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采取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在2021年4月、2022年6月,将这段时间内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并选取相同时间段到我院健康体检的35例作为对照组,上述人员在入院后均需要检测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比较两组的测定水平。结果:从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尿酸水平进行对比,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是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尿酸水平则是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血清胆红素和尿酸可作为参考指标,通过水平变化判定患者的病情情况,能够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抑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人体内的血液是流动的,与身体器官、组织、细胞等有密切关联性,所以,通过血液检验能够充分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健康状态。在血液有关检查项目当中,血常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验项目。本次就针对该项检查中某些检验项目和机体感染方面的关联性部分进行探究。方法:此次共有调查主体为110例,其中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接诊时机体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各55例,准备好医疗设备,抽取患者静脉血液样本,剂量是3mL,通过五分类血分析仪实施血常规检验,将PCT检验结果做收集,对两组检验主体治疗前后的WBC、PCT、hs-CRP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针对健康体检者、机体感染患者的WBC、PCT、hs-CRP各指标进行评估,后者各项指标明显偏高;对患者治疗后的WBC、PCT、hs-CRP指标进行比较,数据显示得到较突出的改善(P<0.05)。结论:此次研究显示血常规部分检查项目和机体感染有关联性,患者出现感染后,WBC、PCT、hs-CRP会有明确上升,这能够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作者主要通过检测不同代表性人群的静脉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的含量,通过上述项目的联合检测、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估早期肝癌风险,鉴别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以辅助判断疾病进程或治疗效果。方法:主要研究2021年4月到2021年09月某院临床病例、临床诊断收集门诊、住院病人(包括正常健康人群、慢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确诊人群、术后化疗人群)血清标本,检测AFP、AFP-L3%、DCP在不同人群中的含量,数据分类整理,结合临床诊断,进行数据综合分析与对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学检测作为HIV替代检测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中心检测的900例性病毒检测者作为检测指标,以性别和检查次数等为依据,对比不同群体梅毒血清学和HIV监测情况,采用梅毒血清学检测方式评估窗口期HIV感染情况,并探讨在HIV替代检测中梅毒血清学检测应用价值;结果:本次检测出梅毒阳性者检出率(3.00%)与HIV检出率(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测敏感度(6.97%)和重复检测敏感度(7.1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献血者进行检测期间,性别和检测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但分析梅毒血清学检测作为HIV替代检测指标,结果显示敏感性低,且差异不明显,无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探索个体特异性功能连接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稳定型轻度认知障碍(stabl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MCI)及进展型轻度认知障碍(progress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MCI)患者分类的影响,提取有助于AD及MCI诊断的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材料与方法使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数据集,包含47名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s, NC),66名sMCI,24名pMCI和29名 AD患者。本文使用基于多任务学习的稀疏凸松弛交互结构优化(multi-task learning-based sparse convex alternat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MTL-sCASO)方法提取个体特异性功能连接,并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器完成AD/MCI/NC的三分类及sMCI/pMCI的二分类任务。此外,采用双样本t检验来计算分类过程中最具辨识力的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P<0.05)。结果相比于通过传统皮尔森相关构建的功能连接的分类结果(73.49%),基于个体特异性功能连接对AD/MCI/NC的三分类准确度达到了85.54%。此外,使用个体特异性功能连接对sMCI/pMC的分类性能(86.67%)要优于使用皮尔森相关得到的功能连接的分类性能(75.56%)。在分类过程中最具辨识力的功能连接,其连接强度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蕴含更多个体特性的个体特异性连接可提高对AD及MCI识别准确度,个体特异性功能连接有望作为AD及MCI诊断的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皖贝母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的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分析模式,为其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ORTEC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2.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和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进样量为2.0 μl。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对9批皖贝母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整体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皖贝母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21个共有峰,初步指认出12个共有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可将9批皖贝母聚为3类。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皖贝母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较好体现皖贝母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而为皖贝母的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对急诊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筛选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至2021年4月因神经系统疾病症状至急诊就诊的患者20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100名,对照组100名。对所有患者实施STS与NIHSS量表进行评估,观察两种量表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STS、NIHSS量表评分检出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TS量表评分检验出阳性率(95.00%)明显高于NIHSS量表评分检出阳性率(87.00%)(P<0.05)。结论 STS量表与NIHSS量表在急性脑卒中预检分诊当中皆具有应用效果。但STS量表较NIHSS量表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一种用于血糖即时检测(POCT)的人源全血质控物,并对其均匀性、稳定性及基质效应进行评价。方法将临床验后静脉全血样本分离、固定、洗涤、过滤和分装后,制备成高、中、低3个浓度的人源全血质控物,参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GL29∶2010《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定制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在POCT血糖检测系统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EP14-A3中的Deming回归对其基质效应进行评价;质控物应用于室内质量控制,并计算其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和t检验法对检验中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3个浓度水平质控物的均匀性良好[F<F0.05(9,20)];在2~8 ℃条件下,质控物开瓶后可稳定10 d,未开瓶15 d内的短期稳定性良好,结果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物适用于10款POCT血糖检测系统,无基质效应;室内质控结果显示高、中、低3个浓度CV分别为0.63%、0.66%和1.65%,均小于7.5%。结论该自制人源全血质控物具有良好的均匀性、稳定性和适用性,可满足临床对POCT血糖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采取多普勒彩超与B超进行检测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了近2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作为本次课题所研究的样本,从中抽取样本量为80例,同时对这8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法分成两个组别,其中一组采取B超进行检查,并将该组设定为常规组,该组有4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另外一组采取多普勒彩超实施检查,将这组设定为研究组,该组同样有40例患者;并对两组患者的检查范围与确诊率进行统计,之后对所得出数据予以评估分析。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经过检测后,两组检查范围分析,研究组的检查范围数值均明显更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检出率分析,研究组检出概率为90.00%,常规组检出概率为57.50%,前者概率更高(P<0.05)。结论:通过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采取多普勒彩超进行检查后,可以充分增大患者检查范围,提升患者诊断检出概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与血液检测指标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分娩孕妇1000例(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开展血液检测,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孕妇体内IgG抗A(B)抗体效价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且将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分为非溶血组与溶血组,观察患病情况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溶血发生78例,发生率7.8%,发现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与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呈正相关;与非溶血组相比,溶血组中性粒细胞水平高,总胆红素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高,P<0.05。结论:血液检测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预测方面效果较好,中性粒细胞增高、总胆红素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升高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进而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测能较好的诊断疾病,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