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2例患者(例1女,72岁;例2女,52岁)分别因右肺腺癌和黑色素瘤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1予纳武利尤单抗1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周为1个周期。第7个周期免疫治疗时,患者唇周和发际线处皮肤出现白癜风样色素脱失,无疼痛、瘙痒等症状,未予治疗;第23个周期治疗时发现白癜风样色素脱失面积缩小,第26个周期复查发现肿瘤进展。例2予帕博利珠单抗100 mg静脉滴注、第1天,3周为1个周期。第9个周期免疫治疗时,患者唇周和发际线处皮肤出现白癜风样色素脱失,无疼痛、瘙痒等症状,未予治疗;第15个周期免疫治疗时发现白癜风样色素脱失范围增加,腰背部皮肤均出现不对称圆形白癜风样色素脱失,复查未见肿瘤进展。2例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期间均未使用其他可能导致白癜风样皮肤色素脱失的药物,考虑皮肤白癜风样色素脱失很可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关。
简介:摘要双侧弥散性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bilateral diffuse uveal melanocytic proliferation,BDUMP)是一种罕见的以双眼弥漫性葡萄膜增厚和良性黑色素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副肿瘤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于中老年人,可引起双眼视力逐渐丧失,眼底表现为多发性类圆形斑片状病灶,病灶周围伴橘红色多边形色素性沉着,呈现出长颈鹿斑样改变。多模式影像学技术和实验室免疫学检测可协助诊断。其预后较差,血浆置换疗法联合针对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58-164)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损伤中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光诱导下RPE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ARPE-19)随机分为12 h对照组、12 h模型组、12 h 3MA组以及24 h对照组、24 h模型组、24 h 3MA组。对照组采用锡纸包裹避光培养;模型组接受光照刺激;3MA组中加入3 mmol/ml 3MA后接受光照刺激,以自制三基色LED(发光二极管)冷光灯作为光源,在(16 500±500)lx光照强度下照射细胞12 h和24 h。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每组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结合倒置荧光显微镜定性、定量分析自噬-溶酶体形态及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 1、LC3和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光照12 h后,ARPE-19细胞自噬水平可以抵抗光损伤,降低细胞凋亡率(F=931.53,P<0.001);光照24 h后细胞自噬水平超过其正常调节范围,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67,P<0.001);使用3MA可抑制光诱导的ARPE-19细胞过度自噬,降低细胞凋亡率(F=2.856,P=0.027),进而保护细胞以应对光损伤。结论:ARPE-19自噬水平随光照时间而变化;随着光照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升高。抑制细胞的过度自噬可以保护ARPE-19细胞应对光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D73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并初步探索其在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结合肿瘤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数据库RNA-seq结果,分析CD73编码基因NT5E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芯片中145例(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进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黑色素瘤患者,男78例,女67例,平均年龄61.2岁)黑色素瘤及癌旁组织中CD73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数据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CD73过表达慢病毒转染黑色素瘤细胞系构建CD73过表达稳转株,并将其设立为CD73过表达组,以转染阴性对照病毒的黑色素瘤细胞系为对照组。运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D73过表达组及对照组细胞中CD73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CD73过表达组及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CD73过表达组及对照组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对CD73过表达组及对照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及GO、KEGG等分析,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AKT及pGSK3β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釆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黑色素瘤组织中,CD73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CD73高表达与较高的Clark分级(P=0.014)及临床分期(P=0.040)相关。CD73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都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CD73表达水平、Clark分级及临床分期是影响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调CD73表达后,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明显增强(P<0.05)。