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照观察甲巯咪唑和丙嘧啶治疗甲亢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甲亢患者120例,以数字表排序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其中,采取丙氧嘧啶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取甲巯咪唑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细胞数与肝功能异常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细胞异常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氧嘧啶与甲巯咪唑在治疗甲亢时,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来进行药物选择,保证用药的科学性。

  • 标签: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甲亢 不良反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使用丙氧嘧啶和甲巯咪唑的不良反应对比。方法:本报告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88例符合条件的甲亢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治疗模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以44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丙氧嘧啶和甲巯咪唑作为治疗手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肝功能损伤率上更低,在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异常上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照组在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皮疹发生率上更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甲亢患者治疗时应用丙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时均会出现不良反应,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药物治疗,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处理。

  • 标签: 甲亢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蛋白5(MTL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回顾性研究采用在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编号:2005DKA2130)获得的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初次手术、术前无肿瘤远处转、未经过新辅助治疗的77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术后随访截止至2016年1月,随访时间为3.3~11.0年。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非参数检验分析MTL5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TL5表达对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的影响;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MTL5表达患者的OS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结果在纳入的77例成对样本中,排除脱片样本5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无MTL5表达的样本29例、MTL5均有表达但差别无法判断的样本2例后,剩余41例,其中MTL5高表达(癌组织中MTL5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者21例,低表达(癌组织中MTL5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者20例。MTL5表达与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1;Z=-2.281,P=0.023),而与ER、PR、肿瘤大小、病理类型、HER-2无关(χ2=0.034,P=0.853;χ2=0.042,P=0.837;χ2=1.177,P=0.278;P=0.663;P=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及MTL5表达为复发和死亡风险因素(复发风险:N3期与N0期比较,HR=14.524,90%CI: 2.322~90.858,P=0.004;MTL5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HR=8.752, 90%CI: 1.093~70.054,P=0.041;死亡风险:N3期与N0期比较,HR=8.469,90%CI: 1.495~47.988,P=0.016;MTL5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HR=8.255, 90%CI: 1.031~66.081,P=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表达MTL5的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更高,且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素(HR=11.320, 95%CI:1.022~125.436,P=0.048);同样,高表达MTL5的乳腺癌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且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素(HR=9.191, 95%CI:1.037~81.430,P=0.046)。MTL5高表达者OS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MTL5低表达者(χ2=5.652、6.084,P=0.017、0.014)。结论MTL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提示患者预后差,有潜力作为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存分析 金属硫样蛋白5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洗剂中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取(升华)约0.1g,加氢氧化钾-稀乙醇(1→10)溶液10mL,于80℃水浴中加热溶解,用水制成1mL含约100μg的溶液,在(370±2)nm波长处测定.结果在60~12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1.0%(n=4),RSD为1.04%.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洗剂中的含量结果较满意.

  • 标签: 复方硫洗剂 硫的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硬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动脉粥硬化的发生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86例,行常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颈动脉粥硬化组及非颈动脉粥硬化组。比较2组研究者之间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并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硬化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亦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形成有关,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颈部血管 动脉硬化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腺体肥大与变态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9月-2007年9月我科收治的腺体肥大、无唇裂病史入院手术患儿共53例,并比较腺体肥大患儿和正常同龄儿童的中耳功能的差异。结果①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单纯腺体肥大与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9,P〉O.05),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腺体肥大与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4,P〈O.05);②腺体大小与中耳压力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41,P〈0.05)。结论腺体肥大与变态反应之间无直接关系,而当变态反应引起中耳病变时肥大的腺体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加重中耳的渗出是中耳疾病的发病基础。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嗜酸性细胞 鼓室导抗图 咽鼓管功能
  • 简介:患者男,39岁,因"反复面部、四肢红斑伴感觉减退3年,水肿性红斑1周"就诊。体检:面部肿胀,额部、眉间、两颊部、唇部可见水肿性红斑;右胸部亦见相似皮损;右臀股部可见直径约15cm的环形红斑,中央浅白色,外周红色,浸润明显;左侧尺神经轻度粗大,余浅神经未触及。组织病理支持"界线类偏结核型麻风伴Ⅰ型麻风反应"。

  • 标签: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 麻风反应
  • 简介:摘要:在湿法磷酸精制反应过程,系统结垢堵塞成为制约反应关键,作者针对湿法磷酸精制反应系统结晶垢成分,通过FTIR、XRF、XRD、IC阴离子色谱等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样品中含量主要为氟硅酸钠占比15.9%,二氧化硅15.9%,磷酸钠1.5%,结晶水59%,为系统清洗和阻垢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 标签: 湿法磷酸精制 结晶 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分析对高铝土矿中相的定量分析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形态的脱除方法。含铝土矿在不同地区主要以硫化硫(黄铁矿)或硫酸盐的形式存在。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定量分析,他的相工作可以准确地研究含铝土矿。铝的主要形态含铝土矿的测定,可以为铝土矿脱硫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氧化焙烧工艺是脱除高铝土矿中硫化物的有效方法。焙烧矿消化液中被侵蚀的矿量高于1.7 g/L,而焙烧矿消化液中被侵蚀的矿量低于0.18 g/L,用碳酸盐溶液洗涤铝土矿可有效脱除硫酸盐,矿石中总含量降至0.2%以下,可满足生产对含量的要求。

