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因子提取
初始解对原变量的解释情况 公共因子对原变量的解释 旋转后对原变量的解释
因子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2.253 37.558 37.558 2.253 37.558 37.558 2.111 35.190 35.190
2 1.993 33.219 70.777 1.993 33.219 70.777 1.817 30.286 65.476
3 1.493 24.887 95.664 1.493 24.887 95.664 1.811 30.188 95.664
4 .126 2.099 97.763
5 9.804E-02 1.634 99.397
6 3.616E-02 .603 100.000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变量解释了原有方差总量的37.56%,第二个因子变量解释了原有方差总量的33.21%,第三个因子变量解释了原有方差总量的24.89%,三个因子共累计解释了原有方差的95.66%,被放弃的其他三个因子能够解释的原有方差仅不到5%,所以这里提取的三个公共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方差。各个因子具体的含义还需要进一步判断。
由于原变量的载荷值都相差不大,不好解释它们的内在含义,需要进一步进行因子旋转以便更清楚地说明各个因子的内在含义。从表3中可以看出旋转后的因子系统已经明显分化,所表达意义变得非常清楚。第一个因子在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资本公积上的载荷为0.982和0.975,接近1。两者基本反映上公司在发放股利能力的一种积累,识别为资产积累因子。第二个因子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载荷为0.936和0.953,接近1,反映了公司获利的能力,识别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三个因子在总股本对数和总资产对数上的载荷为0.959和0.935,接近1,反映了公司规模的因素,识别为公司规模因子。从中可以看出对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产生主要影响的是资产的积累、盈利能力和公司的规模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到底如何影响上市故事的持续派现能力还要进行进一步的计算,以得出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的大小。
表3 经方差最大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
因 子
F1 F2 F3
每股收益x1 .282 .936 .110
总股本对数x12 -.154 1.084E-02 .959
总资产对数x11 .197 .156 .935
每股净资产x3 .982 7.946E-02 4.833E-02
净资产收益率x2 -.232 .953 5.902E-02
每股资本公积x18 .975 -5.149E-02 -1.870E-02
在因子分析计算过程中可以计算出给出了三个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根据计算所给出的各个变量对应的系数,我们可以写出以下的因子得分函数:
F1=0.111×X1-0.090×X12+0.73×X11+0.464×X3-0.133×X2+0.465×X18
F2=0.515×X1-0.086×X12-0.009×X11+0.018×X3+0.542×X2-0.050×X18
F3=-0.036×X1+0549×X12+0.541×X11+0.002×X3-0.057×X2-0.023×X18
根据因子得分函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样本中各支股票的三个因子得分,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对样本中的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进行具体的计算分析。由于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的三个因子变量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持续派发现金股利能力影响因素的不同侧面,因此在计算持续派现能力时,应给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权数。这里我们以这三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作为权数,于是可以得到关于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的计算公式:
持续派现能力得分=0.37558*F1+0.33219*F2+0.24887*F3
依照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得到所有样本414家持续派发现金股利的综合能力得分情况。由因子分析的原理和以上的计算过程可知所计算出的持续派现能力得分越高,该上市公司越有可能在以后的年度里连续派发现金股利。
三、持续派现能力检验
为了对通过上述方法得出的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进行检验,选取持续派现能力得分位于前50名和最后50名的上市公司来进行对比分析,主要通过比较两组公司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三年中的派发现金股利的情况来进行派现能力的检验。两组有关数据对比如表4所示:
表4:持续派现能力对比
持续派现能力前50名 持续派现能力后50名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派现均值 0.1821 0.1786 0.1528 0.072 0.0699 0.0819
最大值 0.5 0.5 0.4 0.21 0.13 0.2
最小值 0.05 0.025 0.01 0.01 0.015 0.01
派现家数 50 40 41 50 29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