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鞍区解剖结构复杂且容易发生变异,经蝶窦手术可能导致颈内动脉损伤等重大并发症,其后果最为严重,其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应得到临床重视。与颈内动脉损伤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病变位置和性质、鞍区解剖变异及术者的手术经验等。进行完备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及术中准确定位并小心仔细操作是预防颈内动脉损伤的关键。

  • 标签: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后三角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患者手术路径选择的差异,纳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37)。参照组经前三角行腹腔镜手术,实验组经胆囊后三角行腹腔镜手术,对比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相对较短,与参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术后出现6例并发症,参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 急性胆囊炎 前三角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年人双侧静脉大小的差异,为制定介入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145例(患者组)(高血压117例,心力衰竭28例)和同期健康志愿者87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量每个研究对象双侧静脉的大小并对其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2例研究对象中,优势手为右手占95.7%(222/232)。研究对象个体左右两侧静脉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除年龄外,其他指标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静脉直径为(0.67±0.15)cm,女性为(0.53±0.1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优势手侧横截面积、非优势手侧横截面积、大侧横截面积分别为(0.54±0.17)mm2、(0.54±0.15)mm2、(0.60±0.16)mm2,高血压组分别为(0.55±0.14)mm2、(0.54±0.14)mm2、(0.59±0.14)mm2,心力衰竭组分别为(0.54±0.16)mm2、(0.56±0.19)mm2、(0.59±0.1)mm2,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成年人双侧静脉大小差异不明显,双侧静脉大小与优势手侧无相关性,不同性别的成年人静脉大小有差异,静脉的大小可通过受试者的性别预估,但并不能通过优势手及其他资料预测。

  • 标签: 腋静脉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超声检查,介入性 诊断技术,心血管 直径 横截面积 半球优势,大脑 性别因素 成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Dolenc手术夹闭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经Dolenc手术夹闭的27例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术中26例动脉瘤夹闭顺利,1例改行包裹术。术前3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术后2例好转、1例无变化;术后新发4例动眼神经麻痹,经保守治疗后2例恢复正常、1例好转、1例无变化;术后2例发生基底节局灶性脑梗死,1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26例患者术后2周内DSA或CT血管成像复查均提示动脉瘤完全夹毕、无残留。术后9~12个月内随访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20例、4分3例、3分2例、2分1例、死亡1例,影像学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经Dolenc可通过硬膜外磨除前床突而获得良好的操作空间,充分暴露近端载瘤动脉,从而安全有效地手术夹闭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

  • 标签: Dolenc入路 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 前床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不同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行肩关节镜手术者60例,按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麻醉,对照组采用锁骨上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以及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血压、心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引导 锁骨上入路 腋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开展的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切除松果体区肿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术中采用侧俯卧位全麻下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旁正中3例、正中1例)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12个月并行头颅MRI复查。结果4例患者的肿瘤均完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为精原细胞瘤,1例为成熟性畸胎瘤。1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给予全脑全脊髓放疗,其中1例4个月后原病灶处复发,给予全身化疗,至今未复发,另一例恢复良好;1例因经济原因未行放化疗,术后4个月复发。结论神经内镜经正中及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术前需根据肿瘤的血供情况、大小、部位等选择最佳的手术

