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中富人当政既有其有利之处,也有其弊端。一方面,富人当政能够利用其掌握的经济资源帮助农民共同致富,能够利用其掌握的市场资源带领农民闯市场,能够利用其掌握的社会资源加速乡村社会的整合。另一方面,富人当政会加剧农村各种资源的集中,压缩普通村民表达政治经济诉求的空间;为富人提供攫取财富的新路径,加剧乡村社会的贫富分化;同时有些富人当官图虚名、不理政,会延缓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村;富人当政;利弊
农村中富人当政,简言之就是由农村中的富人来主导村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农村政权运作模式。说的具体点,农村中富人当政实际上就是通过合法选举的形式由村庄中的富人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以实现村庄权力运行的过程。根据有关数据,从近期一些地方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的结果来看,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富裕的村民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党员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因此,相对意义上的农村富人当政问题已经出现并且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应当引起关注。
一、当前农村富人当政的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富人当政呈现出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1、富人当政“合法性”。村庄中相对富裕的人进入村庄权力的中心、掌握村庄权力的运行在形式上是合法的。具有政治学上所说的合法性特征。富人进入村庄权力层都是严格按照村民自治法和相关的选举条例,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通过村民或党员普遍、直接、公开选举的形式实现的。所以,富人当政在形式上体现为村民和党员意志的表达,体现了村民和党员的拥护、支持和普遍的政治认同,自然具有政治学意义的“合法性”。
2、富人当政“年轻化”。从当前富人当政的现状来看,相当多当政的富人都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富裕起来的人。这些人发家起步时一般二十多岁,经过十多年闯荡市场的打拼,现在大都三四十岁,甚至更年轻。因此,普遍的“年轻化”是农村中富人当政的一个共有特点。
3、富人当政“一肩挑”。在强调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要形成合力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政权建设中突出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在这一情势下,农村富人当政中也很自然地出现了富人在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的同时,也被党员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情况。因此,富人当政中出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现象。
4、富人当政“两面性”。哲学上强调事物的两面性,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正面和反面两方面,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所占比例的差异罢了。同样,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富人当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会呈现出“两面性”,具有其优势和劣势,具有其利处和弊端。这样的一个特点,实际上也是我们下面将要集中加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农村中富人当政的优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因此,不能把财产条件作为限制或鼓励村民参政或当政的门槛。农村富人当政在整体上符合村民选举和村民自治的程序和规范,符合村民的真实意愿,也没有违背村民自治的本意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因而是合法、合情、合理的。从总体上看。农村富人当政具有以下优势。
1、能够利用其掌握的经济资源帮助农民共同致富。农村的富人在经济上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人,掌握着相对丰厚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主要以物质财富或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程度越高,在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比如,占有较多的经济资源能够在经济活动中更有主动权和话语权,能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占有更多的经济资源能够帮助那些在经济活动中处于弱势的群体摆脱贫困的处境。因此,对农村中的富人来说,如果他们当政,即使不是纯粹地从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出发,仅仅是出于创造更好政绩的需要,他们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其掌握的经济资源主动帮助村庄中的群众,共同谋求发家致富之路。这样,农村富人当政在客观上就出现了富人带动穷人共同致富的局面。
2、能够利用其掌握的市场资源带领农民阁市场。农村中的富人大都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而富起来的一批人。经过十多年的闯荡,这些人大都具备了应对市场变化、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波动、风险预期等信息获取方面具有普通群众难以比拟的优势。农村中的富人所掌握的市场资源往往会使他们在市场变幻中沉着应对、果断处理、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而这些恰恰又是普通农民在闯市场时所欠缺的,急需学习的。因此,如果掌握一定市场资源的农村富人当政就会发挥其善于驾驭市场的优势,带领和引导更多的农民闯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锻造更多的“市场化”农民。
