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时政教育及其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09
/ 2

[摘要]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明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大大小小的考试都离不开时政热点的考核,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所以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懂得把握时政热点。
[关键词]时政教育 作用 做法

时政热点就是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们的存在不但影响到学生的成绩,更重要是可以对学生产生以下作用:
第一、时政教育,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初中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少,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往往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再加上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的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平时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不增加新的内容,又不增加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的时事材料,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势必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鉴于此,在平时上课时,我非常重视这一点。例如,讲《增强自尊自信》和《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我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较严重,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较多。针对这些情况,我给学生介绍了担任“神七”空间出舱活动任务的翟志刚,儿时在生活困难的时候怎样努力读书,怎样发奋做人。也介绍了科学家霍金—— 一个懂的感恩生活和乐观不屈的人。怎样面对自己悲惨的人生!用此方法教育学生增强自尊自信,要他们不要因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就抱怨命运的不公;不要因为家境贫寒,就让心中的希望之光暗淡失色,不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自暴自弃,不敢面对。我们一定在学会自尊自信,做生活中的强者。
第二、时政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而国际竞争主要体现于综合国力的较量——就像一群人挤在狭窄的跑道上,强者脱颖而出,弱者被撞得踉踉跄跄。所以思想品德课中的时政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九年级中考考点: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能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那么结合思考的可以是:人的生命是可贵的,我们应珍爱自己的生命,任何时候都不轻言放弃。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受到威胁时,应伸出援助之手。“最美婆婆”陈贤妹、“最美妈妈”吴菊萍在他人生命受到威胁时伸出援手,这正是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表现。又如时政: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省。那么结合思考可以是我们广东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省?如何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我们能为文化强省建设做些什么?
第三、时政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初中学生,对爱国主义认识不够深刻,他们认为只有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解放军叔叔,甚至为了国家利益英勇牺牲的英雄人物才是爱国者。于是,我在讲解考点“理解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结合思考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立报效祖国之志,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做坚定的爱国者。告诉学生朱亚光、好书记杨善洲、广大志愿者等就是在以实际行动主动为国分忧、报效祖国。
正因为思想政治课中的时政热点学习对我们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反响,而且它们每天都在发生,但怎样从众多的时事中找到可能据此命题的热点,进而结合教材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是应对思想政治考试中热点类试题的有效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遵循认知规律,把握热点
对于热点问题,首先应按照认知规律,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来掌握,重点把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以2012年西藏工作会议和新疆工作会议这些民族团结教育热点为例。第一步弄清“是什么”,可以这样设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二步分析“为什么”,可以这样设问:“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第三步搞清“怎么做”,可以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等角度设问,如何侧重实际、落实到行动,可以据此为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这样设问:“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对列出来的任何一个时政热点都有一个把握的思路,知道从什么方面着手了。
二、结合课堂学习,理解分析热点
作为思想政治课老师,我通常会把热点问题穿插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会把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及时融入到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中进行讲解。因此,在平时讲课时,一定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在讲哪些知识时渗透了哪些热点问题,怎样设问,如何分析,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分析热点的能力。此外,让学生自己利用一定的时间收听、收看新闻,或者在睡觉前浏览报纸、上网查看新闻,再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分析,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把握时政类考试,还能利用时政教育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爱国情感,真正达到一举两得,效果会更好。


三、理清教材,结合热点
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尤其是与热点问题结合紧密的知识,向来都是中考涉足的重点。比如教育科技创新、诚信经营、消费者维权、关注民生问题、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两型”社会、挫折教育、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等,每年都会发生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今年还特意删除了时事选择题,补上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有关联的题。这样同学们不妨从各个角度思考,尝试着把三个年级教材中与此有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分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中要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初二法律常识、初三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及相关知识作为掌握的重点。多年来,许多地方的中考都把这些作为综合性、开放性试题命题的重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理解课文观点的基础上更好的结合热点,分析热点。
四、关注身边小事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这类事情的范围相当广泛,如校园、村镇、社区公共设施被少数青少年损坏,“最美婆婆”陈贤妹,可以引发我们对“加强和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有的同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可以引起我们对“诚信”“成才”问题的讨论;《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制定和施行体现了尊重生命,体会生命的可贵,体现了社会加大力度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并引发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应采取那些防范措施?等等。这些身边小事多与重大社会热点相联系,往往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
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没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会形成封闭、呆板,没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氛围。为使学生在时政热点的教学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就要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便一味灌输为探索、研究。所谓动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过程。表现在:课前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时政资料、学会处理信息、进行图表绘制、专题分类等,课后进行知识梳理、整理答题思路等。如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框时,引导学生课前开展调查,搜集资料。学生不仅认真进行调查,有的还将调查来的材料绘制成图表,既形象又有说服力。所谓动口,即课上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表现为小组议论、集体讨论或个人评述等多种活动合理组合,让课堂焕发活力。所谓动脑,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采取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表现在:教师针对时政热点的考点要求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求;启发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设问,教师再进一步追问、补问;采取形象化的画面(录像、多媒体、挂图等),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以便学生思考、探索。如2012年3月21日—23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方针政策这一时政热点时,就可以运用以上方法来分析解答了。
总之,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如果缺少时事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就会失去方向,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思想政治课应努力将时政引入课堂,并通过上述的形式把握,最终达到使学生身在教室、心忧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时关心,事事分明。
(作者单位:广东省开平市港口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