16、58、52。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增加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79,P<0.05)。高危型HPV感染率在年龄分布上呈两端高的趋势(<25岁和>50岁),但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V分型检测宜联合细胞学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及临床治疗和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性疱疹病毒(HSV)抗原和HSV-2型IgM抗体检测法诊断生殖性疱疹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收治的188例生殖性疱疹疑似病例经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疱液样本中的HSV抗原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SV-2IgM的检测结果,以免疫印迹法(WB)为标准,比较HSV-2IgM抗体检测法和DFA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188例患者确诊106例为阳性,其中原发感染30例,复发感染76例;在原发感染诊断中HSV-2IgM抗体检测法与DFA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感染诊断中HSV-2IgM抗体检测法与DFA敏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V-2IgM抗体检测法与DFA总敏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FA反应迅速、操作简单,在生殖性疱疹感染诊断中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HSV-2IgM抗体检测法对于原发感染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可将两种方法结合诊断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感染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蛋白检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门诊乙型肝炎患者共420例,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蛋白以及乙肝病毒DNA(HBV-DNA)。结果乙肝病毒感染不同情况下的HBV-DNA及前S1蛋白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的249例患者中,有193例患者(77.5%)的前S1蛋白阳性,而HBV-DNA阴性的171例患者中,仅有25例患者(14.6%)的前S1蛋白阳性,两者的诊断一致性为55.3%(232/420)。结论乙肝感染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蛋白检测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价值,值得在医院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β-HCG联合孕酮检测与子宫附件彩超检查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诊断的优势分析。方法对36例异位妊娠的早期患者进行β-HCG联合孕酮检测以及子宫附件彩超检查。结果在36例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β-HCG联合孕酮检测检查组检测出34例为阳性,阳性率为94.44%;而采用子宫附件彩超检查组,通过超声检测妊娠囊和胎心搏动,结果发现有32例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88.89%。经卡方检测,P=0.009。结论β-HCG联合孕酮检测与子宫附件彩超检查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时,β-HCG联合孕酮检测在早期诊断中对患者的发现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指导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10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选用尿培养分离出的362株病原菌,将其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该组100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共362例,占36.2%,即阳性检出率为36.2%。大肠埃希菌的株数居首位,占22.93%,其次为肠球菌属,占14.09%,副溶血嗜血菌居末位,占0.28%,各类细菌构成比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路感染常以格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应根据尿路感染性疾病的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用药,以达到治疗目的,而此种方法适用于临床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