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话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24
/ 3
关于龙的传说,见载于文字的也有几千年历史了,差不多与中国文化同样的久远。 甲骨文中关于“龙”字 的写法很多(据资料称, 多达130种),虽在字形上和笔画数上各见差异,但作为象形字, 其所描绘的“龙” 之形貌特征是为:头大嘴大、龇牙飞须、有角有耳、有鳍有鳞、长体曲尾。
古代文献中又是怎样记述“龙”与描绘“龙”的呢?《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左传·昭 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绛”,古地名,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虽未具体描述“龙”形, 然其既可“见”,则当有可观的“实体”了。《说文解字》释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 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这段文字是汉代人关于“龙”的形象及“龙”的神异功能 的描述,看似生动有形,实际上却也未能确切具体。《论衡》说:“世俗画龙,马首蛇身。”这便显得明白些 了。后世的正史、野史、笔记、小说中,到处见“龙”,“龙”被描写得更为神异与五颜六色了。
2 龙的崇拜
人们对于龙的迷信,不仅与自然现象的“怪异”有关,还与人类的图腾崇拜有着联系。在原始社会里,初 民相信各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的特殊关系,因而视这种物体是他们的保护 者、象征物和崇拜神。比如,殷人以燕子为图腾,是因为殷人传说他们的始祖契是燕子降“子”(下蛋)而诞 生的。
统治者编造神话是为了神化自己,有利于自我尊贵和统治他人。神话先祖,子孙视为荣耀,因为他们都是 神的传人、神的子孙。
周朝的始祖后稷的诞生,也同样的具有鲜明的神话色彩。《诗·大雅·生民》云:
厥初生民,时维姜@①。
生民如何?克@②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姜@①,一作“姜原”,朱熹说:“姜@①,炎帝后,姜姓,有邰氏女,名@①,为高辛之世妃。”诗是 叙述姜@①忧无儿子,很虔诚地祭祀上帝,祈求赐子,她踏着了上帝大足迹而心震感动,于是怀孕了,生了一 个男孩,这就是后稷——周人的始祖。
我们知道,那个大足迹其实是大熊的足迹,所以周人便以熊为图腾,把熊作为本氏族所崇拜的神物、圣物 与标志,并以“姬”为姓。
那么,燕子是实有的鸟,熊也是真正存在的兽,可“龙”是神话中的神化物,人们何以如此“神”它“圣 ”它呢?若要细析远溯,那是一个系统的考证工程。
我们分析,我们的祖先中,大约某个氏族以大蛇为图腾。古人将传说的人类始祖伏羲氏画成人首蛇身,其 思路或许是与此一致的。蛇在中国素有“小龙”之称。其之所以演化成有角、有爪、有须、有鳞的龙,或许是 多个氏族合并后的图腾,比如鹿有角、鹰有爪、羊有须、鱼有鳞,等等。如果是这样,龙的图腾本身正是民族 团结友好的产物、瑞祥昌盛的象征。此说,作者姑妄言之,读者不必信真。
有人认为“龙”是夏氏的“图腾”。“时乘六龙以御天”(《易·乾象传》)。龙的地位自夏以来,一直 崇高。《史记·封禅书》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即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 与后宫跟从而上的有七十余人,龙乃上天。还有些小臣不得上,于是都抱着龙髯,髯断落地,并坠黄帝之弓。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只得抱弓与龙髯而哭号。《史记》是一部谨严的史书,其都如此之说,可见龙与中华民 族之渊源尤深尤牢了。
我们的祖先既以龙为图腾崇拜,认为始祖是龙。因此,世代尊龙、爱龙、写龙、画龙、雕龙、绣龙,逢年 过节则祭龙、玩龙。“龙”由“人”而“神”。中国“人主”——天子,被认为是“真龙天子”。“龙”又由 “神”而“人”。这个“人”与原先那个“人”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因为人们把后来的“人主”视为原先 的“人祖”(始祖)继承人——“天人合一”的象征体。用现代的话说,“人主”是整个民族大血统的“法人 代表”,故视为“至上”、“至圣”、“至尊”。
“龙”不仅为中原地区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所尊奉,而且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亦如此。古代匈奴会诸部酋 长祭祖先、天地、神鬼,议商国事,皆于“龙城”举行庆典,则称为“龙祠”。每年三次龙祠,常于正月、五 月、九月戊日举行。到南单于归附汉朝后,凡举行龙祠便兼祠汉帝。新疆吐鲁番一带近年发现古代龙神图像, 西藏地区的许多古代工艺品上的龙的图像,与江淮一带的无异。边地古来的尊龙意识与中原的“天人合一”、 “神人合一”一致。不仅有“中国龙”之说,国际上还有“东方龙”的讲法。因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许 多国家都有崇龙意识与习俗。
人们常将“龙”这个神异吉祥物,用于日常生活中作意象性的企求与祝愿。其表现形式,也就是应用手段 ,主要有五种:一是词以“龙”制;二是人以“龙”名;三是物以“龙”称;四是物以“龙”形;五是事以“ 龙”兆。后四种形式吉祥留在后面相关的章节里叙述,这里只将与“龙”相关的字和由“龙”字组合的有关吉 祥词作些集解,因为这些字词常被人们用入祝词贺章之中的。

龙子:旧时用称帝王的后代。犹言“龙种”。现在也有用为称颂他人之子的。
龙女:神话中的龙王女儿。佛教中有龙女的故事。旧时有用称帝王的女儿。现在也有用为称颂他人女儿的 。
龙光:恩宠荣光。犹“宠光”。
