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子女照顾者和老年人居家养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21
/ 3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成为老年人照顾领域中重要的养老方式。对深圳老人成年子女照顾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接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选择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成年子女照顾者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面临压力,男性和女性照顾者在经济、时间和心理所受到的压力有所差异。老人在经济方面更依赖男性照顾者,而在生活照料方面则更依赖女性照顾者,老人更倾向于与儿子同住,成年子女照顾者也对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具体的需求。

  关键词:成年子女照顾者;居家养老
  
  一、引言:居家养老是善用社会资源的方法
  
  国内外研究发现,老人经常从家庭获得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国内学者杨宗传将居家养老定义为:老年人分散居住在自己的家庭养老,而非集中居住在养老机构的养老方式。中国社会由于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更多老人依然选择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比较,具有成本低、覆盖广、服务方式灵活等优点,它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最大化的服务需求。
  
  二、成年子女照顾者面临的压力和需求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是深圳市家中有老人的成年子女,调查采取系统抽样法,选取了300名符合条件的居民,由调查员进入居民家中进行结构式问卷访问。从调查数据得知,其中男性占48.7%,女性占51.3%。年龄大多集中在30岁到50岁之间,其中30-39岁的占42.1%,40-49岁的占33.3%。绝大多数被访者受教育程度以接受中高等教育为主,其中高中程度的占36.7%,大专占28.1%,大学以上占15.1%。约三分之一的被访者与老人同住,老人是被访者的父母亲、或是其配偶的父母亲。
   20092522211125077801.jpg
  p*.05 p**<.01
  
  表1数据显示,在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方面,已婚儿子、媳妇、未婚儿子、已婚女儿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已婚儿子和未婚儿子在“经济上主要由谁负担”选项上的得分均高于“生活上主要由谁照料”的选项,而媳妇和已婚女儿在“生活上主要由谁照料”选项上的得分高于“经济上主要由谁负担”的选项,男性照顾者在经济供给方面呈现优势,而女性照顾者在生活照料方面呈现优势。
   20092522211129677802.jpg
  均值得分越高,表示压力越小。表2的五分制得分结果清楚地显示,被访者在照顾家中老人方面压力最大的一项是时间,其次是心理和经济问题,而且从标准差来看,被访者在这一方面的反映也最为一致。一些相关研究表明,如果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照顾者的压力较小;相反,如果老人身体状况较差,照顾者感受到的压力较大,大都体现在经济、时间和心理方面。总体而言,被访者的压力得分都大于3,表明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值暂处于中等水平,因为低龄老人数量较多,他们的身体状况较好,给子女带来的各方压力也较小。表3的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在经济、时间和心理压力方面呈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已婚儿子和未婚儿子感受到的经济压力较大,媳妇和已婚女儿感受到的时间和心理方面的压力较大。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男性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承担了较多经济方面的责任,而女性则在日常生活的照料方面承担较多责任,而相应地感受到更多地时间和心理压力。
   20092522211132877803.jpg
  p*<.05p**<.01
  在实施照料父母的过程中,成年子女照顾者常常根据性别以最恰当的合作形式共同承担年老父母日常生活的照顾工作,男性和女性照顾者的分工在照顾过程中基于社会性别角色而有所差异。Liu对上海市家庭照顾者的研究发现在实施照料父母的过程中,照顾者往往是根据性别及年龄角色,以最合适的合作形式共同承担照顾年老体弱父母的日常生活。根据Liu和Kendig的分析,基于传统儒家孝亲观念的深远影响,华人社会男性成年子女在文化定性下,较女性成年子女在照顾家中老年父母生活所需的参与上具有更大的责任承担。从儒学的规律来看,照顾老年父母更非为男性成年子女的个人选择;相反,有关责任的承担,是社会文化对个人的要求和期望。家中女性成年子女往往是在缺乏个人选择的情况下,成为家中老人的主要照顾者。与西方社会相似,华人社会中两性于家庭事务的分工,同样促使女性被认定为家中老人日常基本生活及情感交流的主要照顾者。费孝通的研究表明男性成年已婚子女虽然承担照顾家中老人的社会责任,但是其配偶在有关的日常照料工作上才是主要的贡献者。
   20092522211139077804.jpg
  p*<.05