  • 标签: 松果体区 颅内肿瘤 神经内镜 经幕下小脑上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侧扩展与外侧"L"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 2017年10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4例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例;年龄18~56岁[(42.5±9.4)岁]。均为新鲜骨折。17例行外侧扩展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扩展组),17例行传统外侧"L"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L"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12个月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展组住院时间为(15.7±4.0)d,"L"形组为(22.4±9.6)d;扩展组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为88%(15/17),"L"形组为47%(8/12);扩展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17),"L"形组为47%(8/17)( P均<0.05)。术前、术后1周、12个月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扩展组Böhler角为(23.9±6.1)°,Gissane角为(119.3±6.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形组Böhler角为(25.8±3.7)°,Gissane角为(122.2±5.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扩展组AOFAS踝-后足评分总分为(86.9±7.5)分,优良率为88%;"L"形组总分为(83.3±12.5)分,优良率为76%(P>0.05);扩展组后足关节活动评分为(5.8±0.7)分,优于"L"形组的(3.4±1.0)分(P<0.05)。结论对于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与外侧"L"形接骨板内固定相比,采用外侧扩展接骨板内固定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早期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距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尾侧与中间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尾侧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尾侧组及中间组,各44例,进行不同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尾侧组的手术时间为(112.7±42.1)min,术中出血量为(51.7±4.8)ml,显著少于中间组的(130.5±37.2)min、(72.3±5.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阳性淋巴结数目、中转开腹率、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尾侧法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更加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更易于外科医师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尾侧入路法 中间入路法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侧卧位直接前(DAA)微创全髋置换术(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98例应用THA患者进行随访,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在实施DAA进行THA术后,患者改善效果较优。结论:使用DAA进行THA手术治疗患者,其临床疗效较优,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高安全性。

  • 标签: 改良 侧卧位 直接前入路(DAA) 微创 全髋置换术(THA)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腿远端前内侧在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纳入2016年8月—2017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MRI室双侧大腿中下段MRI资料20例40侧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2~59岁,MRI均未见明显异常。扫描范围:自股骨内侧髁水平线(0 cm处)起,至其上方18.5 cm;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15 mm,共10个扫描层面(Ⅰ~Ⅹ层面)。应用我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各扫描层面上前内侧手术(预计手术的前进路线)与股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2)在1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股骨远端骨折前内侧手术内固定物置入过程,同时对该涉及解剖层次与结构进行应用解剖观察。结果(1)20例40侧受检者MRI测量:前内侧与股动脉之间最短距离测量值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合并统计。分析显示,该间距测量值在Ⅰ~Ⅹ层面的分布规律总体呈中间小两头大、上端小下端大的趋势,其最大处位于股骨内侧髁水平线0 cm处(Ⅰ层面)为46.72~49.47(48.02±0.84)mm,其最小处位于股骨内侧髁水平线上方10~10.50 cm范围内(Ⅵ层面)为23.34~25.05(24.35±0.52)mm,手术与股动脉间有足够的安全间距。(2)尸体标本模拟手术:股骨远端骨折前内侧手术内固定物模拟置入过程顺利,手术操作未侵扰到股血管和股神经及其分支;应用解剖观察证实,该手术可沿肌间隙进入,周围解剖层次及结构显露清楚。结论大腿远端前内侧应用于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安全可行,这是对传统外侧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良好补充。

  • 标签: 股骨骨折 磁共振成像 前内侧入路 股动脉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方经肌间隙(Wiltse)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武汉同济医院接受OLIF联合后路Wiltse矫形内固定治疗的27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51~68(54±11)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和评估脊柱侧凸冠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与LL差值(PI-LL)、矢状面垂直轴(SVA)等改变情况。手术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52(30±5)个月。手术时间为(235±33) min,术中出血量为(433±62) ml。腰痛和腿痛VAS及OD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8±1.4)分、(7.3±1.4)分和71%±11%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1.2)分、(1.0±0.9)分和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302、139.855、291.198,均P<0.05)。腰椎侧凸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28°±8°下降至末次随访的9°±4°(F=66.352,P<0.05)。LL由术前的20°±11°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33°±7°(F=17.678,P<0.05)。PT、PI-LL及SVA也分别下降显著,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11、23.809、53.372,均P<0.05)。本组未出现严重的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Wiltse矫形内固定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满意,其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能较好地矫正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及失平衡情况。

