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8 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白内障患者中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将单一应用常规护理、联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结果 在住院时间比较上,观察组显著短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检验值为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较接近,组间差异检验值为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已降低,对比发现观察组降幅更大,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为P<0.05。结论 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并改善其焦虑情绪。
关键词: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眼科
前言
白内障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常见眼部疾病,其发病因素与环境、免疫代谢等密切相关[1]。目前,手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部分患者因担忧手术疗效或术后恢复情况,在围术期通常并伴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临床护理路径是护理人员以患者病情作为依据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以改善患者围术期身心状态的新型护理模式[2],相对于传统护理更能够兼顾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需求。因此,我院通过临床护理路径为50例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提供相应的指导,同时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现详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8 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白内障患者中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将单一应用常规护理、联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纳入标准:(1)患者于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2)患者知情且愿意配合此次研究。此次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认知或沟通障碍者。对照组男女比例27:23;年龄范围在5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2±2.14)岁;对照组男女比例30:20;年龄范围在5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0±2.18)岁;在上述资料比较上,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此次研究由同一组医师为两组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协助其进行常规生命体征检查与评估,如血压、提问、视力、脉搏等等,并做好相关分析记录。术后在用药与眼部保健等方面上予以患者指导。
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方法:(1)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眼科护士长与多名护理人员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以白内障护理要点作为依据制定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依据时间顺序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在护理期间详细记录各项情况,不断完善护理方案。(2)术前准备:考虑到白内障患者发病后视力受损,再加上年龄较大,对手术并不了解。因此,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在手术开始前,可通过心理干预缓解患者面对手术治疗的紧张情绪。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指导患者阅读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并注重讲解手术治疗的优势,以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术前1d,由护理人员再次协助患者进行检查,并及时向医师汇报患者存在的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具备手术指征。(3)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核对信息,在信息无误后即可开始手术治疗。同时,术中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密切配合临床医师进行各项操作,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则遵医嘱进行处理。(4)术后护理:①叮嘱患者术后1d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平卧的体位,避免揉搓眼部,并放松紧绷的神经。若患者眼部流血,可改为半卧体位。②对患者病房进行合理布置,例如摆放绿植、调节灯光、放置便器于床边等,保证病房灯光的柔和。③在患者病床上加双床档,避免患者休息时坠床。夜间常开夜灯,在患者起身时予以其帮助。④对患者患眼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定时帮助患者清理患眼结膜分泌物,若发现患眼红肿,及时采取消炎消肿的措施改善症状。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并应用SAS评分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情况。SAS评分中主要包含20个项目[3],例如害怕、心悸、惊恐等,以患者评分对焦虑情绪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可分为无焦虑(低于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与重度焦虑(70分及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如表1所示,在住院时间比较上,观察组显著短于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为P<0.05。
表1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d, )
组别 | 例数 | 住院时间 |
对照组 | 50 | 7.05±1.04 |
观察组 | 50 | 3.77±0.23 |
t | - | 5.324 |
P | - | 0.005 |
2.2两组焦虑情绪比较
如表2所示,护理前,两组SAS评分较接近,组间差异检验值为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已降低,对比发现观察组降幅更大,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为P<0.05。
表2 比较两组焦虑情绪(分, )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对照组 | 50 | 60.26±1.25 | 55.26±1.37 | 5.155 | 0.005 |
观察组 | 50 | 60.30±1.14 | 40.19±1.02 | 10.643 | 0.002 |
t | - | 0.345 | 7.218 | ||
P | - | 0.594 | 0.03 |
3结论
白内障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一旦发生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视力,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目前,针对具备手术指佂的患者,临床上主张用过白内障手术为患者改善视力。但白内障多为老年患者,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的认识并不深入,在治疗时通常并伴抗拒的情绪。因此,临床医护人员认为临床护理也是白内障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环节。
由于临床护理路径在实施过程中高度秉承人文关怀理念,再加上可全面兼顾患者的病情,通过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近些年已成为临床上广为推崇的一种护理模式。换言之,为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追求,让患者入院就诊期间处于极度舒适的状态中,临床现已开始全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于各科疾病治疗中。笔者认为,在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患者深入了解自身病情,改变对手术治疗的态度,让患者了解各项治疗流程后缓解焦虑情绪,为下一步手术操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相对于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更具系统化、整体性的特点,在术前指导患者阅读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能够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促使患者与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避免患者因不了解治疗与护理而引发恐惧情绪。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可让患者术后在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下,以良好的心态等待患眼的恢复,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确保患者在护理后尽快恢复出院。结合此次研究数据,在住院时间比较上,观察组显著短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检验值为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较接近,组间差异检验值为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已降低,对比发现观察组降幅更大,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为P<0.05。由研究结果可知,临床护理路径在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情绪方面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并且可让患者享受到护理人员提供的高品质护理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促进患者的及早康复,同时还有助于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提升护理程度。本次护理操作可行有效,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文琳.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11):151-152.
[2]刘雪玉.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医药前沿, 2017, 7(18):86-87.
[3]胡晓佳, 刘丽华. 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6):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