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健词]安阳 旅游形象 设计 塑造
[论文摘要]在分析安阳市旅游形象现状的基础上,对安阳市旅游形象进行了定位。从旅游行为形象、旅游视觉形象和城市旅游节事三方面提出了安阳市形象塑造的建议,并探讨了安阳市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无形资产,对内能够激发城市居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对外可以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保持和拓展客源市场,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安阳市旅游业要在现有的基础和规模上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占据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就必须重视旅游形象的塑造,以谋求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
一、安阳市旅游形象现状
根据对安阳市旅游形象的调查。发现有以下特点:
1形象影响范围局限于本省及周边地区
安阳市虽然在河南省内及周边旅游市场中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但在全国旅游市场及海外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低。从目的地形象的影响范围来看,安阳市的地方形象影响和传播范围比较小。
2、安阳市整体旅游形象与“红旗渠”旅游国际品牌不相称
安阳市主要景点在旅游者的心中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地位,关键景区——红旗渠在旅游者心中具有较高的位置。在日本、德国、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红旗渠”的优质旅游资源对安阳市知名度的提升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反而形成了“只知红旗渠、不知安阳市”、“撇开安阳市,直奔红旗渠”的不照局面。因此必须借助红旗渠的知名度来提升安阳市的知名度,要想方设法打造出“安阳红旗渠为一体”、“若知红旗渠、定知安阳市”的理想局面。
二、安阳市旅游形象设计
旅游形象设计是在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规划 区域地方性的研究和区域特征的调查分析。提出明确的区域旅游形象的核心理念和外在界面。
(一)旅游资源及历史文脉分析
1、根文化。古老的安阳有“三根”:一是“文字之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除了甲骨文字以外全部都湮灭了。只有甲骨文字一脉相承,传承至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二是“文化之根”。五经之首的《易经》。就发祥于安阳的羑里城。《易经》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哲理,以及它的神秘色彩,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三是“民族之根”。三皇五帝之中,就有颛顼、啻喾两位圣贤在安阳建都,至今还有他们的王陵——二帝陵。
2、古都文化。约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带领他的臣民从山东“奄”西渡黄河,来到当时称为“北蒙”的安阳。他们在洹水岸畔建立了稳定的都城,并在此传8代12王,历254年之久。直到武王灭商。安阳殷墟就是当年的国都所在地。东汉末年直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以邺城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造就了安阳历史上的又一次辉煌。
3、红色文化。体现“民族脊梁、时代精神”、以南太行山地区林州为中心的“太行山红色旅游区”是河南省两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红旗渠作为时代精神旅游线路是全省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红旗渠景区、八路军豫北办事处旧址、红旗渠纪念馆被列入全省24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重点建设项目,是民族精神游的必去之地。
4、名人文化。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安阳,曾吸引许多名人志士和文人墨客生活于此,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巾帼女将军——妇好,奴隶出生的宰相——傅说,锐意变革的改革家——商鞅,瓦岗农民起义军首领——翟让,北宋政治舞台上的巨星——韩琦,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岳飞,明代清官名臣——郭朴。纵横捭阖的一代大家——鬼谷子,一代神医——扁鹊,五代后梁时期的画家——荆浩等。
5、风光文化。安阳市西部太行大峡谷的林虑山夏有酷暑冰冰背,冬有冰雪桃花谷;山下林密草茂花常开,颠峰宽阔绵延百余里,伞翼滑翔赛场亚洲第一;安阳市的林州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被专家们称为“八百里太行之魂”,山泉林瀑,尽显雄奇险秀美景,是山水风光游的好去处。
(二)旅游形象定位及界面意象选择
1、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是为自己在地区、国家或国际中的地位做简短评价,力求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目的是将自己从众多可选地中突现出来。基于上文的分析,同时结合安阳市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地位,旅游发展应采用“避强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展现出独有的优势。安阳市仍然是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显著特征的,应借助“红旗渠”品牌和殷墟申遗成功的良好机遇,树立“甲骨文、易经的故乡和东方文明发祥地”的整体形象。
2、旅游界面意向选择。旅游界面意向是指既能体现旅游形象理念的深邃内涵,又能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具有较高传播效率的表现形式,其内容包括宣传口号、产品形象和视觉形象等。其中宣传口号几乎是所有旅游地对外进行形象宣传的主要形式,寥寥数语就把该地区的形象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一个好的口号要能够概括地区或项目的特征,使公众对象容易记忆,并能够激发其旅游激情和灵感。然而,安阳的旅游形象标识和主题口号仍不明朗,目前还在征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