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喉癌术后患者给予全程负压浅部吸痰+气管内滴药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128例喉癌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将其进行分组,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64例。综合组给予全程负压浅部吸痰+气管内滴药护理干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综合组和常规组的吸痰依从性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的吸痰依从性58例(90.63%),常规组为49例(76.56%);综合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62例(96.88%),常规组为56例(87.50%)。综合组的吸痰依从性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喉癌术患者采取全程负压浅部吸痰+气管内滴药等气道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吸痰的依从性。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2–12月间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真菌感染296例;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占90.54%,念珠菌属中感染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白色念珠菌(54.73%)、热带念珠菌(13.18%)、光滑念珠菌(7.09%);真菌感染涉及的科室共有26个,其中,呼吸科感染例数居首,占33.78%;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患有基础疾病,其中患肺部疾病的真菌感染率居首,占32.43%,肿瘤伴发的真菌感染死亡率最高,感染83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15.66%;在治疗上,应用的药物有氟康唑、卡泊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其中氟康唑应用最频繁,达77.03%;真菌感染伴细菌感染的患者193例,占65.20%;大部分患者接受了侵入性操作。结论:对高龄、患严重基础疾病、需侵入性治疗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真菌感染的措施,合理选择药物,加强病原菌的监测,尤其对合并感染更要加强警惕,积极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简介:摘要:肝硬化伴有腹水的治疗原则是减轻腹腔积液、下肢浮 肿等症状,减少由此带给病人的痛苦;并预防腹腔积液的并 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脐疝破裂等, 防止疾病进一 步发展为肝肾综合征;在此基础上,消除产生腹水的门静脉 高压及脾大,治疗引起脾大等症状的肝纤维化。对于顽固性 腹水,这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了。可能文章有点糙, 但这是今后医学的一个大方向。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围绕研发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如丙烯胺类、棘白菌素类、抗菌肽及其衍生物,FK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眼部药物递送系统与抗真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促进药物进入角膜发挥作用,其疗效在FK动物模型得到验证,部分复合体如氟康唑脂质体在临床使用后效果良好。手术治疗方面,早期手术、病原菌以水平生长为主、病灶浸润深度浅、联合使用有效抗真菌药对提高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角膜基质注药、角膜胶原交联、准分子激光术等手术技术在感染早期、病灶浸润较浅或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的FK患者中均突显出各自的优势。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及各类术式的联合,可为FK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障。(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53-260)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早产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儿IFI的发生涉及宿主因素(如超未成熟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定植等)与外在因素(如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肠外营养、广谱抗生素应用等)。新生儿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与晚发型细菌败血症混淆,血小板减少和高血糖是其重要特征。G试验和PCR对真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新生儿IFI重在预防,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管理至关重要,氟康唑预防性应用需考虑所在NICU真菌感染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而定。当存在IFI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时,应及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病原菌明确后采用靶向治疗;新生儿IFI管理中,须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生物膜问题。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早产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儿IFI的发生涉及宿主因素(如超未成熟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定植等)与外在因素(如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肠外营养、广谱抗生素应用等)。新生儿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与晚发型细菌败血症混淆,血小板减少和高血糖是其重要特征。G试验和PCR对真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新生儿IFI重在预防,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管理至关重要,氟康唑预防性应用需考虑所在NICU真菌感染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而定。当存在IFI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时,应及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病原菌明确后采用靶向治疗;新生儿IFI管理中,须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生物膜问题。
简介:近20年来.随着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癌症放疗化疗的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艾滋病的流行.免疫功能低下者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作为一种并发病.感染率大幅上升.其中肺部真菌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约50%~60%侵犯支气管、肺.以念珠菌和曲霉菌最常见.其次为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常被原发病掩盖.易被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重症患者病死率高.据报道未经治疗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达30%~80%。因此.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及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由以往只靠痰液涂片、培养和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等检查手段来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时期跨人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查的新时代.从而大大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率.也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简介:摘要致病性真菌的检测通常分两个阶段,即分离和鉴定。分离是鉴定的基础,鉴定为分离的目的,也是治疗时选择用药的依据。目的讨论真菌实验室检查法。方法对致病性真菌进行分离后用形态学检查法与特殊检查法测定。结论真菌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很重要,只有对临床标本进行正确检查才能够为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