3、能够利用其掌握的社会资源加速乡村社会的整合。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的“关系型”社会中,任何人发家致富和取得成功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周围的社会关系,都需要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农村中富人的发家史自然也不例外,也必然伴随着与周围环境和社会关系的互动,伴随着广泛的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不仅农村中的富人需要广泛的对外交流,就是农村中的普通群众基于对致富的追求,也会主动与富人建立密切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讲,农村中富人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和构筑的关系网就能够广泛渗透到乡村社会的各个角落。由于富人占有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就使其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自然大于一般的农民。因此,农村富人当政后,就能够利用其所掌握的广泛的社会资源,来带动、影响、团结广大村民,将农村分散的个人力量、家庭力量、宗族力量凝聚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加速乡村社会的整合。
4、能够将其致富能力转化为执掌乡村政权的执政能力。农村中的富人很显然是具有致富能力的一批人,他们本身的发家致富就证明了他们积累财富的能力。但富人当政需要的不仅仅是他们积累财富、寻求致富的能力,更需要他们驾驭乡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能力,需要他们的执政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富人的致富能力和执政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且是可以转化的。从对一些农村的调查来看,富人大都经营和管理着自己的商铺、企业或公司,他们能够致富证明他们具有经营管理的能力。从管理学和组织学角度来看,企业和村庄都是一种组织,管理一个企业和管理—个村庄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因此,能够管理好—个企业,往往也能够管理好一个村庄;具有经营管理企业、发家致富的能力,也往往具有经营管理村庄的执政能力。当然。农村富人的致富能力并不能简单地就成为执政能力,而农村富人通过竞选村委会主任或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为其致富能力转化为执政能力创造了条件。
5、能够以其新的思维和政纲推进乡村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农村中的富人之所以能够在乡村社会中最先走上致富路,除了他们善于应对市场变化、遵循市场规律以外,更主要的是他们头脑灵活,能够在致富的道路上不断提出新的发展思路。这样的富人通常被称作“能人”。农村的富人在竞选村委会主任或选举村党支部书记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以敏锐的头脑、深刻的洞察力提出新的政纲,规划和设计出村庄又好又快发展的蓝图。一旦他们竞选成功,他们就会带领村民千方百计地去实现竞选时提出的施政纲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努力推进乡村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6、能够利用其控制能力促进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富人对穷人都具有经济上的控制能力,这种经济控制能力使他们也同时成为乡村社会秩序、安全、稳定、和谐的控制者和构建者。当代乡村社会要谋求社会秩序安全和稳定,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讲仍然需要富人当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党国印认为:在农村,富人当政在提供秩序、安全、稳定方面要比穷人当政可靠得多。他为此提出了以下三点理由:“一是穷人提供秩序和安全的能力通常很难取得共同体成员信任;二是穷人当政将造成权力结构的不稳定,因为不能排除其他穷人的竞争与挑战;三是穷人当政与富人当政一样不能解决特权问题,甚至穷人在预期权力不稳定的情况下会更多地行使特权。”
三、农村中富人当政的弊端与缺陷
在承认富人当政具有上述优势的前提下,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富人当政作为一种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也有其劣势和弊端。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富人当政主要有以下弊端与缺陷。
1、加剧农村各种资源的集中,压缩普通村民表达政治经济诉求的空间。在乡村社会中,由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等构成的乡村资源总和并不是无限的,乡村资源的这种稀缺性,实际上也就决定了在争夺乡村资源的博弈中,如果参与博弈的一方占有的资源份额多,另一方占有的资源份额则肯定要少。在乡村社会中,富人本身占有或者主导了乡村社会的经济资源,通过竞选的形式担任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实现当政,则又使他们控制了乡村社会的政治资源。同时,村庄的社会资源和其他资源也实际上为富人所控制。这样,村庄的各种资源实际上大部分集中在当政的富人手中。当政的富人占有资源的增多和集中,也就同时意味着普通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占有资源的减少。政治学原理告诉我们:民众表达自己的政治经济诉求必须凭借有效的政治经济资源和渠道。在富人当政和富人控制乡村各种资源的情况下,普通农民参政议政或表达自己政治经济诉求的机会和空间往往被压缩。
2、为富人提供了攫取财富的新路径。加剧乡村社会的贫富分化。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上,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的发展又具有反作用,它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政治手段是实现经济目的的重要方式。但以政治的手段实现经济目的有的时候是正当的,有的时候却是不正当的,弊端很多。通常情况下,以政治的手段追求和实现公共的经济利益被认为是正当的,以政治的手段为个人或小团体谋求经济私利则是不正当的。在农村。富人当政使富人手中掌握了乡村的政治权力。这种政治权力在运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以为乡村的大多数民众谋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其运行就是正当的;反之,如果要以为掌权的村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谋求个人私利、攫取个人财富为目的,其运行就是不正当的。但是,即使在有是严格的监督机制的条件下,我们也难以保证当政富人手中的政治权力能够完全是为公共的目的来行使的,也难以避免当政富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治权力为自己或自己的家族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当政的富人利用掌握的乡村政治权力为自己攫取更大财富的事例在农村已经屡见不鲜。在资源型地区,这种情况更是比较普遍。如煤炭大省山西的许多农村,当政的富人利用掌握的权力侵占村集体的煤矿,在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一跃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其财富比没有当政前增加了几十倍、几百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富人当政会为富人提供攫取财富的新路径,从而进一步加剧乡村社会的贫富分化,强化普通农民的被剥夺感和相对贫困感。