  • 标签: 脊柱侧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Wiltse入路 微创手术 矢状面失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采用经椎间孔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6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年龄53.7岁。致压物按性质分类包括软性胸椎间盘突出5例、钙化或骨化型胸椎间盘突出7例、病变椎间盘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型突出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胸脊髓病症状,其中7例合并神经根性症状。采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椎间孔扩大成型及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影像学的变化,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疼痛症状及脊髓功能恢复状况。背痛及神经根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神经学功能评估采用Nurick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胸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更换手术方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胸椎MRI及CT检查均显示脊髓减压充分,无致压物残留。所有患者术后背痛、神经根性疼痛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术后1年mJOA恢复率为50%~87.5%,平均72.0%。有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肋间神经痛,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全内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型、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位于脊髓腹侧的软性及硬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 标签: 胸椎间盘突出症 全内镜 胸椎间盘摘除术 经椎间孔入路 椎间孔成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25足)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41.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15例,Ⅳ型2例。采用牵引、挤压、撬拨及跗骨窦窗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足跟后方小切口置入接骨板,闭合拧螺钉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单足骨折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4.5 min;术中单足透视3~6次,平均4.5次。术后1例1足局部出现约0.5 cm×0.3 cm的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3个月。骨折愈合,骨痂塑形好,后关节面平整,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末次随访时跟骨长度(80.5±4.2)mm、宽度(44.8±5.2)mm、高度(44.4±3.0)mm、Böhler角25.0°±5.1°、Gissane角113.8°±8.6°较均术前[(79.4±4.5) mm、(50.5±6.3)mm、(40.0±4.5)mm、12.0°±13.8°、107.0°±13.3°]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恢复按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2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为92.0%。结论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具有切口小、骨折复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跗骨窦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甲状腺肿瘤行经腋窝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予以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于我院行经腋窝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皆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入院,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实施相应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围术期护理的实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选取的50例患者术后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均对护理满意。结论:对于实施经腋窝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腋窝入路 腔镜下 甲状腺肿瘤切除术 护理 要点 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基尼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闭合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采用比基尼切开直视下复位PFNA,必要时植骨术(PFNA组,28例)与采用闭合空心钉(空心钉组,30例)治疗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伤口无感染,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5±19)min、(81±36)ml、(1.0±1.5)分,空心钉组分别为(31±13)min、(36±20)ml、(0.8±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下地时间[(1.8±1.3)d]少于空心钉组[(10.2±8.7)d](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8±1.3)个月,1例出现退钉,10个月后取出内固定器,空心钉组为(4.0±1.8)个月,2例出现骨不连,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1例退钉愈合,余骨折均随访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PFNA组,优18例,良6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达85.7%,空心钉组,优14例,良11例,中2例,差3例,优良率达83.3%。结论空心钉与PFNA均能有效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组不能早期下地负重活动,股骨头坏死率高;PFNA组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下地活动,骨折卧床并发症减少,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比基尼入路 空心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对甲状腺癌的治疗能否达到与开放手术同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分期cT1N0、女性、年龄≤60岁、无颈部手术史、有美容愿望的患者44例进行全乳晕腔镜手术治疗。