20092522211146877805.jpg
  多数老人都是跟子女住在一起,不少被访者认为老人跟已婚儿子或已婚子女住比较好。当问到老人跟谁住比较好时,多数被访子女表示老人跟已婚儿子住比较好,但认为应该跟已婚女儿住的却很少,而且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被访者在这一观点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被访者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感受了压力,如何处理好照顾的压力,不影响照顾者的日常生活,也更有效地让老人得到全面的照护,调查问卷设计也包括了解被访成年子女在照顾老人方面的需求。被访的成年子女在老人照顾方面的需求排名分别为:希望政府推动敬老活动、希望政府表扬尊老敬老的模范事迹、希望政府对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家居生活的照顾、希望政府多办些收费便宜的老人康复护理机构、希望子女共同分担日常照顾父母的责任、希望政府多办些收费便宜的养老院和托老所、希望子女共同分担日常照顾父母的责任、希望政府多办些收费便宜的家庭病床?希望政府多组织些钟点保姆上门服务以及想利用社区服务帮助照顾等,而被访的成年子女对养老院以及请亲友、邻居和保姆帮助照顾等方面的需求明显较少。


  
  三、男性和女性成年子女照顾者的角色差异
  
  Liu指出社会变迁表明孝文化在西方社会已逐渐衰弱,但其在东方社会依旧有很强大的约束力,除配偶外,成年子女是老人的主要照顾者及支持来源,而且女儿所做的照顾工作比儿子还多。当老人因疾病或年迈而需照顾时,成年子女一向都被认为是老人支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龄老人、低收入老人、身体较差的老人对于成年子女的期待程度更高。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一直支持着这种内含血缘、地缘和其它联系的老人与子女之间的社会关系。李玲、许定波认为老人与成年子女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没有同住,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还是要依靠子女。齐铱认为成年子女是老人非正式支持网络中的重要基础,家庭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照顾非常重要。在社会期待中,女性总是承担了老人的大多数照顾责任。国内外的多项实证研究也表明,照顾者的确存在女性化的趋势。儿子作为老人的照顾者主要担负经济的责任,媳妇和女儿则是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的主要照顾者。成年子女照顾者的性别角色,与他们照顾老人所投入的时间和参与的自主性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当男性成年子女担负老人的照顾责任时,媳妇才是真正担当日常繁琐生活的主要照顾者。男性承担着经济照顾工作,而妻子则担负着照顾家中老年父母的责任。对于女性照顾者而言,两性角色的分工成为她们解释个人是家中老人主要照顾者的理由,照顾老人工作的女性化与妇女作为传统照顾者的角色有密切的关联。
  
  四、深圳应大力推广居家养老服务
  
  低龄化和身体健康是深圳老人的特点,在深圳居住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从内地过来随子女居住的“候鸟型”老人,身体孱弱的老人一般不会跟随子女来深圳居住。成年子女照顾者问卷数据分析表明,深圳市养老院的市场需求似乎并不乐观,而居家养老及发展社区老年服务才是深圳的主要发展方向。如果在社区里建立为老年人康复、洗澡、饮食和洗衣服等服务设施,很多成年子女都表示愿意利用这些设施为他们家里的老人服务。他们希望社区能给老人提供兴趣娱乐小组活动、康复训练、上门医疗服务、老年咨询服务、起居照顾以及饮食、洗衣和洗澡服务等服务项目,也希望政府不仅要开展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活动,更要切实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为老年人多做实事。针对成年子女照顾者和老人,政府应当在政策方面鼓励发展社区服务机构,并鼓励发展其它非政府组织,拓宽社区服务的需求。各个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各个方面的优质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完善的生活照料服务;在社区服务中心为照顾者建立“照顾者互助小组”,缓解成年照顾者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Stone, R., Cafferata, G., & Sangl, J. (1987). Caregivers of the Frail Elderly: A National Profile. Gerontologist,27,616-626.
  [2]Stoller, E. & Pugliesi, K. (1988). Informal Networks of Community Based Elderly: Changes in Composition over Time. Research on Aging, 10.
  [3]熊必俊.发展社区助老事业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J].人口与经济,1999,(05).
  [4]石彤.中国妇女在家庭照顾角色中的变迁[J].中国社会工作,1998,(02).
  [5]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2000,(03).
  [6]Spritze, G. & Logan, J. R. (1992). Helping as a Component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7]Quinn, W. (1982). Personal and Family Adjustment in Later Lif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5:57-73.
  [8]Langlie, J.K (1977). Social Networks, Health Beliefs and 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8, 3, September.
  [9]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易松国.社会福利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1]Law, C.K.(1982). Attitudes toward Elderly: A Research Report.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15)Social Work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黄夏莹.居家养老社区支持[J].社区,2002,(12).
  [13]丁美方.社区照顾——城市老年人的赡养方式新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
  [14]Liu, W.T.(1998). Elder Care Policies in China: the Social Value Foundation is in the Family.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5]Liu, W.T. & Kendig, H. (2000). Critical Issues of Caregiving: East West Dialogue. In Liu, W. T. et. al. (Eds.), Who Should Care For the Elderly: An East West Value pide, Singapores: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6]胡幼慧.两性与老人照顾[J].社区发展季刊,1991,(58).
  [17]齐铱.中国内地何香港地区老人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