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方与单纯止痛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128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3个月后,两组疗效结果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P<0.5,二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明显好于单纯止痛疗法,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概述性探讨,试图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几年来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中药提取分离方法技术进行概述,从逻辑到内容进行比较研究观点。结果我国正在逐步落实中药现代化的实现措施,而中药有效群体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和应用亦是中药在制剂现代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另外,中药的研究又离不开提取分离技术,而提取分离技术又对中药的开发及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让传统的中药适应世界医药生产的发展趋势,把中药引向未来,使得传统中药领域向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以实现我国中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7年期间的28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全部治愈出院,4~6小时症状得到控制,2~7天病情稳定出院,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临床症状多样,其突出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心律失常。急性乌头碱类中药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足量、静脉使用阿托品、生脉注射液,而早期洗胃、导泻以减少毒物的吸收,以及短期内大量输液,是抢救急性乌头碱中药中毒成功的重要保障。
简介:摘要中药调配工作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疗效。调配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药物疗效的发挥,也影响到病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危。本文从中药调配剂量、处方应付、药物的炮制处理、药物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调配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提高配方人员的认识,确保调配质量,从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中药黄七汤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64例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型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设计了对照组(安慰剂与消栓通络胶囊组)32例和治疗组(安慰剂与中药黄七汤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八周后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医证候临床基本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46.9%,总有效率为78.1%;治疗组中医证候临床基本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0.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残程度改善率为81.3%,治疗组为93.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CT检查结果表明,中药黄七汤有缩小或消除脑梗塞病灶的作用,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表明,中药黄七汤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流变状态的作用,并能延长出凝血时间,具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而又无出血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药黄七汤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其发生率为3.13%(1/32),皮肤过敏为3.13%(1/32),无肝、肾功能等损害,亦无相关死亡。结论中药黄七汤对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病灶治疗效果良好,有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变状态的作用,并能延长出凝血时间,具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而又无出血等不良反应,其疗效优于消栓通络胶囊;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均可以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灌肠法治疗AECOPD患者胃肠胀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ECOPD合并呼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ventilation,BiPAP)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予中医灌肠法。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鸣音、腹围、胃肠功能、腹胀主观评分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肠鸣音、减少腹围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改善胃肠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安全性监测结果显示血、尿及大便常规、肝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大致相同,未发现恶化者,说明中药灌肠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见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灌肠法有助于改善AECOPD呼衰无创通气患者的胃肠胀气症状,提高患者对无创通气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