龙门:喻称声望高的人。汉代李膺,独特风格,不轻易交接,以声名自高,名士有被荣幸接见的,称之为 “登龙门”。后来,称拜访德高望重之人为“登龙门”、“龙门之游”,又称高门上客为“龙门客”。
龙虎:古今有以“龙虎”形容皇帝气派的,也有用以喻赞英雄豪杰的。以“龙虎”谓水火,那是道家语。 以“左右二砂为龙虎”置墓旁,那是堪舆家及风水方士的术法。
龙飞:用以喻颂皇帝的兴起或即位,也有用以喻赞人得志或升官的。新皇帝即位,第一次进士及第榜,称 “龙飞榜”。会试中选,称为“登龙虎榜”。
龙宫:神话中龙王的宫殿。后来也有用喻称皇宫。或称赞他人居所的。
龙孙:旧谓帝王后裔。后世亦有以“龙孙”喻颂人家后代的。
龙驹:喻赞聪颖的儿童。
龙楼:汉代太子宫门名,后泛指太子所居之宫。后来用以称帝王宫阙。
龙头: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头”。
龙蟠:是说龙盘曲而伏。引喻豪杰之士隐伏。以待时机。
龙鳞:本指龙的鳞甲,引喻皇帝或皇帝的威严。
3 龙生九子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七《龙子》记载:李文正公回答明孝宗关于“龙生九子”之问时说,“龙”生有 九子、其名分别叫做:蒲牢、囚牛、睚毗、嘲风、狻猊、霸下、狴犴、@③@④、蚩吻。它们各有所好,故各 有所职。但只说出一种传说,于是沈德符又补充一种传说,“龙”所生九子分别是:宪章、饕餮、蟋蜴、@⑤ @⑥、螭虎、金猊、椒图、@⑦多、鳌鱼。也各有特性。还有什么生麟、象、龙驹、蛟之说,听来叫人诧异不 已。关于“龙生九子”之说,明代学者陈仁锡《潜确类书》、杨慎《升庵集》、陆容《菽园杂记》等都有记述 ,可见此说之广之深。渐而,不仅有“龙生九子”之说,还衍化出一系列成词谚语来。并根据传说中的“九子 ”形象。制造出各种物品,以征兆吉祥、禳避凶祸。
蒲牢:传说中的兽名。班固《东城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李善注引薛综云:“海中有大鱼曰‘ 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 之者,为鲸鱼。”后钟上多作兽纽,就是蒲牢的形象。
囚牛:传说中的兽名。《潜确类书》:“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好音,形胡琴上。”胡 琴头上所刻的兽状,就是囚牛的形象。
睚眦(yázì):传说中的古兽名。刀、剑吞口上所刻兽状,就是睚眦形象。
嘲风:传说中的兽名。《潜确类书》:“嘲风好险,形殿角上。”宫殿角上所刻兽状,就是嘲风形象。
狻猊(suānní):兽名。也叫“狻@⑧”,即狮子。相传狻猊性好烟火,故人们制作香炉,以狻猊 为形状,燃香于其腹中。香烟自口出。以铜铁铸造或涂金,故名“金猊”。
霸下:传说中的兽名。碑碣石下的石刻兽状,就是霸下的形象。明学者陈懋仁《庶物异名疏》:“《尔雅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⑨@⑩,好负重,今碑下兽。……霸下,好负重,碑下坐之兽。仁谓:@⑨@⑩ ,霸下,俱好负重,曰‘碑下’,曰‘碑坐’,字异音同,必是一物。”有说即“@③@④”。
狴犴(biàn):传说中的兽名。《升庵全集》:“俗传龙生九子……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 ,故立于狱门。”监狱门口所镇的兽刻形状,就是狴犴的形象。后来,人们称监狱为“狴犴”,或叫“狴牢” 。
@③@④(xìxì):传说中的龟名,又叫做“@(11)@③(bìxì)”。《升庵全集》:“一曰‘ @(11)@③’,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蚩吻:传说中的兽名,又叫做“鸱吻”。宫殿庙宇的屋脊上的石刻兽状,就是蚩吻的形象。
螭(chī)虎:传说中的无角的龙。古代常雕刻其形,作为器物的装饰。
@⑦(diāo)多:又名“@⑦@(12)”。传说中的小龙。《菽园杂记》:“@⑦@(12),其形似龙而 小,性好立险,故立于护朽上。”古代常雕刻其形,置柱顶塔端上。
还有“宪章”、“饕餮”等皆为“龙子”之说,都为传说中的虫兽而已,各有其形,难以尽述。似乎与吉 祥文化关系不近,也就从略了。
4 龙类灵物
还有与“龙”同类的其它传说动物,由于古今人常用于文化典章与生活用语,有的尚需加以释说。
虬(qiú):传说中的无角龙;亦写作“虬”。“虬”与“龙”联称则作“虬龙”。形容姿态矫健,则 为“虬立”。雕绘盘龙的柱子,则为“虬柱”。
蛟:古代传说中的龙类动物。《管子·形势》:“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 废。……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后以“蛟龙得水”比喻人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或言已获得良好的机 遇。“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吴·周瑜传》)
龙马:古代传说中的形状像马的龙。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句,引《尚书中侯 ·握河纪》:“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又有以“龙马”称“骏马”,如李白《白马篇》诗云:“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还有以“龙马”比喻一种健壮高亢的精神状态的。如李郢《上裴晋公》诗云:“ 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女右加原
@②原字为祉的左部右加堙的右部
@③原字为尸内加贝
@④原字为孱字中的三个子换成三个贝
@⑤原字为虫右加蛮
@⑥原字为虫右加全
@⑦原字为虫右加刀
@⑧原字为麂字中的几换成鲵的右半部分
@⑨原字为虫右加八
@⑩原字为虫右加夏
@(11)原字为贝右加贝下加贝
@(12)原字为虫右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