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科护理中病情监测与早期干预的作用。共选择了200例儿科患者,平均年龄为3.5岁。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病情监测与早期干预护理。观察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vs 12.4%),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88%vs 75%)。研究表明,病情监测与早期干预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儿科护理中的病情监测与早期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定期观察和记录儿童的生理指标、临床表现和疾病进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早期干预措施如特定药物治疗、合理的膳食和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能够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效果。因此,儿科护理中的病情监测与早期干预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以提升儿童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型尿钠肽慢性心功能不全病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年我院收治的15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Ⅱ级组51例,Ⅲ级组53例,Ⅳ级组54例,另取同期到院呼吸困难的非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各组BNP和LVEF水平及病情评估、血BNP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随NYHA分级增高,血BNP水平而逐渐上升(P<0.05);LVEF与血BN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5,P<0.05)。以BNP水平为100pg/ml为阈值,血BNP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93.7%,特异性为88.7%。结论血BNP可作为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重要生化指标,且BNP水平越高,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情越严重,对心功能分级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儿童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的临床特点、诊治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FM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28例FM患儿中,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7.13±44.54)个月,最大156个月,最小4个月3 d,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无特异性。就诊时15例(53.6%)发生心源性休克,10例(35.7%)急性心力衰竭,6例(21.4%)阿斯发作。27例患儿中,入院第1天22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18例肌钙蛋白I升高,存活者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均随治疗而逐渐下降(P<0.05);28例患儿中入院时21例出现心律失常,其中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1例,致命性缓慢性心律失常7例,治疗过程中心电图呈现多样性变化。6例置入临时起搏器,5例ECMO治疗,21例予人免疫球蛋白,17例予大剂量甲泼尼龙,死亡9例。结论FM常以心外症状为首发表现,心肌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对及时正确诊断尤为重要;一旦确诊,及时给予包括药物治疗和(或)机械辅助治疗在内的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提高本病存活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在人类中可导致类天花样改变。猴痘一直在中非和西非国家流行,非洲大陆以外地区感染患者很少见。2022年5月以来,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暴发了前所未有的人类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多国的暴发引起了全球关注。目前对猴痘的流行程度、传播途径及再现原因尚不清楚。针对于猴痘病例的快速上升,本文就猴痘的流行病学变化、暴发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以明确流行背景及传播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为尽早予以预防以及制定诊治措施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