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 科技 要素参与生产过程,使得农业劳动者的劳动环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并由此影响着农业劳动者的道德生活和伦理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这反映在劳动者的心理、思想上,会使作为农村社会主体的农业劳动者产生一系列新的道德诉求。如求知:农民对农业科技等知识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对 学习 新的农业技术表现出了空前的积极性;求公:农民群众要求依法处理各种经济矛盾和社会 问题 ,按民主程序,公开、公平办事,平等劳动、公平交换;求安:农村群众特别希望在经济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精神趋向有明确的归宿。
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加上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滞后,特别是农村文化相对落后,农民素质偏低,必然会产生一些道德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降低,个人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盲目性,群众心理易受无政府主义和自由化倾向的干扰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和深化。因此,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为强化农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村的道德建设离不开现实的经济发展。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应当是农村道德建设努力支持的中心任务。为此,当前应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加强信息、政策、资金服务,拓宽劳动者的视野,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大力加强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农业信息网站,组建专门信息服务机构,分级开通农业专家决策咨询信息系统,形成纵向辐射、横向贯通的农村信息 网络 ,用信息把农业劳动者与市场连接起来。二是要催生龙头 企业 ,培育企业文化,带动农村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重点催生和培育粮食、畜禽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利益共同体,克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农业的市场风险。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带动农村的道德建设。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经济,不断为农村道德建设注入新的道德因素。加强科技投入和创新,强化科技服务。
二、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健全道德导向机制
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在建设有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既要坚持依法治国,也要坚持以德治国,以德辅政,促进社会发展。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不断完善 内容 ,改进形式,增强农村道德 教育 的效果。坚持与思想 政治 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教育以及 科学 文化教育相结合,不断丰富道德教育内容,拓宽道德教育渠道,寻找新的载体,探索新形势下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 方法 、手段,增强道德教育的社会效果。同时要强化道德评价与道德舆论,提高道德调节功效。培育和宣扬典型人物的优良品德,利用道德典型的示范带动,确立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观,掌握正确的道德标准,引导农村群众明辨善恶,不断增强社会主义道德调节的社会功效。要发挥道德的社会赏罚作用,明确道德的社会指向,引导人们拒恶从善。
三、开展综合教育,全面提高农村群众的整体素质
大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农村政策教育,坚持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用社会主义道德引导和教育农村群众。要经常向农民讲授国际、国内形势等方面的时事政治知识,广泛开展国情教育。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深入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根据农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把提高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纳入道德规范体系,在农村广泛深入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用 现代 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促进农村群众思想全面进步,培养新一代农业劳动者。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必须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从基础抓起,加强科学文化传播阵地建设。
四、充分发挥家庭作用,增强 农村 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的活力
家庭不仅担负着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的功能,还担负建设家庭文化、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任务。家庭要对年轻一代加强爱国主义 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为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方向,为他们自我 发展 奠定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在农村,要根据农业 经济 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克服封闭观念,倡扬勤劳致富的美德,大力提倡学文化,学知识,学 科技 。在家庭道德的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弘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 科学 、爱集体、爱劳动的优秀道德传统,反对和抵制错误的思想 影响 ,推动农村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
五、重视村落文化建设,强化农村道德建设的基础
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强化对农民道德的引导,必须重视村落文化建设。村落文化是农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基础,影响着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处世原则,营造着农村新型的文化环境。要特别重视 研究 村落文化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村落文化的积极影响,建立新型的、符合 时代 要求的村落文化模式,即:在目标上,要与实现农村 现代 化、造就“四有”新农民的根本目标相一致。在 内容 上,一要体现以人为本,提倡人与 自然 、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身与心的和谐,从而创造一个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二要把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道德要求融汇于村规民约中。三要充分发挥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倡导优良的文化习俗。在形式上,充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的运作方式和功能,大胆创新。
文明村建设活动是建设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应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重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抓文化科学,治愚变智;抓环境卫生,治脏变净;抓社会秩序,治乱变安;抓生产发展;治穷变富,逐步把广大农民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业劳动者,把农村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