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唐宋之际,伴随着南方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方城市市场也形成了网络状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这一市场网络在与北方城市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位,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发散地。南北城市间的经济运动也显现出了非均衡性的发展态势,这一发展态势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和影响的。
关键词:唐宋之际 城市 市场网络 非均衡性运动
唐宋之际,南方城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发展态势不仅体现在静态的地理分布上,南方城市数量大增;同时更表现在动态的经济贸易上,南方城市间初步形成了市场网络,并在与北方城市的贸易中,成为主要的商品发散地。本文拟就唐宋之际南方城市所取得的这些成就进行分析,不当之处,祈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
唐宋之际南方城市的发展大放异彩,呈现出了兴盛的态势,城市网络的形成便是这一繁盛局面的主要表现之一。城市网络形成后,为城市市场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唐宋之际南方城市网络的形成。唐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因战乱而大量南移,进一步加速了南方的开发,江南地区逐渐变成了全国的经济重心。至玄宗时(713—755),全国的大半租赋及粮食供应取自江南。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便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时“凡东南邑郡,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转载使岁运米二万石输关中,皆自通济渠入河而至也。”①南方社会经济及其运河交通的空前发达,沿运河一带的城市便迅速繁荣起来。沿岸的扬州、苏州、杭州、楚州(淮安)在当时并称为4大都市;华州(华县)、陕州(陕县)、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泗州(盱眙)、润州(镇江)、常州也发展成为较大的城市。此外,沿运河在水陆要道或津渡之所又兴起了一批县城和重要集镇,如新丰、邵伯、河阴等。②形成了我国城市发展的第一条南北向轴线。
另外,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长江及其支流赣江、汉水、湘江也已成为了主要交通路线。大大小小的水道把各个大小城市融为一体,发展成为我国东西向的城市发展轴线。这一时期,建康(南京)、广陵(扬州)、润州(镇江)、江陵、成都、鄂州并称长江流域6大都市;沿江浔阳(九江)、洪州(南昌)和下游的吴郡(苏州)、毗陵(常州)、会稽(绍兴)、余杭(杭州)以及沔水(汉水)、淮水两岸的襄阳和寿春,都发展成为当时繁盛的商业城市。中唐以后,长江干流沿江即有州城15处,县城19处,重要集镇18处③。
由于对外贸易的发达,港口贸易城市也有了极大地发展。南方主要有广州、泉州、潮州、福州、温州、明州(宁波)以及上海松江等。南方陆路交通城市如洪州(南昌)、宣州、绵州(绵阳)等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发展。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草市在南方的发展也极其迅速。
①(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2页。
②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海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第34页。
③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E海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
到宋代,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大规模地形成发展起来,如宋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城邑”条记载:“当此百年之间,井邑之富,过于唐世,郛郭填溢,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布。”朱瑞熙先生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北宋全境拥有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40多个,到徽宗崇宁年间又上升到50多个。①人口在20万户以上的有汴京(开封)、京兆府(西安)、临安(杭州)、福州、泉州和潭州(长沙),南方城市占有明显的优势。宋代南方城市的经济职能突出,形成了大量经济型城市,如工商型城市:苏州、成都、西南的梓州、果州、遂州以及长江下游的扬州、镇江、吴江、吴兴和绍兴等;商业型城市:临安(杭州)、汴京(开封)、芜湖、蕲口、鄂州、荆州等;手工业型城市:景德镇、建阳、彭城、繁昌、同安等。②此外,草市大量向镇市转化,《梦梁录》曾这样描述:“户口蕃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
宋代在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南方小城镇也取得了空前的繁盛。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北宋全境共有1884个镇,其中大多数处于南方,作为新兴的工商业据点,进一步增进了南方城市之间的联系。
总之,唐宋时期,由于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发达的交通系统,繁荣的经济共同促成了城市、市镇的兴起及各个城市间的紧密联系。这些城市共同构成了以水运为基础的城市网络的形成。
2、唐宋之际南方城市市场网络的形成。南方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形成网络结构之后,各城市之间展开了频繁的经济交往,从而又形成了城市之间的市场网络。
南方城市间的经济交往,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大的区域:
首先,长江流域各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这一区域的城市商船往来,络绎不绝。张籍《贾客乐》诗云:“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说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谁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秋江初月猩猩语,孤帆夜发潇湘渚。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宝翁。”③这首诗反映了商人沿长江贩运于蜀中、金陵的情景。即使是在号称险途的三峡一段,仍然是“月照高塘峡,人随贾客舟”。④商人船只过往频繁。与此同时,四川商人纷纷到中下游活动,如唐咸通中,“有姓尔朱者,家巫峡,每岁贾于荆益。”⑤在长江上、下游的商业来往中,江陵地处其中,往往成为中转的商埠,如杜甫《客居》诗云:“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柴门》诗亦云:“众水为长蛇,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今我远游子。”⑥,记述的都是吴蜀盐麻经过江陵的流通情况。李白《江夏行》载:“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⑦描述的是鄂州商人东至扬州的贩运情景。而《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十六君远行,瞿塘滟灏堆。”“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⑧则是以建业长干里商人溯流而上的背景,吟出了商人妇常年独居的苦楚。《唐国史补》卷下也记载:“扬子、钱塘二江者,则乘两潮发榷,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编浦为帆,大者或数十幅”。⑨其中大历、贞元年间巨商俞大娘船最大,“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⑩入宋以后,长江流域城市之间的贸易活动更加频繁,在中下游段,商船云集,穿梭如织,曾有“昨日倒千樯,今日联
