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心血管危险因素、Framingham积分之间的关系。评估baPWV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4例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48例)与非冠心病组(96例),非冠心病组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正常对照组(46例)、危险因素组(50例)。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结果三组之间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校正年龄后,三组baPWV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baPWV与多重传统危险因素正相关。其中,年龄、收缩压为baPWV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影响相当。baPWV与Framingham积分正相关(P〈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价baPwV对冠心病诊断、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和0.944。结论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多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方案利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比80例耐多药结核病人和80例非此病患者的调查结果研究。卡方检验主要研究包括饮酒、居住地、规律性服药、空洞病灶等。对结核病史和空洞病灶、饮酒、规律性服药、结核病史和空洞病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OR值分别是3.01、5.95、0.23、0.55研究。结果服药的不规律性以及有无结核病史对耐多药结核病影响较大,应引起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将进行鼻内窥镜手术3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将同期未实施控制性降压的29例差异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临床变化。结果研究组在即刻时点与手术20min相比,血压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即刻时点与手术20ra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20min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各时点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对比,P〈0.01;2组血气分析值无差异性。结论在复合麻醉基础上应用七氟醚可以显著控制患者的血压,而不影响心率,减少了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坦索罗辛作为一种潜在的男性避孕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按依次交叉的方式给予安慰剂和坦索罗辛(单次口服剂量为0.4mg或0.8mg),每次给药之间有7天的间歇期。每次给药后4~6小时,评估每个受试者的射精情况,同时记录性欲和坦索罗辛的不良反应。结果服用0.8mg坦索罗辛后,所有受试者均发生了不射精症;服用0.4mg的坦索罗辛后,有功能的精子总数显著减少。6名受试者表示服用0.8mg的坦索罗辛后出现可忍受的不适,其中1名出现眼睑下垂、2名出现鼻塞、3名出现乏力。症状在服药10小时后消失。结论坦索罗辛可导致男性射精异常,且存在剂量相关性。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坦索罗辛在将来可能成为一种男性避孕药,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林氏降脂散治疗133例高血脂症的血脂改变和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65例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3例和对照组132例,分别给予林氏降脂散及血脂康胶囊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治疗前后的变化和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TC、TG比较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同组TC、TG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C、TG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林氏降脂散治疗高血脂症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服用方便,未见不良反应。且药物组成简单,经济实惠,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1156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高血压患病率21.70%,知晓率52.60%,控制率26.8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60岁及以上人群高达53.21%。②高血压人群吸烟率54.76%,饮酒率44.29%。③高血压人群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和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是13.49%、62.02%、32.53%和73.96%/48.88%。④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高龄、饮酒、高体质量指数、高总胆固醇、高血糖和高尿酸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病率高,控制率和知晓率均低。戒烟酒,控制体质量、血糖、血脂和尿酸等指标,有利于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发生因素及处理。方法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128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回溯性分析研究。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率为7.13%,高于本院平均感染率4.59%。按感染部位统计依次包括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再是否存在合并症、心功能水平、有无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药物等方面两组间患者均具备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感染率的控制应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侵入式操作、改善患者基础状况、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