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切除联合同种异体血管置换术治疗的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资料,共纳入52例行联合同种异体血管置换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8例,年龄(60.3±10.6)岁。依据患者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组19例和单纯血管置换组33例。采用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随诊。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差异。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并发症14例(26.9%)。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单纯血管置换组(0比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血管置换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个月和1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肿瘤糖类抗原(CA)19-9>400 U/ml是影响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4.540,95%CI:2.332~8.836,P<0.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预后。术前较高水平的血清CA19-9是影响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治疗包括急性白血病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上阻碍移植成功和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包括植入失败、免疫重建障碍、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和疾病复发4个方面,而GVHD,尤其是急性GVHD(aGVHD)在以上4方面因素中最为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脱细胞异体真皮(AAD)与皮耐克(PELNAC)分别联合表皮移植治疗烧伤瘢痕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针灸医院收治的烧伤瘢痕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PELNAC联合表皮移植,观察组采用AAD联合表皮移植。回顾性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随访半年时关节功能,以及治疗前与随访半年时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随访半年,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647,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2.603,P<0.05)。治疗前,两组V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358,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瘢痕应用AAD、PELNAC联合表皮移植疗效良好,但前者可更快促进创面愈合,能较好修复瘢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经局部微注射后在成年大鼠脊髓内存活、迁移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成年大鼠脊髓半横断后,损伤部位脊髓内注射经Hoechst标记的异体大鼠BMSCs,存活2个月后损伤部位脊髓切片观察细胞局部存活、迁移情况,同时行甲基受体蛋白-2(MAP-2)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注射点周围可见密集的Hoechst标记细胞存活,细胞迁移主要沿脊髓纵轴方向并跨过损伤区,迁移距离超过0.5cm,同时可见少量细胞沿水平方向迁移到注射点周围远隔部位,有少量移植细胞(少于10%)表现为MAP-2或GFAP免疫反应阳性。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移植BMSCs,移植细胞可在局部良好存活、增殖,并向损伤区迁移,少量移植细胞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TGF-β1和bFGF在经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促进骨愈合的作用。方法以杂兔作为实验动物,修复兔桡骨1.2cm缺损。冷冻处理后的异体骨加纤维蛋白载体携带bFGF和TGF-β1移植作为实验组(A组),自体桡骨移植(B组)和单纯异体骨移植(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拍摄X线片,同位素骨扫描计数分析和HE染色组织切片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X线检查自体移植较异体移植提前愈合,同位素扫描计数分析2周后A和B组明显优于C组,并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异体移植骨切片可见明显的髓腔内诱导成骨相。结论TGF-β1和bFGF能明显促进异体移植修复骨缺损中的骨愈合过程。
简介: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移植前的临床特征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接受allo-HSCT治疗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中位年龄34(15—55)岁。46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IA)相合亲缘供体移植、51例HLA相合非亲缘无关供体和3例半相合亲缘供体移植。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6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处于疾病早期患者78例,进展期患者2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供患者HIA相合、干细胞来源(骨髓、外周血)、供受者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等因素与移植后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rtality,TRM)和复发率(relapserate,RR)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随访24(1~84)个月,移植后5年预期OS率为(59.9±7.2)%,TRM为(24.9±6.5)%,RR为(22.4±5.9)%。单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移植后OS率、TRM、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移植后OS率、TRM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OS率、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TRM密切相关。结论: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对移植治疗的长期生存、复发和不良反应相关,早期移植是提高移植疗效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机械辅助治疗在边缘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74例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行食道超声(TEE)检查发现移植物功能衰竭(表现为右心室功能障碍有5例,双心室功能障碍有9例),故在术中体外循环停机前给予机械辅助支持,其中ECMO辅助2例,ECMO+IABP辅助8例,单纯IABP辅助4例。予以以下护理:管道、循环系统、凝血功能监测、气道、胃肠道与营养支持、感染的预防、心理、皮肤、撤机后护理。结果本研究中,原发性移植物衰竭是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的主要致死性因素;机械辅助(ECMO和/或IABP)支持是其救治的有效手段;原发性移植物衰竭患者经机械辅助救治成功后,其远期生存率及疗效满意。