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的因子分析与检验(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01
/ 2
表2 因子提取
初始解对原变量的解释情况 公共因子对原变量的解释 旋转后对原变量的解释
因子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2.253 37.558 37.558 2.253 37.558 37.558 2.111 35.190 35.190
2 1.993 33.219 70.777 1.993 33.219 70.777 1.817 30.286 65.476
3 1.493 24.887 95.664 1.493 24.887 95.664 1.811 30.188 95.664
4 .126 2.099 97.763
5 9.804E-02 1.634 99.397
6 3.616E-02 .603 100.000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变量解释了原有方差总量的37.56%,第二个因子变量解释了原有方差总量的33.21%,第三个因子变量解释了原有方差总量的24.89%,三个因子共累计解释了原有方差的95.66%,被放弃的其他三个因子能够解释的原有方差仅不到5%,所以这里提取的三个公共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方差。各个因子具体的含义还需要进一步判断。
由于原变量的载荷值都相差不大,不好解释它们的内在含义,需要进一步进行因子旋转以便更清楚地说明各个因子的内在含义。从表3中可以看出旋转后的因子系统已经明显分化,所表达意义变得非常清楚。第一个因子在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资本公积上的载荷为0.982和0.975,接近1。两者基本反映上公司在发放股利能力的一种积累,识别为资产积累因子。第二个因子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载荷为0.936和0.953,接近1,反映了公司获利的能力,识别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三个因子在总股本对数和总资产对数上的载荷为0.959和0.935,接近1,反映了公司规模的因素,识别为公司规模因子。从中可以看出对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产生主要影响的是资产的积累、盈利能力和公司的规模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到底如何影响上市故事的持续派现能力还要进行进一步的计算,以得出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的大小。
表3 经方差最大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
因 子
F1 F2 F3
每股收益x1 .282 .936 .110
总股本对数x12 -.154 1.084E-02 .959
总资产对数x11 .197 .156 .935
每股净资产x3 .982 7.946E-02 4.833E-02
净资产收益率x2 -.232 .953 5.902E-02
每股资本公积x18 .975 -5.149E-02 -1.870E-02

在因子分析计算过程中可以计算出给出了三个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根据计算所给出的各个变量对应的系数,我们可以写出以下的因子得分函数:
F1=0.111×X1-0.090×X12+0.73×X11+0.464×X3-0.133×X2+0.465×X18
F2=0.515×X1-0.086×X12-0.009×X11+0.018×X3+0.542×X2-0.050×X18
F3=-0.036×X1+0549×X12+0.541×X11+0.002×X3-0.057×X2-0.023×X18
根据因子得分函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样本中各支股票的三个因子得分,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对样本中的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进行具体的计算分析。由于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的三个因子变量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持续派发现金股利能力影响因素的不同侧面,因此在计算持续派现能力时,应给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权数。这里我们以这三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作为权数,于是可以得到关于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的计算公式:
持续派现能力得分=0.37558*F1+0.33219*F2+0.24887*F3
依照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得到所有样本414家持续派发现金股利的综合能力得分情况。由因子分析的原理和以上的计算过程可知所计算出的持续派现能力得分越高,该上市公司越有可能在以后的年度里连续派发现金股利。
三、持续派现能力检验
为了对通过上述方法得出的上市公司持续派现能力进行检验,选取持续派现能力得分位于前50名和最后50名的上市公司来进行对比分析,主要通过比较两组公司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三年中的派发现金股利的情况来进行派现能力的检验。两组有关数据对比如表4所示:
表4:持续派现能力对比
持续派现能力前50名 持续派现能力后50名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派现均值 0.1821 0.1786 0.1528 0.072 0.0699 0.0819
最大值 0.5 0.5 0.4 0.21 0.13 0.2
最小值 0.05 0.025 0.01 0.01 0.015 0.01
派现家数 50 40 41 50 29 29

3年连续派现家数 38 20
派现在2年以上家数 44 38
后2年未派现数 6 12
在2002年度的派现分析中我们发现综合派现能力位居前50名的上市公司平均每股现金股利为0.1821元,远远高于位于后50名的0.07,从中可以反映出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分析指标对于评价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能力大小是有效的。
用其后两年的派现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位居持续派现能力前50名的上市公司在2003年度共有40家派现,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每股派现0.1786;2004年度共有41家派现,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每股派现0.1528;其中连续三年派现的有38家,占该组数据的76%,除长春经开、西飞国际、兰州铝业、浪潮信息、金瑞科技和闽东电力6家公司连续两年没有派现外,其余44家的上市公司都在三年中进行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派现行为。且在三年中累计派现额达到0.3元以上的有33家,达到0.5元以上的有18家,其中1.00元以上的有3家,最高为建发股份1.35元。
位居持续派现能力后50名上市公司在2003年度共有29家派现,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每股派现0.0699;2004年度共有29家派现,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每股派现0.0819,从派现的家数和金额来看都远远低于前50名组;其中连续三年派现的有20家,占该组数据的40%,大大低于前50名组的38家;该组中在2003和2004年度没有进行派现的上市公司有12家,在三年中进行过两次或两次以上派现行为的有38家,也少于前50名组。且在三年中累计派现额达到0.3元以上的有10家,其中大于0.4元的仅有2家,且都没有超过0.5元,最高0.47元。
由以上的对比检验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上述因子分析方法得到的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持续能力指标资产积累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和公司规模因子是有效的。持续派现能力前50名的上市公司在后续期间派发现金股利的持续性较好,三年连续派现的家数比持续派现能力后50名的上市公司多90%,显示出以上分析过程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从现金股利金额的绝对值来看给广大股东的回报也远远大于后者。
四、结论
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从18个变量中确定出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六个因素:每股收益、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净资产、总股本对数、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对数作为进行因子分析的变量,经过因子分析方法的综合和提炼,最终得出对上市公司持续派发现金股利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因子分别是:资产积累、盈利能力和公司规模。在进一步的综合排名中,确定出具有较强派发现金股利潜力的公司,并以其后两年的实际数据所作的检验证明以上分析和处理过程是有效的,可以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选择投资对象提供一定参考。并且也进一步证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具有持续派发现金股利的现象,并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亦会不断成熟和稳定。
另外,由于监管层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政策并不是十分完善,以上分析虽然得到了数据实际检验,但单从2002年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也并非十分理想;同时样本的选取有一定局限性,难免会遗漏一些派现能力较强的公司;此外本文所作的分析是否适用于样本之外的公司也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及管理股劝比例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会计研究》,2002.3
2.杨淑娥、王勇、白革萍,我国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0.2
3.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
4.张鸣、朱广龙,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理论分析和数据检验,《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10
5.张莉芳,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的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04
6.曹媛媛、冯东辉,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信息内涵:基于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