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构成的教学比较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01
/ 2
内容摘要:图案与构成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基础课程,各自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由于角度不同,二者产生了不同的造型观念, 不同的训练过程以及不同的视觉语言。作为基础阶段学习的学生应该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它们,掌握其各自的规律,强调其各自不同的特性,用所掌握的构成美学原理与民族化的图案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互补实现其互通互动的艺术效果,使其自然地融会与渗透。
  关 键 词:装饰图案 现代构成 基础课程
  
  创造力是建立在对事物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对创造思维有着极大的启发性和推动作用。图案与构成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核心都是为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广泛适应性的人才而奠定基础,因此如何加深对造型要素的认识,把握造型的基本规律,如何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创造有意味的视觉效果,就成为二者教学的主要课题和共同的教学趋向。然而由于各自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由于其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造型观念、不同的训练过程以及不同的视觉语言。
  
  一、图案与构成的思维方法
  
  装饰图案的思维方法是,应物象形,形象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从自然变化而来,但无论怎样变化,物象的基本特征不变、神不变,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意象创造。而构成则是完全摆脱物象的相貌,将其本质要素点、线、面、明度、色相、纯度等进行解构、提取,按照构成原理,重新组织、安排,创造全新的形态形式。装饰图案是从具象的感性出发,构成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装饰图案从写生变化入手,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其造型和技法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构成则从造型要素的分解组合入手,揭示事物形态的各种构成关系、规律及美学法则,这种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拓展了学生在视觉语言、造型方法等方面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二、图案与构成的造型观
  
  装饰图案始终以中国的造型观“情与神会,意与形合,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意象创造为基础,这一美学理论揭示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探索美、体现美和认识美的方法与途径。就图案艺术而言,何为“神”?何为“形”?“形”是物的相貌、形体、结构、动势、组织等外部特征;“神”,则是神韵,性格,指其内部的本质。所谓“形”是表,“神”是里,要达到形神皆备,也就是既要表现对象源于外部有形的看得见的东西,又要揭示其内在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图案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从自然而来,变化后形成的效果比自然形象更集中、更典型、更有感染力、更美。集中是集中其物象的精华,典型是取其物象的本质,感染是靠精神和内在的性格来感染人,美是以其形,传其神才能赋予美感。“神”是艺术表现的核心,“神”包含了精神、意境、情感。“神”是可感而不可见的,它必须依靠可见的视觉形式来体现,所以要以形写神。外表的美可以用眼睛来发现,内在的美则用情感来发现。图案形成的过程不是对自然的模仿、再现,而是创造新的形象、新的形式,它包含了人的构思、创意,是人的思维活动将客观与主观统一起来,物我交融,摆脱自然的约束,达到艺术境界。情感是艺术家创造出具有价值作品的源泉,也是艺术创新的起点。只有赋予情感,作品才有魅力,才有生命力。构成学理性地揭示了美学法则。构成不为直接应用,而是培养设计思维的一个过程训练,研究人是如何感知形态的,研究视觉现象的物理反应、生理反应及心理判断,按照知觉规律去观察,按照心理规律并利用形态构成去创造,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逻辑思维,探讨从事物的外部影响到人的思想情感的发展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构成首先从认识、研究构成形态的诸因素入手,进而研究其构成方法及规律。构成的造型要素是点、线、面,其通过方向、位置、面积在二维空间中寻找构成形态的和谐秩序。构成将形体完全纯化到独立的形式,强调自身存在的价值。比如圆形就是圆形,它不代表太阳、不代表月亮、不代表任何物象时,在画面上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任何一个形状都会给人带来视觉生理上的反应,从而导致间接的心理体验。比如方形有重量之感 ,圆形有动感,三角形有稳定之感,这些形状带给人以视觉生理上的直接反应,从而导致了间接的心理联想,方形使人联想到建筑物、体积,圆形使人联想到车轮及球体,三角形使人联想到金字塔等。从事物的外部影响到了情绪、情感发展的变化,这种变化会给创造带来某种触动。所以说对形态的认识与研究,事实上是揭示人对形态转化到情态过程中从客观到主观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认识探索这一规律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图案与构成的形式规律
  