①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②参阅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③(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卷382,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299页。
④(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卷273,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083页。
⑤(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312《尔朱氏》,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469页。
⑥(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卷221,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335、2341页。
⑦(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卷167,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729页。
⑧(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卷163,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697页。
⑨(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98页。
⑩(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页。
百丈”之说。①上游与中下游之间,据欧阳修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②足见长江流域城市间的商业往来是多么频繁了。
此外,这一时期城市之间所流通的商品种类也大大增加,如宋代长江流域贸易的商品种类,仅就下游输往上游和上游输往下游而言,据粗略统计,就有纺织品、药物、文化用品、食盐、香药、珠玉、金银、陶瓷器、粮食等几大类数十种。这比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商品种类局于“棉绢纸席之属”③的情况,无疑是大大发展了,城市市场之间的联系也就更加密切起来。
其次,江淮流域各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江淮流域是全国盐、茶、瓷器等大宗商品最大的集散地,且农业发达,布帛丰富,珠宝杂货,胡商巨贾,盛况空前。因此,江淮之间的商船最多,常常是击舷挂墙,鱼贯而行。如《太平广记》卷44“萧洞玄”条记载:“至贞元中,洞玄自浙东抵扬州,至庆亭埭,维舟于逆旅主人,于时舳舻万艘,隘于河次,堰开争路,上下众船,相轧者移时。”④日本和尚圆仁入唐后将至扬州时,也目睹了江中船只衔尾的景观,他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1中说:“江中充满天舫船、积芦船、小船等,不万胜计。”⑤这些船只大都是从事商业贩运的。如苏州常熟县单尊师,乘船前往嘉兴,“遍目舟中客,皆贾贩之徒”。⑥又如瓜洲附近也往往是“舟搏甚隘”,夜有笛声清发,“舟人贾客,皆怨叹悲泣之声。”⑦这一时期,江淮城市也是全国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如成都织锦是名牌特产,而扬州却是它的主要销售市场之一。杜牧《扬州》诗曰:“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⑧反映了蜀锦载往扬州的事实。唐末罗隐《江都》诗亦云:“歌听丽句秦云咽,诗转新题蜀锦铺。”⑨可知扬州已有“蜀锦铺”专售蜀锦了。如此等等,类似的例子不甚枚举,说明江淮流域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也已大幅度增强。
再次,江淮以南区域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这一时期,随着南方城市网络的形成,岭南、福建、湖南、江西的主要都市之间也展开了频繁的经济联系。如岭南都会广州,“交易之徒,素所奔凑。”⑩而商人如果沿桂湘路北上,一般都要经过桂州、长沙,于是桂林成为“南北行族”之所集。⑾长沙城也是“一繁会处”。⑿荆、鄂二州同是如此,例如某商人自岭外被还,得龙眼一株千余枚,“至荆南,献高保勉”。⒀《法苑珠林》卷21记广州某商船载北上,“不久遂达渚宫”。仆射刘崇龟薨于广州,家人北还至渚宫,“鬻海珍珠翠于市”。⒁从广州北越大庾岭沿赣水北上又至洪州,因而洪州也是“辐辏鳞集”、“舳接舻隘”。⒂唐后期广州同江淮直接交往一般通过海运,而福建又是海路的中转站,《太平寰宇记》卷158“恩州”条,记载了广陵、会稽的商船循海东南而至,将吴越南品贩于岭南的史实。不难看出,江淮以南城市之间的经济交往也是非常频繁的。
以上说明,唐宋之际,伴随着南方城市网的形成和这一区域内市场流通的发达,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幅度增强,初步形成了城市市场网络。
①(宋)陆游:《剑南诗钞》《将离江陵》,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9年。
②(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39,北京九州出版社1994年版,第624页。
③(梁)沈约:《宋书》卷84《孔觊传》,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160页。
④(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4《萧洞玄》,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77页。
⑤(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页。
⑥(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29《李卫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90页。
⑦(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95页。
⑧(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卷522,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008页。
⑨(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卷663,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657页。
⑩(唐)陆贽:《陆宣公集》卷18《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51页。
⑾(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夹城条”,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1992年。
⑿(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70《赵平原》,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874页。
⒀(宋)陶毂:《清异录》卷上《四十团》,《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7页。
⒁(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3《刘仆射荔枝图》,《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4页。
⒂(清)董诰等:《全唐文》卷398,独孤及《豫章冠盖盛集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