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CD73参与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其中pAKT及pGSK3β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73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成瘤,CD73有望成为黑色素瘤新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酮饮食与减肥手术后发生酮症相关的色素性痒疹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治的酮症相关色素性痒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转归及饮食调节的治疗效果。结果收集酮症相关的色素性痒疹患者6例,其中女5例,均为生酮饮食后发生;男1例,为减肥手术后发生。主要累及部位包括胸、背、腰、腹部,少见累及部位包括眼睑、腋下、肘窝、阴阜。主要皮损形态为网状分布的荨麻疹样红斑、丘疹、色素沉着,少见皮损形态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疱壁易破。5例患者行尿常规分析,4例尿酮体阳性(+ ~ ++++),3例尿蛋白阳性(+)。2例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海绵水肿,散在坏死角质形成细胞,可见基底细胞液化,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红细胞外渗。给予6例患者进食主食的建议,5例1周内基本治愈,1例因希望继续生酮减肥,在仍然限制主食的基础上,加用米诺环素100 mg/d,症状也明显好转。6例患者尿酮体、尿蛋白均在治疗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酮症在色素性痒疹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酮症相关的色素性痒疹可单独采用饮食调节治疗,也可采用米诺环素等药物辅助治疗。
简介:摘要下颌恶性黑色素瘤伴发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本文报道1例80岁女性,下颌牙龈肿块,组织形态学显示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局灶见柱状细胞、中间样细胞、少量黏液细胞构成的多个扩张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1)恶性黑色素瘤细胞:HMB45、Melan A、S-100蛋白等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90%;(2)黏液表皮样癌细胞:p63、细胞角蛋白(CK)5/6、过碘酸雪夫染色等阳性。本例患者于手术后14个月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SMM)的MRI表现,并提出T1WI和T2WI信号分型方法,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63例SMM的MRI表现,并根据肿瘤最大层面内T1WI和T2WI不同信号面积所占比例分为Ⅰ~Ⅳ型。T1WI信号分型标准:Ⅰ型,肿瘤内高信号面积≥50%;Ⅱ型,肿瘤内高信号面积<50%;Ⅲ型,肿瘤不含高信号,等信号区域面积≥50%;Ⅳ型,肿瘤不含高信号,低信号面积≥50%。T2WI信号分型:Ⅰ型,肿瘤内低信号面积≥50%;Ⅱ型,肿瘤内低信号面积<50%;Ⅲ型,肿瘤不含低信号,等信号面积≥50%;Ⅳ型,肿瘤不含低信号,高信号面积≥50%。统计各型所占比例。结果SMM T1WI信号分型:Ⅰ型27例(42.9%,27/63)、Ⅱ型25例(39.7%,25/63)、Ⅲ型4例(6.3%,4/63)、Ⅳ型7例(11.1%,7/63);T2WI信号表现:Ⅰ型29例(46.0%,29/63)、Ⅱ型28例(44.4%,28/63)、Ⅲ型2例(3.3%,2/63)、Ⅳ型4例(6.3%,4/63)。其中T1WI和T2WI均为Ⅰ型的16例。结论MRI信号分型能区分典型和不典型SMM,典型SMM T1WI和T2WI均表现为Ⅰ型信号,容易诊断,但所占比例不到1/2;对不典型SMM,肿瘤T1WI上如有高信号或T2WI上有低信号,都应考虑有黑色素瘤的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126例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26例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患儿中,男68例,女58例;86.5%的患儿出生即有皮损;57.9%就诊年龄2 ~ 3岁。皮损发生部位包括头面部(76例,60.3%)、躯干(24例,19.1%)、四肢(26例,20.6%)。36例(28.6%)为先天性小痣,68例(54.0%)为M1型中型痣,13例(10.3%)为M2型,9例(7.1%)为巨痣。121例(96.0%)皮损单发,5例(4.0%)多发,44例(34.9%)痣伴粗毛,15例(11.9%)伴丘疹/增生性结节,6例(4.8%)有卫星灶。病理亚型包括混合痣120例(95.2%)、皮内痣4例(3.2%)和交界痣2例(1.6%)。38例(30.1%)镜下皮损深度< 1 mm,61例(48.4%)1 ~ 2 mm,25例(19.8%)> 2 mm,45例(35.7%)浸润至皮下脂肪层或更深。126例色素痣皮损中,常见病理特征包括痣组织成熟现象(100%,不包括2例交界痣),角质层色素颗粒(42.1%),分布紊乱/不对称(63.5%),表皮痣细胞散在分布(72.2%)和呈Paget样扩散(53.2%),真皮可见噬黑素细胞(56.4%),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65.1%)等。特殊病理特征包括痣细胞嵌入血管/淋巴管腔内(33.3%)、痣细胞松解(35.7%)、纤维瘤样改变(19.8%)、累及立毛肌(24.6%)、肥大细胞浸润(23.8%)等。不同临床表现的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病理模式:浸润深度> 2 mm、角质层色素颗粒和角质层柱状色素颗粒在巨痣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大小皮损(χ2 = 7.93、10.76、5.89,均P < 0.05);浸润深度> 2 mm、表皮海绵水肿伴痣细胞散在分布、痣细胞巢沿毛囊皮脂腺分布、纤维瘤样改变、肥大细胞浸润在伴有粗毛皮损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粗毛者(χ2 = 28.29、8.11、6.22、7.92、8.19,均P < 0.01);表皮痣细胞呈Paget样扩散、痣细胞有异型性在伴丘疹/增生性结节的皮损中的发生率高于不伴丘疹增生性结节的皮损(χ2 = 4.92、6.30,均P < 0.05)。