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 237000
【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应用在早期胃癌高龄患者中的临床观察以及全程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进行ESD术的早期胃癌高龄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所有患者都进行ESD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术治疗方式应用于早期胃癌高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更早,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早期胃癌;全程护理;效果
早期胃癌的癌细胞暂时只累及黏膜或是黏膜下层,还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大多早期胃癌病例可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得到有效治疗,其在五年内生存率可达90%以上[1]。当前ESD术作为早期胃癌主要治疗方案,该项新型技术易引发出血、穿孔的风险性,这就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此次研究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ESD术早期胃癌高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其应用效果,现将有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进行ESD术的早期胃癌高龄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4.39±8.75)岁;病程3个月-7个月,平均病程(2.63±1.15)个月;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5.82±8.49)岁;病程2个月-7个月,平均病程(2.46±1.09)个月。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无精神障碍;能全程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其他重要脏器严重性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主要办法如下:
(1)术前护理。由于患者对ESD手术治疗方式缺乏了解,因疾病的影响再加之对预后效果的不明确性,高龄患者担心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且对手术存在恐惧感,大多数患者接受治疗时出现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于术前一天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疾病情况、内心想法、心理承受能力等,耐心细致的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迎接手术,告知其通过手术治疗后所能取得的预后效果,以及如何应对术后疼痛、相关注意事项等,打消患者心中顾虑,并给予其适当的鼓励,让其放松心情,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
(2)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加强监测,仔细观察其是否存在腹痛、腹胀、血便、吐血的情况。严格按医嘱用药。当出现胃痉挛难忍受时应积极采取镇痛措施,并加强心理疏导,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
(3)饮食干预。ESD术毕,告知患者于24h内禁食禁饮,禁食期间适量进行补液;24h后食用流质食物,加强营养补充,视患者疾病恢复情况,逐渐从流质食过度至正常饮食。切勿食用牛奶、豆浆等易产生气体的食物,3日后可适量摄取维生素、胡萝卜素,减少油腻食物的使用,饮食清淡,不宜过咸,少食多餐的形式。
(4)并发症护理。为预防出血,应保持卧床静养,以免腹内压突然性上升;按医嘱使用止血以及抑酸药物静脉输注;加强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认真观察患者呕吐物以及排泄物性状、颜色等,一旦存在出血征兆应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并采取处理措施。为预防穿孔,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腹痛情况,认真检查引发疼痛的原因,判断是否穿孔,一旦确诊则保持绝对的卧床静养,对胃肠进行减压,有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加强体温监测,防止感染。
1.3 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含胃溃疡、胃出血以及胃穿孔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版本SPSS19.00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 ±s)代表计量资料,经t值进行检验,(n)代表计数资料,经(x2)检验,两组数据间对比存在的差异,用P<0.05表示,代表具有一定可比性。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s)
组别 | 例数 | 下床活动时间(h) | 住院时间(d) |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 39 39 | 29.84±7.36 35.82±6.55 3.790 0.000 | 15.63±4.76 9.43±3.15 6.783 0.000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胃溃疡、胃出血以及胃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胃溃疡 | 胃出血 | 胃穿孔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 | 39 | 1 | 1 | 1 | 3(7.69%) |
对照组 | 39 | 5 | 4 | 2 | 11(28.21%) |
X2 | 4.266 | ||||
P | 0.039 |
3讨论
胃癌是目前发病率、致死率较高的恶性疾病,早期胃癌患者大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通过手术对大多数远端胃组织进行切除,阻止癌细胞对正常组织的浸润,在内镜黏膜下剥除手术通过内镜技术,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对患者的创伤更小[2-3]。通过内镜明确肿瘤所在部位,对发生癌变的组织实施碘染色,将处在黏膜层的病变组织中注入甘油果糖溶液,采用针式切口刀对癌变组织进行剥离和切除,然后进行电凝止血[4]。ESD手术治疗后应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此次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整个围术期加强护理服务,因大多数人对于胃癌具有恐惧感,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其本身存在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各项机体功能逐渐衰退,抵抗能力更弱,且其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因不良情绪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影响[5]。此次研究对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教育,缓解患者对疾病预后效果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提高其认知程度,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ESD术应用于早期胃癌高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确,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更早,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参考文献
[1]王晶欣,徐燕玲.胃体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2):150-151.
[2]黄政,邓辉,贾业贵.早期胃癌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12):1348-1350.
[3]徐媛媛,马萍,武才温,等.规范化护理流程在青海地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04):463-465.
[4]陈新华,李姗姗,于虹,等.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个体化综合护理模式探讨[J].武警医学,2015,26(04):360-363
[5]孙建荣,兰安妮.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全面护理效果观察及临床意义评价[J].贵州医药,2017,41(12):1337-1338.