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们在推测目前的全球经济走势时,已快用尽了英文表中的所有字母:L形、W形、U形、V形,还有索罗斯令人叫绝的“开平方号倒过来”的xxx型。只有一点似乎是共识:自然界尽管已草木葱茏,经济体的冬天却并未远离。
瞥一眼近两周的国内外企业新闻,不难发现,企业过冬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瘦身”。有“忍痛割爱”型,比如英国电信(BT)。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电信将在未来一年时间里裁员1.5万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0%。裁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严重亏损和员工退休金赤字持续增加。该集团的业绩受国际业务滑坡的严重拖累,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共亏损约1.32亿英镑。也有“丢车保帅”型。比如运通、微软和诺基亚,虽然尚未亏损,但为了应对可能持续的金融危机必须压缩开支。
还有最暧昧的“事由不详”型。比如国泰航空强制其全球所有1.7万名员工在由今年5月1日至明年4月30日的12个月内,按级别放一至四个星期的无薪假。再比如百度。它的情况有两种表述: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百度在中国华南的数百名员工从5月4日起开始了罢工。罢工原因是抗议公司降薪以及新的销售佣金政策,员工称这些做法意在迫使他们离职。而管理层则说,百度没有裁员计划,新政策是正常的内部调整,旨在激励公司的销售队伍,促进业务长期健康增长。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著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国内媒体报道,安永要求部分员工签署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离职协议,这种做法被指为变相裁员,但安永公司否认了这一点,认为“劝退”与“裁员”区别还是蛮大的……
裁员与劳资纠纷在任何时候都是敏感事件,经济衰退时就更是如此。企业既是“市场动物”又是“社会动物”,市场以竞争为第一法则,社会则更强调妥协与合作。企业要持续成功,必须在竞争与妥协之间有所平衡。二者相辅相成的时候自然如虎添翼;二者并行不悖的时候亦可相安无事;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就要慎之又慎了。尤其东方文化一直强调“和为贵”,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用联想柳传志的话说,企业一定要把自己周围的社会空气搞得“湿润”些。经济不景气,减少员工的确能减少成本,可是一旦处理不当,引起纠纷或冲突,导致企业形象受损,就很难补救了。
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期间,IBM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们都采取了大幅缩减雇佣人数的策略。但IBM的管理层却决定维持人事稳定。由于他们成功地找到并开发出新市场,在整个1930年代,他们雇佣的员工人数毫无缩减。管理大师德鲁克在他那本著名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说到“我们不能只是雇佣‘人手’,而必须连双手的主人一起雇佣”。这说明企业必须把工作中的人力当作“人”来看待,而这将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最佳方法。
美国管理学家惠特曼和彼得斯对全美历史最长、业绩最好的60家大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它们能保持经久不衰的秘密就是“把员工当作重要的资产”来善待。
…………
是的,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上诉案例,无论是成功的企业还是伟大的企业家,都来自西方。尽管在今天,很多中国企业都已经宣称尊崇“以人为本”的理念了,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摆脱将员工视为“物”的倾向。而在金融风暴席卷而来的危机时刻,企业要践行这种“和谐共生”的信条则更为困难。
善待员工、和谐共生、以人为本,也许只体现在细节上:更为宽敞的工作环境;自由轻松的会议氛围;为每个员工都配备职业发展经理……可又绝不仅仅体现在细节上。我有同学曾就职于上海某知名中资企业,上班不久就感觉斯文有礼的外衣下是咄咄逼人的强势:公司高管动辄就用裁员、辞退之类的威胁手段迫使员工尽心尽力,挂在嘴边的名言是“三条腿的猫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满街都是”。原本想与集体共同进退的他渐生异心。“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颇为有趣:某次他发现以前从未打开过的标着“茶点任吃”的公司食品柜里其实只有老美酷爱的百威啤酒而没有一罐中国茶叶后,他终于选择离开了这家外国员工仅占1/100的中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