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的岁月沧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0
/ 1
在发布Chrome浏览器之后的9个月,谷歌宣布了一个新的项目:Chrome操作系统。谷歌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浏览器工作的各种操作系统诞生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但人们不是全无疑虑的。当谷歌推出Chrome浏览器,大家都询问在Firefox对IE发起有效挑战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一个新浏览器。今天对谷歌的操作系统人们会提出同样的问题。

  姑且不谈操作系统,只谈浏览器。到今年4月,浏览器整满16岁,正是花季年龄。同十多年前相比,网络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令人惊异的是,浏览器自身却没有多大改观,尽管它一度曾在互联网革命中占据赫赫地位。

  引发全球互联网风暴的最初革命,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发生在高科技的硅谷,而是发生在充满乡土气息的美国中西部。革命的核心人物马克·安迪森当时是伊利诺斯大学的学生,按照他的说法,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三面是农田,一面是养猪场”。

  然而,就是在这个地方,世界感受到了日后将掀起滔天巨浪的技术海啸的第一丝咸的气息。1993年4月,一个被称作Mosaic的软件在伊利诺斯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问世,它的用处是浏览一个被称作“万维网”的学术网络。安迪森在完成Mosaic杰作后,创立了网景公司,而正是网景1995年的上市引发了华尔街对网络的空前狂热。然后,仅仅三年的工夫,网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打下的天下被微软一手攫取,最终不得不委身于美国在线。再以后,微软在浏览器市场雄霸一方,直到网景的溃败导致美国司法部对微软兴讼——不过还是以微软的胜利而告终。

  网景的兴衰史对今天的网民已成遥远的过去,尽管浏览器构成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65.5%的浏览器用户靠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探索网络世界,火狐占据22.5%的市场,Chrome的3000万用户仅占可怜的1.8%。

  浏览器之战也许早告结束,但作为“信息时代新型商战的第一次公演”,它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教训。网络浏览器是一个“平台”,而控制平台是每一家软件公司玩命要做的事情。难怪微软动用了所有资源,包括14亿美元的研发资金、2万名员工、在操作系统内牢牢在握的胜利,以及众多的软件用户,来和网景打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

  但是,只要是微软进入的领域,我们大概都可以想像其中的情形。微软对浏览器软件平台的控制既是一个福音,也是一个诅咒。在微软的强势霸权下,浏览器的发展被冻结了。自从微软在浏览器市场获胜以后,浏览器的外观、感觉和功能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变化,这证实了许多微软批评家的看法:作为市场巨无霸的微软缺乏创新的动力。

  然而,在浏览器停滞不前的时候,网络却一日千里。网络积聚的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但浏览器没有发展出任何新的导航技术帮助用户沙里淘金。“收藏夹”和“后退”、“前进”键一直是网络冲浪者仅有的帮助工具。而且,网络已由一个以文字为主的空间变成充满音频和视频内容的多媒体宝库。但假如你想打开这些音/视频文档,就必须调用相应的不同软件。浏览器也不适应日见兴盛的移动互联网。对于便携的移动设备来讲,浏览器的容量太大了。

  作为整个世界接触网络的窗口,现行的浏览器实非理想。技术界人士依然在梦想一个像当年Mosaic那样的突破。所以,我们欢迎谷歌加入战团,尤其欢迎它的开源。短期来看,我不相信谷歌的产品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三到五年内,鹿死谁手还真不可预知。而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诸位网友们,上网时还是老老实实按你的“后退”键吧。

(作者为北京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