  • 标签: 硫铝土矿 赋存状态 脱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巯咪唑与丙氧嘧啶治疗Graves病临床疗效及发生肝功能损害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Graves病例40例,随机分为A组(n=20)与B组(n=20),A组予甲巯咪唑口服,B组予丙氧嘧啶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前后FT3、FT4、TSH水平变化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T3、FT4、TSH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A组治疗后FT3、FT4、TSH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B组治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较丙氧嘧啶疗效及安全性均要好。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Graves病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 简介:研究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细菌的作用及其溶解反应途径。结果表明,间接作用机制和接触作用机制均对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产生影响。当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时,矿物溶解速率显著加快,说明浸出过程中接触作用机制对铜钴矿的溶解有重要影响。浸出过程中元素氧化价态的变化顺序为S-2→S0→S+4→S+6,并有单质沉淀在矿物表面,说明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按照多硫化物途径进行。铜钴矿表面被细菌严重腐蚀,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腐蚀坑洞,并有单质、硫酸盐及亚硫酸盐生成。这些氧化产物在矿物表面形成一层钝化层。

  • 标签: 硫铜钴矿 生物浸出 细菌 反应途径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喹平配伍帕罗西汀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且进入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 80例,将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40例,一组为研究组,给予喹平配伍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单独给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整体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喹平配伍帕罗西汀对双向情感障碍的疗效高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同时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喹平;帕罗西汀;双向情感障碍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quetiapine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i-directional affective disorder, and observe its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bi-directional affective disorder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in each group. One group was the study group, which was treated with quetiapine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the other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treated with paroxetine alone. The c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overall cur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ur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quetiapine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i-directional affective disord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aroxetine alone,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are low,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J和Rag1-/-小鼠为研究对象。C57BL/6J小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两侧耳部连续14 d每日涂抹卡泊三醇(MC903)以制备AD小鼠模型,对照组仅涂抹无水乙醇,第15天时收集小鼠外周血血清,处死小鼠后,取耳部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摘取脾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和脾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皮肤中ILC2比例。Rag1-/-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处理及评估同C57BL/6J小鼠,实验组小鼠在涂抹MC903前2 d开始腹腔注射单克隆抗体CD90.2拮抗ILC2功能,隔2 d 1次,共计7次,每次300 μg/150 μl,其他处理同模型组,第15天时收集小鼠外周血血清,处死小鼠后,取耳部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皮肤中ILC2比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结果模型组C57BL/6J小鼠耳部皮肤可见明显的红肿、干燥、结痂,HE染色可见表皮厚度增加,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清IgE水平[(6751.016 ± 282.324)μg/L]高于对照组[(6387.038 ± 267.853)μg/L,P = 0.007),且皮肤白细胞介素(IL)-4、IL-13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05、0.012,< 0.001),而IL-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90),脾脏IL-4、IL-5和IL-1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 < 0.001),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78);模型组ILC2比例(5.604 ± 2.105)%较对照组(1.750 ± 1.104)%明显增高(P = 0.003)。在Rag1-/-小鼠中,模型组耳部皮肤也可见明显红肿、干燥、结痂,HE染色可见表皮厚度增加,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模型组皮肤IL-4、IL-5、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和IL-3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10、0.043、0.034、0.007),而IL-13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74,0.697);模型组ILC2比例(5.165 ± 2.436)%高于对照组[(0.835 ± 0.578)%,P = 0.014];抗体拮抗Rag1-/-小鼠ILC2后,实验组小鼠皮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HE染色可见表皮增厚减轻,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而细胞因子表达分析显示,实验组IL-4、IL-5、IL-13、TSLP、IL-33水平与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ILC2参与了MC903诱导的AD小鼠炎症反应,且该反应不依赖于适应性免疫。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Th2细胞 免疫,先天 白细胞介素类 干扰素γ 卡泊三醇 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 2型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酒精依赖者采用认知疗法干预对戒酒的作用。方法:选择酒精依赖者94例,随机分为常规戒酒治疗对照组(n=47)与采用认知疗法辅助戒酒干预实验组(n=47),对比两组戒酒有效率以及随访期间复饮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7/47),高于对照组85.11%(40/47),P

  • 标签: 认知疗法 戒酒 复饮 疗效
  • 简介:事件起因:每年的七八月份,正是枸杞丰收的季节。但近来不断有传言称,为了让销售的枸杞颜色更鲜亮,一些不法商贩会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对枸杞进行人工“化妆”。

  • 标签: 硫磺熏蒸 枸杞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应用头孢甲肟后口服酒心巧克力致双反应的抢救,治疗,护理经过。提醒医护人员在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前后应禁止饮酒或使用含乙醇的食物,以免发生双反应

  • 标签: 双硫仑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