3、富人当官图虚名、不理政,延缓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从笔者对一些富人当政行政村的调查来看,富人参选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从而实现当政的动机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真心实意地想为父老乡亲办点实事、好事;第二种是企图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或保护自己的既得经济利益;第三种是谋求一定的政治利益,以降低自己从事经济活动的成本;第四种是意在光宗耀祖,以获得心理上的虚荣和满足感。这四种动机有的是单独存在的,有的是同时存在的。我们不否认大多数富人当政是想要干出一番事业、为乡亲们办点实事的动机。但我们也的确看到一些富人当政只想着为自己和自己的小团体谋求政治或经济上的利益,只想着当了村官就可以光宗耀祖、风风光光,没有将心思真正用在服务乡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农村富人带着这些不纯的动机当政,就很容易出现当官不理政、图虚名的状况,从而影响了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些当政的富人根本就不住在村子里,而是住在城里的洋房里,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少,对村里的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吃不透、说不准、道不明;一些当政的富人占着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的位子,却不干事、不理政,露脸的事主动积极出面,“擦屁股”的事推给别人;更有一些靠贿选实现当政目的的富人,为了收回所谓的选举成本,当选后更是一门心思去经营自己的企业、全心全意地为自己赚钱,对村里的事根本不管不问。如此以来,“富人当政不理政”就使人们对富人当政的各种期望化为泡影,也客观上延缓了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
4、当政富人大都有家长制作风和老板做派,工作中讲集中多、讲民主少,对村民自治和基屡民主政治的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农村中的富人大都有自己的商铺、企业或公司,手下管理着一批人,是名副其实的“老板”,由于这些富人的商铺、企业或公司大都是家族性的企业,员工与老板之间大都具有裙带关系。所以富人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很容易养成家长制作风。再者,富人在乡村社会中掌握着足够强大的社会资源,在社会动员方面有很大的号召力。这也加重和强化了富人的家长制作风。因此,富人当政后往往将家长制作风和老板做派带到村里的行政和党务工作中,这就形成了富人在主持村委会或村党支部的工作时讲集中多、讲民主少。大事小事都要自己说了算,听不得不同意见。这种情况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
5、便利了财富与权力的结合,客观上助长了乡村腐败的发展和向上蔓延。从另一方面审视,农村富人当政是乡村经济实力派和政治实力派的联姻,是财富与政治权力的结合,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便是当政的富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成为乡村社会的主导者,将乡村的政治体系与经济体系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在某些意在竞选村官的富人看来,乡村的政治权力是他们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的有力工具,于是他们便不惜以搞“黑金政治”的形式谋求当政。在一些资源型地区,一些富裕群体为了竞选成功,以控制村集体矿山,不惜投入重金进行贿选。以“金钱换选票”。这一情况在煤炭资源富集的山西省尤为突出,许多“天价村长”就出现在山西。这些靠贿选实现当政的富人,为了收回竞选时的投入和花费的成本,在上任后自然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政治权力千方百计为自己谋取更多的财富。不仅如此,有的当政的富人为了谋求“主观为自己,客观为村里”的更大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还拿着村集体的钱疯狂地向上级行贿。拉拢腐蚀乡镇和县里有关部门的干部。如此以来,—些地方的农村富人当政从竞选开始到执政期间都始终伴随着财富与权力的结合。从而助长了乡村腐败的发展及向上蔓延。
6、引发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和谐。在一些富人当政的农村,由于当政的富人只想着为自己谋利益,不是一心一意地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村民的利益,不是一心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不去努力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而是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千方百计与民争利,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加剧了乡村社会的矛盾。比如,在一些资源集中地区的农村,当政的富人往往以较低的价格承包村集体的矿山,承包后又不注重对矿山的保护性开采,甚至在开采的过程中酿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这些情况的出现自然会损害了广大村民的整体利益,甚至会由此引发村民集体上访的群体性事件,从而加剧了农村的党群、干群矛盾。而富人当政下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和党群、干群矛盾的加剧,也就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