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时期雕塑与绘制真容形成了广泛的社会风气,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僧人道士,甚至在平民百姓中亦颇流行此风。其中雕塑真容多限于帝王。由于此风甚盛,在朝廷中出现了专门的机构与职官,有画直、写真官、画真官、写貌待诏、画院祗候等不同职级,民间亦有专门从事写真的画工。绘制真容的目的有四:即追思与纪念、表彰、供奉与祭祀以及一些其他用途。这种风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受佛、道偶像崇拜的影响,因此帝王与将相公卿之像多安置在佛寺、道观之中,希望能像神佛一样长期得到供奉祭祀。至于民间,则是将其父祖之像供于堂屋,四时祭奠。这一风气对后世影响甚大,甚至在少数民族中亦有影响,实为我国流传至今的画像风气之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