结论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具有独特性,细胞常见不典型性,确诊及治疗选择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与病理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后发生肿瘤异质性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2020年间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接受PD-1单抗单药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异质性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χ2检验肿瘤异质性发生率与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共计33例患者被纳入本项分析中,其中男性占52%,中位年龄52岁(16~82岁)。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12例,特瑞普利单抗治疗21例。33例患者中有27%发生肿瘤异质性(9/33),其中帕博利珠单抗的8%(1/12),特瑞普利单抗的38%(8/21)(P=0.107)。肿瘤异质性病灶中位增大时间为1.73个月(95% CI为1.52~1.95个月),中位进展时间为2.3个月(95% CI为1.81~2.79个月),无假性进展发生。肿瘤异质性病灶基线大小为(0.54±0.38)cm,明显小于靶病灶基线大小(2.09±1.19)cm(P<0.001)。RECIST 1.1标准判定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77个月(95% CI为1.23~12.3个月),irRECIST标准判定的为9.77个月(95% CI为1.88~17.66个月),iRECIST标准判定的为3.33个月(95% CI为0.31~6.35个月)。结论肿瘤异质性是黑色素瘤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后的常见情况,且出现早、进展快、疗效判定困难,需引起临床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MNTI)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NTI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婴,平均年龄3.6个月,发生在颌骨2例,下肢1例。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由小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和较大的含黑色素的上皮样细胞组成,间质为含血管的致密纤维性间质。上皮细胞呈泡状或腺管状排列,常围绕在较小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形成的细胞巢周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小肿瘤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突触素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上皮样细胞对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和HMB45也呈阳性,但对其他黑色素瘤标志物呈阴性。分子病理检测显示BRAF V600E基因例1及例2均呈野生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例2 N-MYC基因扩增为阴性。结论MNTI是罕见的起源于神经嵴的婴儿良性肿瘤,易误诊为恶性程度较高的小圆细胞肿瘤和黑色素瘤。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MNTI的诊断、鉴别诊断都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刀削切联合皮片移植治疗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巨痣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水刀逐层削切巨痣,尽量保留皮下筋膜层及部分真皮层,创面以皮片移植术治疗。术后1~2年来院复诊,采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植皮区术后瘢痕进行评分(每项分值为1~10分,分值越大表示状况越差),采用数字评分法(1~10分)对植皮区满意度进行评价(10分为非常满意,7~9分为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观察色素痣复发及种植转移情况。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例患儿,男2例,女5例,年龄4~14岁。躯干3例,四肢4例。巨痣占体表面积的(7.4±3.1)%。7例巨痣患儿术后皮片均成活良好。术后1年随访,植皮区瘢痕POSAS评分显示,患者或家属对植皮区瘢痕疼痛、瘙痒、硬度、厚度评分为1~3分的分别有6、4、4、5例,色素沉着及不规则度中评分为4~10分的分别有5、5例。7例患者中植皮区均无功能受限;医生对植皮区瘢痕的血管分布、色素沉着、厚度、柔韧性评分均较低,评为1~3分的分别有6、3、4、4例,对平整度中评分为1~3分和4~6分的分别有2、4例。医患双方满意度:评分为7~10分的分别有4、5例。7例术后1年复查,其中6例植皮区未见色素痣复发,1例可见2处点状色素痣复发,直径均小于1 mm;7例均未见色素痣取皮区种植转移。结论水刀削切联合皮片移植治疗巨痣,手术操作简单,一次性切除,供区只需切取刃厚皮片,术后瘢痕不明显、皮肤弹性较好、患者满意度高,适用于躯干及四肢非关节部位的色素痣切除,尤其是质地良好、颜色较浅的色素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色素痣患者临治疗过程中应用CO2激光疗法与Nd:YAG激光疗法联合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接收的色素痣患者中抽取100例进行实验分析,接收时间:2020.1-2021.1,以接收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分析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常规组实施Nd:YAG激光疗法,分析组实施CO2激光疗法联合Nd:YAG激光治疗方案,比较二组疗效。