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09
/ 3

 [摘要] 文章分析了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并从博弈的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天然的劣势对其创新活动的影响。认为非核心技术创新、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创新是中小企业可行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中小企业;创新;核心竞争力;博弈;非核心技术创新;产业集群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中小企业创造了新增产值中的76.7%,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是国际性的,难免遭遇具有强劲实力的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我国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实施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创新模式,培养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发展策略,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然而中小企业有其天然的劣势。探讨扬弃劣势来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更为重要。
  
  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1.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的含义。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实质是对客户的争夺,谁能让消费者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消费者买谁的账归根结底就是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换一种说法就是谁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而使企业持续地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根源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企业为顾客创造别人所不能创造的价值的能力。从核心竞争力产生的逻辑出发,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需具有价值性、稀缺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延展性。
  关于创新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创立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的组合。具体包括5种情况:(1)创造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取得或控制原材料的一种新的供给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由以上5个方面可以看出,创新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概念,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过程创新。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创新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只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产生一种新的、独特的产品、工艺,或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最终为企业赢得了市场,取得了经济效益,就是实现了创新。
  2.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表现在企业的技术优势、战略决策、反应能力、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而这几方面除了通过经验积累之外,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首先创新本身可以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创新的过程。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杜拉克宣称:企业组织需要一个核心专长——创新。“海尔”如何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张瑞敏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不断的创新。其次,创新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快速发展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不断创新则能保证企业不断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若不想让既有的核心竞争力随时代的发展变为普通能力,并不被淘汰,就应把既有的能力作为知识储存起来,并不断更新充实、发扬光大。第三,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相伴共生。没有创新,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就无从谈起。从产业来看,企业成长就是创新的过程;就企业内部产品项目来看,每一个新产品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如录像机产品的创新开发过程。开发初期,美国人对终端产品无法描绘出准确清晰的轮廓,甚至对产品的性能也无法提出特定的要求,但开发出了录像机技术与产品。在这一产品开发过程中,除了技术的创新发展,更关键的是由创新所导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录像机技术最基础的部分是由美国人发明的,但市场技术却是由日本人挖掘的,最终这一由技术形成的创新为日本企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整体和持续竞争优势。
  
  二、中小企业创新有着天然的缺陷
  
  1.智猪博弈。现实市场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存在着较大差异—— 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创新的效果也更明显;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小,创新的动力则明显不足。更为现实的是,企业规模会对创新效率产生异化作用,如大企业的创新成本比小企业更容易消化。此外,由于创新是一项非常不确定的活动,厂商很可能不会同时取得成功。假定A为大企业,B为小企业,A的技术创新贡献率高于B,这时就会出现如下的博弈矩阵:
  在这个博弈中没有“剔除劣战略均衡”。因为A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劣战略。但是,B有一个劣战略,即“创新”,因为无论A做何选择,B选择“不创新”都比选择“创新”更好一些。所以,B会剔除“创新”,而选择“不创新”:A知道B会选择“不创新”,自己只能选择“创新”。因为“不创新”,收益为0。所以,这时的纳什均衡是(创新,不创新),是一种“重复剔除劣战略的占优战略均衡”。其中B的战略“不创新”占优于战略“创新”,而给定B剔除了劣战略“创新”后,A的战略“创新”又占优于战略“不创新”。所以,在市场上,小企业花费巨额成本去进行技术创新是不经济的。但是长期不创新,小企业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自身成长壮大。


