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从“庙堂”与“广场”走向“民间”,在摒弃了启蒙布道的“广场”意识的同时又不失知识分子发自于内心的人文关怀与人性立场,从中我们发现时代之“无名”状态的本质:“庙堂”、“广场”与“民间”包容、共生,具有典型意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