结果:分析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负性情绪评分较常规组低,不良情况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尤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色素痣时,CO2激光疗法、Nd:YAG激光疗法均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但两者联合使用之后,临床疗效获得进一步提高,疾病治愈率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ARMM)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的2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免疫组化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分析探讨可能影响AR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大便带血、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Melan-A均阳性,CK-20均阴性,Ki-67指数在30%-80%之间。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34)、临床分期(P=0.000)与ARMM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ARMM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瘤临床分期(95%CI:1.023-16.265,P=0.046)。结论 ARMM是一种少见但致命的疾病,预后较差,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在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RMM预后分析显示肿瘤的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软组织参考线用于正畸患者侧貌评价的科学性。方法研究纳入80例骨性Ⅰ类的正畸治疗后患者,其中女性60例,男性20例。收集治疗后侧貌相,由10位经验丰富的正畸医师进行VAS主观评分。同时收集治疗后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及上中切牙相关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前额部重叠,测量上中切牙与前额前界线(forehead's anterior limit line, FALL)(FA-FALL),目标前界线(goal anterior limit line, GALL)(FA-GALL)的距离。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上中切牙测量指标与主观评分及客观软组织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上中切牙测量指标中,FA-FALL与总VAS评分及面部各部分VAS评分均负相关;U1-APo角与总VAS评分,上下唇和颏部VAS评分负相关。此外,FA-FALL与前额倾斜度强相关(P<0.001),与H角中度相关(P<0.001),与鼻唇角(NLA),上唇至E线距离(UL-E)以及颏唇角(MLA)弱相关(P=0.004,P=0.002,P=0.048)。FA-GALL除与鼻额角(FNA)弱相关(P=0.025)外,与其他软组织测量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上颌中切牙至面部软组织参考线FALL线的距离作为正畸患者的侧貌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微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颌间结扎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小切口入路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愈合程度、咬合关系,张口度,外形恢复等方面皆显著比对照组术后效果好,同时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也显著的比对照组低,两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小切口入路内固定的方式对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愈合程度、咬合关系,张口度,外形恢复等效果,能够显著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美容针局部围刺结合苗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势于传统针灸美容的普通针刺治疗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入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均按各自方法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美容针局部围刺结合苗药面膜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普通针刺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6.65%。结论:美容针局部围刺结合苗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势于传统针灸美容的普通针刺治疗,美容针局部围刺结合苗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放疗早期对自身免疫功能有哪些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共25例,在患者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分别对患者血液中的CD8+T、B、CD4+T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各指标数值的变化情况。另外,在表达谱芯片检测方法的应用下,将放疗前后血液标本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之后进行功能分类,分析信息传导通路与功能分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在患者进行放疗后,自身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类数目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表达谱芯片筛选方式下,共整理出免疫炎症相关基因共368个,NK介导细胞毒效应、黏附分子、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早期放疗,患者体内CD8+T及NK细胞介导的杀伤免疫能够实现部分激活,与此同时,T细胞、NK细胞的分化产生抑制,从而影响到信号传导通路的正常使用,达到临床治疗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