 2. 不对称信息下的博弈。自主创新不经济,外购创新技术就会成为一种选择。但外购创新技术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对称信息是指一些局中人拥有别的局中人不拥有的“私人信息”。当前,在技术交易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更多地知道创新技术的实际情况(创新程度、应用难度、市场前景等),但卖方不会将创新技术存在的问题如实告诉买方。买方也知道这种情形。因此,买方在开出价格时会考虑到该技术的有效性问题。假定没有问题的好的技术价值20万元,有问题的技术只值l0万元,并且假设买方认为市场上出现好的技术和坏的技术的可能性各占一半。这时,买方开出的价格不会高于1/2*20+1/2*10=15万元。这样,如果卖方的技术果真是好的技术,他就不会出售,好的技术退出市场。但当卖方的技术是坏的技术时,他会十分积极地将只值10万元的技术按l5万元卖给买方。但买方知道愿意按15万元卖的技术一定是坏的技术,从而认定市场上全是坏的技术。所以,除非他愿意买一项坏的技术,否则他会退出市场。当他愿意买一项坏的技术时,他只开出l0万元的价。于是,技术交易市场或者建立不起来,没有买主;或者全是坏的技术,真正的好的技术退出市场,而坏的技术在不断成交,但价格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0881022345489077801.jpg
  
  三、中小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途径
  
  1.非核心技术创新。根据创新概念,创新有核心技术创新和非核心技术创新之分。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取得核心竞争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越来越表现为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实现从最初始的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转换。而能在这条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上取得创新优势的企业也只是占据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己。更多的产品价值需要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来创造。对于那些并未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来说,只要专注各自领域的创新,同样也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创新并不一定表现在核心技术上,有时甚至并不表现在技术细节上,如杜拉克所说,这种创新有时候“甚至可以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是否掌握核心技术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核心技术不等于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掌握某项核心技术,并能够充分地利用这项技术,找准自己在生产链上的定位,那么该企业完全可以靠它赢得市场,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如果科研成果与现实生产力严重脱节,经营管理不当,那么无论技术如何先进,都无法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对于那些并不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来说,避开在产品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上的障碍,在非核心技术以及非技术环节上进行创新,同样可以为其产品附加更多的价值,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这种创新包括产品功能改进、产品设计创新、营销手段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等。计算机厂商DELL公司壮大就是得益于其创新的销售方式 直销。海尔集团的由OEC管理模式到建立“市场链”的管理模式创新也堪称典型。
 2.发展产业集群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经验。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例如零部件、机器和服务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和专业化设施的提供者。集群还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
  产业集群一方面通过竞争与合作促进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波特(1998)说:“群聚区提升了竞争与合作两方面。竞争与合作可以共享是因为它们发生在不同的范围以及不同的参与者之间。”集群内的企业从事相同、相似、互补或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着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强调的是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在水平方向上,也存在着众多生产者,他们之间进行充分的竞争。这种相互学习与竞争,将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生产经营知识的传播,从而刺激企业的不断繁衍和产业集群的不断扩大。因为在不断出现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一家企业很难也没有必要独立完成,这时与竞争的同行合作,分享产业集群内的知识和信息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企业间的这种竞争合作关系既提供激励,又避免了过度竞争。产业集群内企业逐渐形成以群体目标为引导、信息流为驱动、组织文化为维护,依次经过交流、竞争、合作、分享、评价5个基本阶段的动态循环累进过程,极大地提升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为企业与科研机构形成长期合作提供基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单纯地依赖传统产业迟早将会力不从心。中小企业要逐渐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军高科技产业。这时,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作为中小企业,单枪匹马实力薄弱,很难独立与科研机构形成长期合作,而产业集群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迅速与科研机构合作、交流,一起攻关技术难题、研制新产品。初期可以借鉴日本模式,运用协会、地方政府力量疏通知识创新发源地与生产管道,将科研机构、大学与产业集群连接起来。


  
  四、结束语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然离不开企业创新的支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创新手段或者途径都适合中小企业。所以,选择可行的创新才是重要的。希望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郑筱婷,张永刚.加强非核心技术创新打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4).
  [2]陈抗,郁明华.基于博弈论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6,(1).
  [3]曾庆云.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创新[J]. 甘肃科技,2003,(12).
  [4]Mansour Javidan.Core Competence: 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 [J].Long Range Planning,199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