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的开发性金融发展改革及对我国的影响(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4
/ 1

【摘要】日本的政策性金融已发展到了开发性金融阶段,通过不断调整业务范围,更好地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正是借鉴日本的开发性金融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开发性金融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 国家开发银行 借鉴
  
  一、日本开发性金融的发展
  
  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发达国家,为了迅速达到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目的,建立了庞大的政策性金融。传统上认为,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由二行、九库及海外经济合作基金组成。“二行”,指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九库”,指国民金融公库、住宅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北海道东北开发金融公库、公营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它们按政府规定的特定政策和目的从事金融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弥补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不足,不仅有中小企业、经济开发、进出口、农业、住房等共有机构,还有环境卫生、医疗保健等特有机构,种类众多,行业齐全,信用卓著,作用巨大,已形成完整体系,成为有关行业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下面对日本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及其改革作简单的介绍。
  日本开发银行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坚定地坚持开发性,不断调整开发热点和业务经营活动,避免同商业性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在日本经济恢复阶段,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的发展,日本开发银行配合政府“倾斜生产方式”的政策,把贷款集中投放到电力、海运、煤炭和钢铁等四大基础工业部门,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上述的四大基础工业部门已走出“瓶颈”,商业性金融和私人资本向该领域的投资大为增加,为配合政府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开发银行则转而向机械工业、石油化工和合成纤维等新兴工业领域投资贷款;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渐成熟日本开发银行又将“社会开发”列为开发的重点,以“城市开发”、“地方开发”和防止公害为中心,将提高公民生活、解决老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八十年代以后,则将重点投向新技术开发,以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显而易见,日本开发银行在支持日本产业成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日本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适应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理顺政策性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日本政府决定改革和调整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体制和业务内容,将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重组。1999年,日本开发银行和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合并为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同时接受了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和地域振兴整备公团的金融业务。合并后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资本金8654亿日元,员工1387人。该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是向日本的基干产业、大型成套项目和欠发达地区企业以及国家重点扶植和很有研究开发价值但具有风险的科研项目提供低息等优惠贷款;根据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代表国家对某项产业或某个项目进行投资。为了减轻贷款和投资风险,设立风险管理和融资事后评价委员会,对信贷和投资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还增设由外部专家、学者和金融界人士组成“运营评议委员会”,对银行的融资内容以及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督、评价,以减少不良债权的发生。
  
  二、日本开发性金融的特点
  
  1、独立的法律支持
  日本几乎每个开发性金融机构都有一部单独的法律来管理和规范,不受普通银行法制约,如《开发银行法》、《北海道开发公库法》、《冲绳振兴开发性金融公库法》等。而且往往在开发性金融机构成立之前,立法机构就颁布相关法律,作为银行建立和运作的法律依据,并随经济、金融实践的发展及时修订,法律的适当超前对金融业规范经营起到了约束和保护作用。
  2、严格的监管体制
  日本开发性金融不吸收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不用以转账,贷款则多为专款专用,理论上不具派生存款与信用创造功能,所以与中央银行关系松散,不受日本银行直接管理,因全由政府出资建立,行政上全归大藏省管理,银行总裁均由大藏省任命,业务上由大藏省和主管省厅领导,每季度经营计划必须经主管大臣批准,并定期报告资金运用情况,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统一,经营不利、管理无方要接受调整、合并乃至取消。
  3、明确的业务分工
  日本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上专业性极强,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分工明确,不吸收存款,有特定的贷款和支持范围和对象,融资原则是以不能或不易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融通为前提予以支持,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业务活动薄弱或遗漏或不愿意参与的领域开展活动,如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却需特殊措施给予鼓励的进出口部门;属于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没有特殊支持和保护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的农业部门;关系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落后地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