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大学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本文对如何构建多科性大学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对提升我国多科性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多科性大学 特色 核心竞争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大学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赢家,大多高校提出了促进学校发展的思路。本文就如何构建多科性大学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发展作出分析。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自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以来,西方大批学者紧随其后,特别是美国麦卡锡公司研究结论——“核心竞争力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使“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为显学,且被引入经济、管理以外的许多领域。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效用凸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大学核心竞争力有以下特征:技能特征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包括科研能力、科研转换能力、教学能力、培训技能等。
用户价值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也应该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追求体现在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消费者(社会、家庭、学生)的需求和偏好上,如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个人兴趣爱好的满足、家庭与个人对教育回报率的期望等。
资产专用性。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大学核心竞争力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市场资产。表现为学校和其市场或顾客的关系,包括学校声誉、学生选择倾向(学生报考志愿)、学生分配状况等。学校声誉有品牌效应,声誉好的学校往往能吸引优秀的师资与高素质的学生。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状况的评价与对专业教育的选择。毕业生的就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职业领域乃至社会公众价值观的写照,通常综合反映出社会对学校的声誉、教学质量、课程设置、管理水平乃至大学精神的评价结果。市场资产直接涉及到师资来源、生源与分配,所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核心。第二类是知识产权资产,这类资产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资产形式,包括技能、版权专利、各种设计专用权等。因此,高校科技发明专利,著名讲座、讲演的录制与发行,学校校徽设计等,都是学校不可估量的资产,应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法,对其予以严格保护。第三类是人力资产,它是体现在雇员身上的才能,包括整体技能、创造力、领导能力、管理技能等,是学校获得竞争力的基础。学校的竞争优势往往显性地表现为人力资产的实力,所以很多大学都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作为重中之重。第四类是基础结构资产,是指学校得以运行的各种技术、工作方式和程序,包括管理哲学、校园文化、管理过程、信息技术交流、网络系统和金融关系等。“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更是大学难以计量的精神财产。专用性是学校长时间积累与沉淀的结果,难以复制和模仿,因而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培育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核心阶段
大学一般竞争力向核心竞争力演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开发与获取核心专长和技能”、“竞争要素整合”和“核心竞争力更新”等阶段,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都要经历这些阶段。
在开发阶段,主要是确立价值目标,明确自身特色,“尤其要重视开发掌握关键技能的人力资源,防止关键人才流失”。在整合阶段,主要是围绕价值目标将特殊技能、人力资本、领导才能、组织管理甚至大学精神等融合在一起。“要克服单纯追求科研成果、升学率、院士和教授拥有量的倾向,而以识别知识体系为前提,把技能追求放入整个知识体系中,在要素的相互依存与联系中培育核心竞争力”。“切忌片面强调有形资产的投入,注意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整合。”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四条途径
第一,制度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虽有赖于各大学的自身努力,但制度问题更具有根本性,必须在宏观上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创造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第二,知识管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该来自大学组织内的集体学习、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来自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通过创新价值观和管理观念、优化校园知识共享体系、改进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激活知识价值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不仅决定大学整体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也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第三,创建知识联盟。知识联盟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具有学习灵活、风险小、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它可以让不同的学校共享资源,并通过学校之间的合作创造新的知识或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转移,有助于从战略上更新或创建新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院校间“同质竞争”将长期存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是确立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实现“异质生存”,而并不是把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优势都弃之不要,“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曾经形成的特色,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层次。”只有依靠优良的办学传统,才能培育出核心竞争力。
第二,对多科性大学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学校定位
大学定位,是当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全国高校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兴起有多种因素,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五年一轮次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将“学校定位”列为评估指标体系18个二级指标之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并加速了高校定位的研究和实践。从目前实际来看,我国主要有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等不同类型,多科性大学又因其内涵的差异而有多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