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银企合作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5
/ 2

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作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单元,是国家的发展主体力量,然而企业的发展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发展扩张的资金来源直接影响企业规模发展,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建设,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根据各项数据表明我国企业融资困难是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我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加强企业融资管理,为企业创建一个良 好的融资环境。
一、引言
银企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关系,共生本来是指生物学中的术语,共生理论(Intergrowth Theory)起初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在它发展了一个世纪以后,被拓展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来。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一种可塑形态;不仅是一种生物识别机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肖灼基,1998)。袁纯清(2002)在其博士后论文中,将共生理论引入金融学领域,并将金融共生理论的概念分析方法应用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研究。他认为最优的金融共生模式是连续、对称性互惠共生。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银行与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将银行与企业分别视为银企共生系统的要素。银企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它具备了形成共生的条件。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是主要的资金短缺者,居民是主要的资金供给者,银行在其中起着使资金短缺者和资金供给者联系起来的中介作用。这就是银企关系的本质。
生物学中的共生是不同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从经济学意义上说,经济学上的共生是经济主体之间存续性的物质联系。银行与企业这两个经济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融资关系。现代经济体系中,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主要为企业融通资金,充当企业运行的润滑剂,如果没有企业,银行就失去了存在的主要依据。企业的发展需要扩张资本,而通过自身积累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银行与企业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它构成了金融共生关系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同时衍生出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共生关系。
金融共生是以银行与企业之间共生关系为核心,涵盖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共生关系的共生体系。本文的研究仅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银企共生关系为内容。
二、研究设计
为了检验银企共生测评模型分析银企关系的效果,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和部分可以量化的模型参数,本文从以下角度提出共生关系的研究命题:
(一)共生状态
基于对云南省银企关系的规范分析和市场调研,本文对银企共生模式状态提出如下可供检验的命题假设:
命题一:云南省银企共生模式状态空间以连续互惠共生为中心
银企信贷交易过程中,银行选择预期效果较好的企业作为交易对象,企业选择条件相对优惠的银行作为交易对象。基于交易对象选择的非随机性,提出假设:
命题二:银行(企业)的分配系数不服从正态分布
(二) 企业规模
大型企业经营规模大,信息透明度相对更高,贷款单位的审查成本与管理成本更低,因此,提出假设:
命题三:企业规模对银行的分配系数有正相关作用
数据选取说明
以上假设是根据先前学者研究结果得出假设,由国家整体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缩小到一个区域的银行与企业的共生关系,下面试图从统计上寻找支持假设命题的经验证据。因为数据收集的局限性,这里仅选取云南省地区作为样本来源地区。样本银行涵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地方城市商业银行,样本企业为云南省上市公司,一共27家上市公司为例.时间为2005年和2006年两年时间,剔除三家没有没有贷款的公司只留下24家公司作为我们研究的样本。企业数据来源为新浪财经网,银行数据来源于云南年鉴,云南金融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
以下是样本有关参数的一览表:
表一

表二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银企共生模式状态空间以连续非对称性互惠共生为中心,命题一成立
样本银企共生模式状态分布如下:
按贷款额度的样本共生模式状态
表三


注:1、点共生模式:信贷关系年数t≤1年
2、间歇共生模式:信贷关系年数1<t≤5年
3、连续共生模式:信贷关系年数t>5年
4、寄生:AK<0,且BK≤0
5、偏利共生:AK≤0,且BK0
6、互惠共生:AK>0,且BK>0
以上用共生状态用矩阵表示为(按贷款额度占比):


以上数据显示在用贷款额度连续互惠共生占得比例最高,达到70%,这说明连续回回共生是银企之间的主要状态模式,支持假设1,命题一得到支持.
(二)银行(企业)的分配系数不服从正态分布,命题二成立
平均值 下四分 上四分
变量 N N* 平均值 标准误 标准差 方差 最小值 位数 中位数 位数
KA 26 0 5.17 3.95 20.14 405.49 -0.18 0.12 0.28 1.59
KB 26 0 3.1 70.0 357.2 127558.1 -804.5 -28.6 -5.7 3.8


众数
变量 最大值 模式 的N
KA 103.34 0 2
KB 1048.4 0 2
由于银行和企业的分配系数不一致,而且没有形成正态分布的样本模式,所以命题二成立。
(三)企业规模对银行的分配系数有正相关作用 ,命题三不成立
企业规模与银行分配系数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GZC 和 KB 的 Pearson 相关系数 = 0.004 P 值 = 0.985
由以上统计结论得出企业规模与银行贷款分配系数不相关,P值等于0.985,命题三不成立,由于数据选取是由上市公司得到,公司贷款和公司规模不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成相关的关系。直观感觉如果是企业规模越大,可能得到银行贷款额度就大,但是规模大不能代表说明企业变现能力强,能够有足够资金偿还贷款,所以企业规模和贷款额度不一定有相关性。
四、结论结论与讨论
从远期看, 银企关系的目标发展方向是产融结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非常普遍而且极为重要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由此而形成的大资本集团, 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及其本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产融结合的效应也有许多例证。但在我国未来的产融结合中, 清醒认识产融结合的前提条件和正确把握产融结合的范围和限度。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产融结合的有三个途径:
第一、基于银企债务重组的产融结合。
第二、基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产融结合。
第三、银企相互持股的产融结合。
对于新型银行关系,我们从始至终一直强调要将“银行”的内涵由机构扩展到金融,我们讨论银企关系, 实际也在讨论金融与企业的关系。从我国实际情况看, 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所注意, 而在目前我国金融制度的变化中, 今后要更注意企业与投资银行及直接金融的关系, 将企业与广泛的金融工具相联系, 这除了银行信贷外, 还包括企业上市、企业并购、企业发债、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等。企业上市和并购目前已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企业债券和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尚有许多局限, 发展不完善,并没有成为一种主流的融资模式,对此我国应当勇于借鉴国外的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发展属于我国实际需要的本土的融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翟卫东.银行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6月.
[2] 王昭凤.银企关系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
[3] 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
[4] Bernanke, B.S. and M. Gertler (1995) ‘Insid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Fall.
[5]Stiglitz,J.,Weiss,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81,71(3)
[6]Berglof,E.,Roland,G.Soft Budget Constraint and Banking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es,1998,85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