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28
/ 2
  作者:刘守义 王春禄 刘佳君 韩惠鹏

【摘 要】 本文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河北省尚义县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教育投资过程中,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有一定的影响,但产生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本研究中的相当水平是年人均收入2 000元以上)时,家庭才会决定增加教育投入。同时,一定的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投资选择产生较大的后果。
  【关键词】 农村; 家庭教育; 投资行为; 经济状况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现今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缔造我们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础细胞,她是孩子第一教育者和教育空间,孩子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等首先是从家庭中习得,孩子一切美好的力量都是从这里萌芽和滋长。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随着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更为明显。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了家庭承担教育投资的能力。
  本研究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重点探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本文选取河北省尚义县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入学年龄的家庭。全县管辖6个镇8个乡、172个行政村,622个自然村,共计农业人口17万。调查取样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2个,中等的2个,低等的2个;每个乡镇再按照高、中、低进行抽样选取行政村;所选取的行政村再按照高、中、低三等选取农户。发放调查问卷550份,收回530份,有效问卷511份,有效率为96.4%。课题组由农村经济、教育、统计等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
  
   1538365066.gif

         1538372897.gif
     一、农村家庭经济状况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这一指标来表示。表1是调查对象2006年人均收入情况统计,由表1可了解到农村家庭收入情况。

二、农村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入
  
  由表2可知,家庭教育投资各个项目总的百分比分别为:家庭人均收入在50~500元的为154.3%、家庭人均收入在500~1 000元的为135%、家庭人均收入在1 000~2 000元的为130.1%、家庭人均收入在2 000~3 000元的为200%、家庭人均收入在3 000~4 000元的为218.2%、家庭人均收入在4 000~5 000元的为200%、家庭人均收入在5 000元以上的为200%。表2中所列各项投资内容,都是需要经济力量才能实现的,按理家庭收入状况直接决定着各项内容的投入量,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表2可见,家庭收入在2 000元(包括2 000元)以下的家庭各项投入并没有随着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也没有随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显然,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过程中,把这部分家庭作为考查对象的话,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直接投资并无多大关系。由表中观察到,只有家庭人均收入达到2 000元(不包括2 000元)以上水平家庭,才会增加家庭教育投入。据调查,该县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在2 000元以上的属中上等收入家庭。所以得出结论:在一般中低收入家庭,家庭收入与教育直接投资没有多大关系,只有在中上等以上收入的家庭,才会有直接的关系,家庭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适当地增加教育的直接投入。
  家庭对子女的学习实行奖励既有精神方面的,也有物质方面的。因此与家庭经济也是相联系的,是不是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越会实行奖励呢?本研究统计显示并非如此,见表3,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2 000元的分别有88.9%、86.3%、85.7%、82.6%的对子女的学习实行奖励,而年人均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分别有87.0%、87.5%、85.7%的家庭对子女实行奖励。数据显示,家庭收入状况对家庭奖励子女学习没有什么影响,或影响不大。
  综合表2、表3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农村家庭智力投资虽然是一种经济活动并与经济密切相关,但在教育投资过程中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直接投入产生什么影响,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本研究中的相当水平是年人均收入2 000元以上),家庭才会决定增加教育投入。
  
  三、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与家庭教育期望
  
  家庭经济状况与家庭教育期望的关系问题是笔者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那么,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会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表4显示了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对男孩的教育期望。从表中的数据来看,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家庭没有显示出对男孩有较高的期望值,经济状况相对低下的家庭也没有显示出对男孩有较低的期望值,且经统计二者相关系数为A=0.0211,呈极不显著相关。


  表5显示了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对女孩的教育期望。从表中数据可见,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除了对女孩的教育期望在初中以上外,在高等教育的期望值上,并没有显示出其高经济收入所带来的高教育期望值。
  总之,由表4、表5的数据可见,一定的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的教育期望产生一定的后果,比较高的经济收入并不能促进家庭对子女教育产生较高的期望值,较低的经济收入也不会导致家庭降低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
  
  四、家庭经济状况与家庭教育投资选择
  
  由表6可知,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投资选择,一部分家庭较现实地选择让孩子直接成为家庭劳动力。如家庭经济状况为1类的,有28.3%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7类的分别有20.8%、16.4%、12.2%、0、4.8%、8.7%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经济状况较好的4类、5类和6类家庭分别以33.3%、54.5%、52.3%的比例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孩子的选择主要模式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好只好让他回家务农”,而不大愿意花费巨大的代价为孩子找到高一级或职业学校继续念书。与此同时,各类家庭分别有一定量的家庭为实现其理想的目标,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7类分别为:32.6%、37.5%、33.8%、30.1%、27.3%、28.6%、39.2%,看来这部分家庭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让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笔者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是想让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其次是家庭为实现其理想的目标,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也有一大部分中、高收入家庭选择的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好只好让他回家务农”,让子女成为直接的劳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秦宛顺,刘立红.中国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研究,1992,9(11):3-11.
  [2] 夏翠微.关于黑龙江省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2):106-107.
  [3] 彭湘华,李香花,杨令芝.成本领先战略实施浅探[J].会计之友(下),2008,(01):42-43,66.
  [4] 龚继红.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1999.
  [5] 刘守义,郑利萍,韩惠鹏.农村家庭教育投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6(26):384-385.
  [6] 刘守义.河北省尚义县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7.
  [7] 袁博,张贺,张艳红.改进投资组合模型的一种可行性解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0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