结论将机械辅助治疗应用于边缘心脏移植患者,对于其远期生存率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92-01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的临床症状及护理要点.方法2004年6月~2011年9月期间实施的480例原位肝移植中,有5例受体术后发生GVHD,回顾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诊治护理经过。结果5例急性GVHD患者都具有以下特点早期肝功能恢复快,术后2~6周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原体检查均阴性。其中2例患者痊愈,分别存活至今;3例患者死于重症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GVHD发病原因不明,易与其他发热性并发症相混淆,患者预后不佳,死亡率高,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缓病情的发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的处理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4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手术采用经典的双腔静脉吻合原位心脏移植。其中14例受者在术后早期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及单纯IABP的机械辅助循环支持。14例受者中13例为男性,女性1例;年龄为(51.1±9.5)岁(30~63岁);供者年龄为(42.7±6.5)岁(29~53岁);供受者体重比为0.91±0.12(0.73~1.27);供心缺血时间为(251.2±117.5)min(62~370 min)。所有受者均在术中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移植物功能衰竭(5例表现为右心室功能障碍,9例双心室功能障碍),故在术中体外循环停机前给予机械辅助循环支持,其中ECMO辅助2例,ECMO+IABP辅助8例,单纯IABP辅助4例。结果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发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者占18.9%(14/74)。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受者5例(35.7%)住院死亡。ECMO脱机率为80%(8/10),IABP脱机率为100%。余9例存活受者,机械辅助循环时间:ECMO为(154.2±46.5)h(104~216 h),IABP为(176.2±64.5)h(78~288 h)。随访24个月,9例受者健康存活,门诊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心脏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机械辅助循环(ECMO和/或IABP)支持是其治疗心脏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经机械辅助循环救治成功后,受者远期存活率及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钛网植入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0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钛网植入钛板内固定治疗的颈段椎体结核患者50例。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70~100min,出血量为50~15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个月。末次随访中,27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中,5例B级恢复到D级,3例C级恢复到D级,2例C级恢复到E级,13例D级恢复到E级。随访中结核病灶无复发,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平均时间为6.5个月。结论经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结核的有效方法。有推广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带线锚钉十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20例陈旧性髌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治疗加石膏托外固定;观察组行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加双带线锚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萎缩情况及X线片。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萎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双带线锚钉十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复合体体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术前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正常的成年人肝移植术后新发慢性肾脏病(new-onse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OCKD)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为NOCKD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早期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原位异体肝移植的成年受体,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采集受体围手术期数据。对病例进行纳排筛选和分组后,先后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肝移植后1年内NOCKD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评估NOCKD受体和非NOCKD受体的生存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4例受体,28例(17.1%)出现了肝移植后NOCKD。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术前糖尿病史[比值比(odds ratio, OR)=3.477,95%CI(1.163,10.394)]、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OR=1.119,95%CI(1.038,1.208)]、术后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OR=11.329,95%CI(1.855,69.171)]是移植后1年NOCKD的独立危险因素。NOCKD受体的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NOCKD受体(89.3%比98.5%,χ2=6.004,P=0.014)。结论受体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较高的MELD评分和术后行CRRT是原位异体肝移植术后NO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制定个体化临床决策和预测受体术后1年病死率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应用于烧伤整形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烧伤后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组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的患者采用自体中厚皮对患者进行复位移植,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以及自体薄皮片对患者进行复位移植。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复位移植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中二次手术率为0,皮片成活率为95%,常规组的患者中二次手术率为20%,有31例患者的皮片成活率为77.5%。在瘢痕评分以及瘢痕增生程度上也表现为观察组患者要优于常规组,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以及自体薄皮片对患者进行复位移植,能够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