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因子宫肌瘤在本院施行经阴道切除术共222例,其中术前无盆腔黏连199例,诊断轻中度黏连23例。在无黏连的199例中分组,子宫≤孕12周大小154例,作为A组;子宫大小为>12周,≤18周45例,作为B组,其中子宫如孕16~18周大小的5例;术前诊断盆腔黏连的23例为C组,且子宫≤孕14周,主要是腹部手术史和盆腔炎病史,如剖宫产、卵巢囊肿切除、阑尾切除、宫外孕手术、慢性盆腔炎等,A组年龄在40~52 岁,B组年龄在43~57 岁,C组年龄40~55 岁。三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术前作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为单纯子宫肌瘤或合并子宫腺肌瘤,无附件疾病及生殖器恶性肿瘤,无严重的盆腔黏连。
1.2 方法 术前按常规检查,作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取膀胱截石位,用生理盐水分别注入宫颈12、3、6、9点作水垫。在膀胱附着于宫颈处(宫颈膀胱沟处)下0.2~0.5 cm处环形切开阴道壁。锐性及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子宫直肠间隙达膀胱腹膜反折处、子宫直肠窝处。紧贴宫颈钳夹、切断、缝扎双侧主韧带、骶韧带。打开前、后腹膜,触摸子宫大小、肌瘤部位及双附件情况、是否黏连,如有黏连则先分离黏连。钳夹、切断及双重缝扎两侧子宫血管。用固有韧带拉钩(长臂,头部呈问号形,由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设计)暴露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及圆韧带,钳夹、切断及双重缝扎之。当子宫较大不能取出或不易钩取固有韧带时,先采用缩小子宫体积的方法,如将子宫劈开、肌瘤剔出。再钩出韧带,将子宫取出。取出子宫后用2-0肠线缝合前后腹膜、阴道前后壁。术中用聚血盆及负压瓶收集血液,再用量杯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三组的手术情况 A组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B组2例中转开腹,均为子宫较大,1例如孕18周大小,1例如孕14周,且为前壁单个肌瘤,瘤体较大,膀胱腹膜反折上移未能打开而改开腹。1例膀胱损伤。腹部手术史的23例中, 3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因为黏连,打开前后腹膜反折困难,子宫周围组织黏连造成手术困难,为了避免损伤其它脏器而改开腹,1例术后出血开腹止血。1例膀胱损伤,膀胱损伤均经阴道修补成功,阴式手术均在术后5 d出院,开腹则在术后7~9 d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