  图案的构图格式是程式化的,图案艺术在看似简单的对称式、旋转式、波浪式、散点式等程式化的、规定的格式中,以花草、动物、人物为主体,通过巧妙的组合,可以呈现出富丽、华贵、喜庆、典雅以及吉祥如意、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等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型及内涵。装饰图案对内容的传达依赖于形式,形式包含了造型、色彩、构图、描绘技巧等。形式不美的作品是经不起推敲的。形式不是固有的,而是作者依据客观规律进行主观创造而来,是作者对待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经验在情感上的深化。艺术创新大都是从形式上的探索开始,而这种形式结构是受人的精神情感的驱使,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着他们对本时代的生活和事物的认识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这种人类的内心世界以及受社会客观影响与生活体验的心理与情感,正是处于这种时代艺术创造者所追求的东西,也正是因此而产生了极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创作激情和艺术作品,如果没有对未来的追求,那么艺术创作也就无从下手。纵观历史,无论哪个时代的装饰艺术、图案艺术都有本时代鲜明独特的形式,都以强烈的形式感染着人。彩陶纹样、青铜器纹样、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唐代的花草纹样,明清以来的吉祥纹样,都以强烈的形式展现给人们,并通过形象、形式暗示性的抒发传递着人的情感,寄托着人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将现实与想象、思念与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装饰图案艺术。在构成学中,形式是人们对形态存在的空间、结构的主观把握,在画面空间中,形态诸要素要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就必须寻找形态之间的条理性配合,以构成形态的和谐秩序。分解与组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分解是解析、提炼,它将原有的自然形态或人工形态通过切割、打散、分解的方法提炼出了艺术审美的元素、结构,再造新的空间。分解比仅仅停留在表面观察更有利于了解事物的结构和内在美。组合是情感上的一种联系,其体现着作者的审美趣味,它通过有组织、有条理的手段即反复、渐次、对比、均衡等,将零散的形态因素组合在一个画面空间中,使之产生美的意境。如同音乐创作通过音符、节奏组合出优美的旋律。组合构成这一实践训练是对学生想象力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四、图案与构成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意义
  
  装饰图案作为现代设计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技巧、技法的一种训练,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及审美意识的训练与提高。通过学习,认识、了解了装饰图案的精髓与文化内涵。特别是我国传统装饰图案的本质在于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意识、观念、心理、生活、习俗及审美思想等民族特征。图案的相对稳定性、连贯性、延续性是东方艺术的典型。今天在世界经济走向标准化、一体化的同时,而设计却更向民族性、独立性、个性方向发展,这也是中国设计教育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民族性和时代性是一个设计的辩证统一的概念,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民族性,就没有时代性。因此继承、吸收、发扬、民族传统艺术并非简单的搬用、模仿或表面的外延,而是凝聚着精神素质的内涵。现代文化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因此对处于基础阶段学习的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认识、了解不仅是技法、技巧的一种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着深远的意义。现代构成教学的展开,开辟了新的造型领域,是现代设计在视觉传达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艺术规律,更具有现代设计的特性,很大程度地开拓了学生视觉语言及造型方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寻求多种造型表现的可能性,超越固有经验的束缚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案与构成由于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所以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和不同的造型观念的理解与认识。在设计学科中,创意的不平凡与独特的风韵是以不断发挥视觉形态语言为前提的。视觉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别有利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不应该将两种不同的视觉语言简单地拼凑在一起,也不应该互相排斥、互相取代,或者分出谁轻谁重,这都是片面的;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它们,掌握其各自的规律,强调各自不同的特性,利用所掌握的构成美学原理与民族图案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互补,实现其互通互动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民族化审美的心理体验与升华,以及对现代设计理念的理解与消化,使其自然地融会与渗透。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赋予传统形态新的感召力。
  
  参考文献:
  [1]《图案》第4.5辑 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 1987
  [2]《形态构成学》辛华泉编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