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性特优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目标
(一)女性特优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关注女性,培育特优人才是彰显女子院校生命意义的内在要求。社会和时代赋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意义体现在“关注女性”的同时对于“培育特优人才”理念的不断探索。女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一般高等学校具有共通性,更具有独特性.要充分发挥女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从学生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创新素质层面整体把握,创建具有本科院校特色与女校特色相融合的校园政治思想教育机制,提高女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育时代女性的特优人才。
(2)关注女性,培育女性特优人才是女子院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和学校影响力的竞争。大众化教育时代地方高校在关注女性的同时注重优秀人才培养,这既是女子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指导学校不断提高人才质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逐步提升学校影响力并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3)关注女性,培育女性特优人才是落实思政工作“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须。“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强调的是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基本权利和发展需求,实现人的和谐、自由和全面发展。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地方高校在“关注女性”的同时注重“培育女性特优人才”,这样才能使参差不齐的学生受到相应的高等教育,顺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真正体现“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4)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女性特优人才无论在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外交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还是在政府、行业等不同的管理部门,都起着引领社会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作用。目前的许多行业人才需求量大,但往往很难找到合适人才,所以必须培育行业优秀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引领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女子院校女性特优人才培养目标
女子院校女性特优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特长突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和良好的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发展潜质的女性特优人才。也就是说,精英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在国际竞争中带领中华民族取得胜利的高质量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品格(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把一个人的事业同国家发展.人类文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 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公民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心理(思想品德) 即政治文化; 二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和能力。
二、女性特优人才政治素质培养的意义
1.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是女性特优人才培养的核心
女子院校培养女性特优人才所培养的是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毛泽东指出: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可见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是灵魂,它既纵向地贯穿渗透于其他素质之中,又横向地制约辐射着其他素质。政治素质是人才成长的政治保证。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保证,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就有可能成为“危险品”而不是“精品”。
人才要以政治素质为本。越是高层次的人才越需要讲坚定的政治立场,因为这些人都要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危险,她们将成为“掘墓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使我们的大学生既有国际意识、世界眼光,又能树立崇高的民族精神,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特别是具有高屋建瓴的清醒、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国家民族的危机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勇于承担国家民族的责任,推动或者引领社会的发展,引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这是我们大学女性特优人才培养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一个没有坚强精神动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一个缺乏崇高精神支撑的国家是涣散消沉的国家,一个没有共同精神支柱的社会是混乱无序的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一个政治素质高的人才,她会明确自我和社会发展目标,增强发展认同感,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转化为内在发展动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才会焕发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思想政治素质是女性特优人才培养的核心。
2.女性特优人才政治素质培养,既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可见国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社会成员具备高度的政治素养。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政治素质是根本。在大学生的各种素质中,如果说文化素质使人成为人,专业素质使人成为掌握某种技能和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人, 那么政治素质就使人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而且政治文明建设对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民的政治素质是政治文化的载体。在影响政治素质的诸多因素中,诸如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技能与经历,以及公民具备现代民主、平等、法治意识、社会规则意识等等,无不靠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培养所习得。马克思的“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也是一种社会产品,是社会共教共育的产物。实践证明, 民主政治建设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以人们的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前提。作为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不仅要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更要投入到政治文明建设之中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思想教育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政治责任感、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等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