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意见领袖舆论引导与公民权益保护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26
/ 2
一、引言
世纪之交,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互联网意见领袖及其影响。邓新民(2003)认为,网络意见领袖舆论引导具有显著的社会性。顾伟(2007)指出,网络意见领袖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童大焕(2009)指出,意见领袖使网络民意与政府决策之间形成巨大反差。
以上探讨为本文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但其在肯定互联网意见领袖能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对舆论引导与公民权益保护的剖析和求证不够系统,缺乏立足于最新网络舆论引导和公民权益保护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和分析。因此,专门研究很有必要。
二、网络意见领袖舆论引导的意义、作用和形势
随着我国网民总数的激增和素质的提高,引领网络舆论的意见领袖不断涌现,公民维权意识增强,显示了迅猛的成长性和强大的冲击性。
(一)意义
意见领袖舆论引导为公民权益保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操作方式,为行政管理的缺失作了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对转变政府作风,反腐倡廉,降低社会发展成本,统一意识形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
(二)作用
1.有利于科学决策,执政为民。意见领袖舆论引导为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了民意,增强了官民互动。例如,意见领袖引导广大网民对《物权法》进行细致深入的讨论,对于国家制定《物权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维护正义,执法为民。例如,2003年8月,意见领袖在各大互联网站上撰文抨击“刘涌案”中存在司法不公,引起了千百万网民的积极参与,间接促成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50年来第一次提审普通刑事案件,并罕见地推翻了沈阳高法的判决,改判刘涌死刑,立即执行。纠正了错案,保护了公民权益,维护了司法尊严。
3.有利于集中民智,问政于民。意见领袖舆论引导,既利用了民智,吸纳了民意,使弱势群体拥有了发言权,同时也营造了公民维权空间,增强了公民维权意识,鼓舞了公民维权热情,有利于政府问政于民。
4.有利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例如,在余祥林“杀妻”案、山西黑砖窑事件和孙志刚案发展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设置议题,引发广大网民热烈讨论,形成强大舆论力量,促成了我国几十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和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推进了司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5.有利于服务大局,稳定民心。意见领袖舆论引导为我国发展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构筑了和谐发展的平台。不管是反对日货还是抵制家来福,强烈的民族情绪最终能服从大局稳定,意见领袖舆论引导功不可没。
(三)形势
1.网络舆论引导范围广
不管是近年来反腐倡廉、农民工“讨薪”、三农问题、教育乱收费、学术腐败、“宝马车撞人案”、南丹矿难和瓮安事件,还是最近的王帅事件温州购房案,都是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了强大舆论冲击力,对事件的处理和善后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2.网络舆论引导影响大
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以来发生的“孙志刚案”、山西黑砖窑事件和华南虎照等事件形成的强大的网络舆论热潮,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施政行为,有效保护了公民权益。近来发生的萨科奇会见达赖和佳士得拍卖鼠首兔首案,激起了网民的愤怒,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
3.网民参与热情高
随着网络的普及,公民维权诉求日益增多和多元化,公民依靠自身力量不能保护的权益,往往会选择依靠网络舆论力量来维护。特别是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与网民直接对话,倾听民众呼声,更是大大掀起声势浩大的公民维权行动。但是,在舆论引导和公民权益保护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困难和问题
1.网络舆论引导难
(1)网络虚拟性导致舆情引导难。(2)网络多维性促使舆情不易引导。(3)网络信息巨量性造成舆情难以引导。(4)网络随意性致使舆情引导困难。
2.舆论引导对现有体制的冲击
(1)销蚀政府舆论导向力。强大的网络舆论压力,容易使人履行职能时偏离合法的理性的轨道,干预正常的行政司法活动。(2)边缘化传统主流媒体。政府主办的具有诸多优势的传统主流新闻媒体和网站,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形成了越是与主流思想相违背的思想越能获得欢迎,越是与政府舆论导向不同的舆论越容易获得支持的局面。(3)冲击现有社会管理体系。失控的舆论引导容易引起非法结社和串联等违法活动,影响社会稳定。西方意识形态利用网络不断渗透,不当的舆论引导将危及国家安全。
3.舆论引导对公民权益保护的负面影响
(1)商业性发展明显。网络舆论引导容易成为商业工具,为利益群体所控制,发布虚假信息,损害公民权益。(2)诱发舆论专制。网络舆论引导常常会快速演变成社会动员,出现“蝴蝶效应”,导致“沉默的螺旋”,产生舆论霸权,不能切实维护群众利益。(3)激化社会矛盾。舆论引导常常使公众真假难辨,容易引发思想混乱,产生极端思想,点燃街头政治“导火索”。(4)衍生网络暴力。“杀猫图片”引发网络“通缉令”,当事人无所遁形,公开道歉,网络愤怒得以平息。近来又出现“人肉搜索”,网络舆情体现出了“暴力”的倾向。

四、加强网络意见领袖舆论引导与公民权益保护的构想
1.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1)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要在第一时间通过意见领袖进行“议程设置”,“巧指路”,营造和强化主流舆论的“意见气候”。(2)增强网络道德性,构建道德网络。(3)建立舆情引导预警机制。利用技术手段监测网络舆情,科学制定舆情预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引导。
2.加强主流媒体网站建设
(1)大力扶持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加强意见领袖舆论导向,减轻有害言论破坏力。(2)利用主流论坛的权威性,意见领袖发表政论或时评,及时使舆论客体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
3.意见领袖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1)意见领袖要利用传统媒体优势,获得更多公众的信赖,增强公信力。(2)借鉴国外经验,“网络跟着报纸走”,推出传统媒体网络版,意见领袖发表评论,推动传统主流媒体向网络化延伸。(3)打破国内“千站一面”的局面,办出意见领袖自己的特色,使民众喜闻乐见。
4.规范意见领袖舆论引导管理模式
(1)把网络归属于传统广播电视管理之列,对意见领袖进行松散管理,并拓展其发展空间。(2)学习国外经验,按照传媒管理惯例,结合意见领袖具体特点,进行细化量化,执照分类。
5.培养和充实意见领袖专业队伍
(1)培养意见领袖专业队伍。发掘和使用有政治鉴别力、文字表达力、人气汇聚力的意见领袖,促使传统专家转型,建立虚拟宣传引导专业队伍。(2)充实网上政治宣传力量。把社会责任强、政治素养高、网络知识丰富、竞争意识强的多栖复合型人才充实到意见领袖队伍中。(3)加强意见领袖人才开发。激发他们科学、安全和合理地进行舆论引导保护公民权益的潜力。
6.组建维权联盟
(1)建立意见领袖的统一组织,协调内部运作,增强统一性,降低舆论引导和维权成本。(2)开发和建立更多的协调平台,使意见领袖和公众互动渠道更加畅通。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
[2]杜骏飞.网络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01年.
[3]王雄.新闻舆论研究[M],新华出版社,02年.
[4]刘建民.社会舆论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02年版.
(作者单位:开封市委党校 河南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