随机选择同等条件的50例开放手术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手术完成情况、并发症、淋巴结清扫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腔镜手术组(170.0±28.0)min长于开放手术组(90.0±21.0)min(t=15.610,P=0.000)。术中出血量腔镜手术组(5.8±8.7)ml与开放手术组(4.8±5.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8,P=0.506)。喉返神经损伤腔镜手术组1/44例与开放手术组1/5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27)。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腔镜手术组7/44例与开放手术组4/5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7,P=0.234)。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均无淋巴漏、感染发生。清扫气管旁+气管前淋巴结数量腔镜手术组(6.0±4.2)枚与开放手术组(5.5±3.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2,P=0.491)。清扫喉前淋巴结数量腔镜手术组(0.7±1.1)枚与开放手术组(0.5±0.9)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6,P=0.239)。结论全乳晕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安全可靠,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充分,可作为cT1N0甲状腺癌病例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全乳晕入路 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微创髂腹股沟在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41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术前均摄常规骨盆正位、出口位、入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片,骨盆CT;观察组根据术前CT数据,1∶1比例打印骨盆骨折模型,在模型上以上帝视角做手术预案,模拟复位骨折;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Matta骨盆复位评分、Majeed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8.10±13.23)min、出血量为(105.71±26.04)ml,少于对照组的(144.60±28.26)min、(325.25±58.09)ml;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观察组优13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为81.0%;对照组优1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评估两组疗效:观察组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对照组优12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为80.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内固定松动,观察组术后无内固定松动。骨折完全愈合,锻炼,髋关节活动良好,无感染,肢体麻木等。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微创髂腹股沟在骨盆前环骨折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复位满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愈合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微创髂腹股沟入路 骨盆前环骨折
  • 简介:摘要探讨经口咽逐级扩大行斜坡置钉和钢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在7例新鲜人颅颈段标本上采用经口咽逐级扩大行经斜坡置钉枕颈固定:单纯经口咽、经口咽软腭切开入、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经口咽下颌骨切开入、经口咽下颌骨-舌体切开入。在切开入路过程中观察咽后壁软组织的分布并测量其厚度,观察椎动脉走行及其至中线的距离,测量斜坡的显露范围、椎骨显露范围及斜坡置钉角度范围(下切牙或下颌骨基底中点处至斜坡显露端的连线与斜坡骨面切线的夹角)。结果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于斜坡咽结节以上为(3.5±0.6)mm,C1~C5椎前为(5.0±0.5)mm。双侧椎动脉至中线的距离在C1,2、C2,3、C3,4和C4,5水平分别为(19.5±1.2)mm、(14.6±2.7)mm、(14.0±2.7)mm和(13.9±2.7)mm。单纯经口咽:斜坡显露纵径为(8.3±3.0)mm,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斜坡下缘、C1前结节、C2椎体及C3椎体的距离分别为(104.7±4.3)mm、(99.2±6.8)mm、(81.4±4.3)mm、(75.1±4.0)mm及(68.7±6.5)mm;6例标本颈椎显露达C3椎体,1例显露至C2椎体。经口咽软腭切开入:斜坡显露纵径为(18.5±4.8)mm,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咽结节距离分别为(107.9±6.7)mm、(104.8±6.7)mm。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斜坡显露纵径为(26.3±1.8)mm(斜坡全长),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的距离为(112.4±12.6)mm。经口咽下颌骨切开或下颌骨-舌体切开入均显露斜坡全长,下颌骨基底中点处至斜坡上、下缘及咽结节的距离分别为(141.8±15.7)mm、(131.0±9.9)mm及(120.5±8.2)mm;颈椎显露最下缘可达C5,6椎间隙。单纯经口咽路由于斜坡显露范围不够,无法完成斜坡理想置钉;经口咽软腭切开入和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的斜坡置钉率分别为71%(5/7例)和86%(6/7例),置钉角度为92.6°±7.7°;经口咽下颌骨或下颌骨-舌体切开入的斜坡置钉率为100%,置钉角度为75.1°±7.7°。结论经口咽软腭切开及软硬腭切开入路基本能满足前路枕颈固定术的斜坡置钉要求。对口裂较小或张口受限、颅底扁平、颅底凹陷所致斜坡倾斜角度较小或需下颈椎固定重建者,应采用经口咽下颌骨切开入

  • 标签: 颅脑损伤 内固定器 口咽 解剖学,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108 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 5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切口瘢痕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8.1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瘢痕评分、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切除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后患者对切口瘢痕比较满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外科手术 乳腺后间隙入路 乳腺下缘切口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7岁,腹部增强CT提示肝Ⅱ段、Ⅶ段占位,行腹腔镜肝Ⅶ段切除及左肝外叶切除。切除左肝外叶后,从背侧路沿肝右静脉根部离断肝实质及肝右静脉回流支。随后转为前,沿缺血分界线自肝边缘向第二肝门逐步离断肝实质,直至背侧肝离断面。完成Ⅶ段解剖性切除。Ⅶ段切除手术时间约150 min,肝门阻断4次,共60 min,出血量100 ml,未输血。随访8个月无肝癌复发或转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