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体中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Rv1705c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方法原核表达Rv1705c蛋白基因,收集包涵体,裂解后透析纯化Rv1705c并测定其浓度,ELISA法检测细菌Rv1705c刺激巨噬细胞后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量,使用纯化并带有生物素标记的Rv1705c孵育人蛋白质组芯片HuProt™,筛选与Rv1705c相互作用的人类蛋白质,使用GenePix Pro 6.0软件对蛋白质芯片的信号图像进行数据提取,使用GO、KEGG等多个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GST pulldown验证Rv1705c与PSMA3、RSAD2的相互作用。结果纯化结果显示,Rv1705c在包涵体中表达,Rv1705c刺激巨噬细胞后IFN-γ分泌量显著上升。芯片结果显示共筛选出了29个与Rv1705c相互作用的潜在阳性蛋白质,其中PSMA3、NLN、THOP1、UPF3A、RSAD2、OMG、PNKD、STEAP3、MED8共9个蛋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1.6。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候选蛋白PSMA3、RSAD2、C1QBP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激活信号转导,并且PSMA3、RSAD2与干扰素存在交互作用,GST pulldown验证PSMA3、RSAD2与Rv1705c确有相互作用。结论发现并验证PSMA3、RSAD2与Rv1705c存在相互作用,为Mtb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乌龙丸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观察对象来自于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KOA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即治疗组(麝香乌龙丸治疗)46例和对照组(抗骨增生片治疗)46例。治疗组采用麝香乌龙丸治疗,每次30粒,2次/d;对照组采用抗骨增生片治疗,每次4片,2次/d。治疗周期均为8周。取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IL-1、TGF-β1 、MMP3、TIMP-1的含量,并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完成46例,对照组完成44例。治疗后,IL-1水平分别为治疗组(30.99±2.80) μg/L、对照组(32.90±2.84) 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01);TGF-β1水平分别为治疗组(214.87±17.30) μg/L 、对照组(208.85±15.53) μg/L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8);TIMP-1水平治疗组(139.60±6.79) μg/L 、对照组(135.09±6.16) μg/L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01);MMP3水平治疗组(1.19±0.10) μg/L、对照组(1.23±0.06) μg/L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3);TIMP1/MMP3比值治疗组111.04±8.81、对照组118.46±1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01)。结论麝香乌龙丸可以降低IL-1 、MMP3水平;升高TGF-β1 、TIMP-1和TIMP1/MMP3比值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保护关节软骨、改善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简介:(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换药耗时长,患者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加重,情绪恶化,容易引起医患纠纷,是临床上较难解决的问题,故如何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让伤口如期愈合就显得异常重要。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流行表明,人畜共患病向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COV)的传播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制定防治对策。由于缺乏对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的有效治疗,为了开发更有效的抑制剂,我们发现非共价片段X1249的设计提供了进一步的有益信息。
简介:主要研究不同水解度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解度的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相对分子量逐渐减小,其平均粒径、黏度、持水性分别由89.3gm、540mPa·S、699.3%降低至10.2μm、3.07mPa·S、231.1%;而溶解性和持油性显著提高,分别由32.55%、112.7%增加至67.85%、174.7%;乳化性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水解度2%时乳化性达到最高为0.462,乳化稳定性无显著变化;起泡性显著增加,在水解度2%时达到最大为107.3%。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具有与原大豆分离蛋白显著不同的理化性质,为其作为新型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可能,拓宽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