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于戏文《白兔记》[13]的,比如:“阎王注定三更死,不许留人到四更(第九出)”;“此雪应须还得下,果然胜似岳阳金(第一一出)”;“万事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第一二出)”;“无限朱门生饿莩,几多白屋出公卿(第一七出)”;“青龙与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第三二出)”;“恨(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第四十出)”等等。
见于戏文《拜月亭》[14]的,比如:“愁人莫向愁人说,说与愁人辗转愁(第十出)”;“河狭水急,人急生计(第一九出)”;“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第二十出)”;“家贫未是贫,路贫愁煞人(第二四出)”;“剑诛无义汉,金赠有恩人(第四三出)”等等。
见于戏文《杀狗记》[15]的,比如:“慈鸦共喜鹊同枝,吉凶事全然未保(第一出)”;“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第五出)”;“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第二十出)”;“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第三二出)”;“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第三四出)”;“人平不语,水平不流(第四一出)”等等。
早期南戏所使用的这些谚语、成语大多源自民众长期生活的约定俗成,使用在戏文的曲白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形象生动,增强了表达效果。这也是南戏能一直流传至今、大放异彩的原因所在。
(二)保存了大量特色鲜明的地域方言词
南戏是北宋末年在南方温州一带兴起的一种戏曲形式,最初流行于浙江东部沿海地区,当时称“温州杂剧”。《张协状元》是早期南戏的代表,由温州九山书会才人写定,由于其形制和流行区域的限制,早期南戏语言中多方言土语用词就十分自然了。“方言土语有地域的限制,即只能为一方民众所熟悉,多用方言土语,虽会影响剧作的流传,但对于当地的观众来说,因是用自己所熟悉的方言土语来演唱,便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因而能受到当地观众的喜欢。”[16]因此,在《张协状元》的剧本中也保存了不少的温州方言词,如:阿公、吃死饭、当门犬、肚皮、弗、个(助词,的)、个(代词,这)、鬼头风、活落、娇妳妳、脚头(脚)、科(猜)、辣(拟声词)、漉、啰唣、迷、娘子(妇女通称)、渠(人称代词)、人头(人)、日头、讨柴、托大、媳妇(已婚女仆)、哑子、亚爹、亚哥、亚公、亚娘、亚奴、亚婆、漾、伊、月日、罪过(可怜)等等。这些词在现代吴语中仍在使用。反过来,这些方言词语的存在,也为今天我们考察南戏最早源出于温州提供了语言学上的有力证据。
(三)为汉语词汇史的书写和辞书编纂提供了戏曲方面的独特词语
《张协状元》中产生了许多此一时期的新词,有的为《汉语大词典》词目首引书证,如磕脑、打弹、过门、打乖、儿男、是则、看冷暧、劳笼、东司等等;而有的词,则是其独有的,它们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中留下了踪影,在《汉语大词典》中存有条目,却只有戏文《张协状元》的书证,这样的词比如:挨闹、挨也、搽灰抹土、村公、村蛮汉、当门犬、当巡、跌大、斗煎、讹未、鬼乱、鬼头风、聒扰、叫取、近目、看生婆、靠歇、苦胎、快子、开取、逻逼、令利、明分、命快、棚栏、瞥样、贫胎、庆煖、圣杯、厮吵、使拍、踏场、铁查、查裹、照杯等等。而有些词在某一义项上也仅有《张协状元》书证,比如:还祭(2,此数字表示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义项,下同)、当直(3)、风药(1)、剪头(2)、叫唤(2)、劳笼(1)、目即(2)、猛省(2)、你门(1)、洒(11)、唯(2)、贤门(2)、性分(3)、员(10)、玉辔(2)、一道(6)、洋头(1)、查(4)、则剧(2)、重行(2)、走智(2)、招捉(2)等等。
大量使用时下口语、方言土语,正是《张协状元》作为南戏“不登大雅之堂”的村坊文学的本色体现。由于是“下里巴人”,俗而又俗,南戏难免长期受到正统观念和主流话语的排斥。然而恰恰是这些为南戏使用、被士大夫斥为“劣戏”的语言[17],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语言的面貌,也因此受到了下层老百姓的喜爱,“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18]。“作为一种曲的语言,戏文对于词汇方面是一个宝库”[19]。因而,作为以通俗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近代汉语研究而言,《张协状元》当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语料。
三、《张协状元》文献的文化学价值
《张协状元》戏文是一本书生负心的婚变戏,其剧情大致是:书生张协赴京赶考,路为强人所劫,得救于五鸡山下贫女,遂为夫妇;张协入京应举高中,当朝权贵王德用拟以女胜花结之,被拒,胜花羞愧身亡,遂成仇冤;贫女闻夫显贵,入京寻夫,张协以有辱身份,拒不相认,赶走贫女,劳燕分飞;张协上任,路过五鸡山,复遇贫女,被斥不义,怒砍贫女,恩断义绝;王德用为报仇隙,申赴梓州,路救贫女,收为义女,梓州任上,作践张协,书生无言;关西老将谭节使,从中介和,德用欢喜,张协释怀,贫女胜花,得遂心愿,有情无情之人,终成眷属。
从上面所述内容可以看到,《张协状元》一戏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包括了:上层社会的科举应试、官场生活、游园赏花、彩楼选夫等;也涉及到下层社会的生存状况如洗麻采桑、植秧插稻、织布织绢等;同时也展现了社会的风俗人情如神庙烧香、社火祭祀等。林林总总,南宋时代城市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在其中,并通过戏曲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传达出来,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南宋社会风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